文/中共長興縣委書記、中共長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委書記 劉國富

近 年來,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長興開發區堅持“以機制為保障、以規劃為引領、以平臺為基礎、以產業為支撐”,不斷提升發展層次,拓展發展內涵,經濟社會取得了較快發展,已連續6年躋身浙江省“十強開發區”,成為長興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動力源。
長興地處浙北,“三省通衢”,戰略區位十分重要,特別是省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長興可作為建設浙北主體功能區的試點”,對長興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區整合提升也為長興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最好的契機。
長興所面對的蘇南各縣區,憑著先發和政策優勢,都發展成為經濟大縣、產業強縣,使太湖變得“傾斜”,北重南輕。長興應該承擔起強化南太湖流域經濟發展的重任。
長興縣委、縣政府深刻感受到,開發區的整合關系到長興的“二次發展”,要跳出浙北局限,立足南太湖流域,全力打造一個更具優勢的平臺,與蘇南同臺競爭,通過機制創新、資源整合、布局優化,著力將長興開發區打造成為經濟結構合理、產業特色鮮明、高新技術匯聚、塊狀經濟崛起的一流工業強區和一座濱湖畔水、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活力新城,成為向申、蘇、皖、贛等地展示浙江“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窗口。
體制創新是開發區整合的靈魂,一直以來長興不斷創新和完善開發區的管理和運行機制。
——在組織體制上,建立由縣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開發區領導小組,并由縣委書記親自掛帥,兼任開發區黨委書記,將第二辦公室設在開發區,每月召開開發區工作會議。縣長、縣委副書記、分管副縣長分別兼任開發區工業功能區黨委書記,實現靠前指揮,有效提高了對全縣資源的調配能力。
——在運行機制上,創設了管委會、招商局、街道辦三個正科級單位協同管理的機制,縣招商局專注大項目的洽談引進,管委會統籌開發區發展規劃和項目推進、企業服務,街道辦負責轄區社會事務管理和征地拆遷,“三駕馬車”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互協助、高效運行。
——在資源協同上,實現招商人員的協同管理、優秀干部的協同調配、引進項目的協同安排、土地指標的協同分配,并成立八大投融資公司,實施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籌集和保障,全力支持開發區建設和發展。
長興就是開發區,開發區就是長興。10多年來,無論領導怎么變化,但長興“舉全縣之力建設開發區”的理念沒變,建設“長三角一流開發區”的信念沒變。
2007年以來,長興就默默地對開發區整合進行了探索,按照“統一規劃、聯動建設、集聚開發、錯位發展”的思路,相繼成立了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城中和林城六大開發區工業功能區,對開發區實行了“1+4+2”的管理運行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為。
此次整合提升,進一步完善了長興“一區八園”的整合方案。既以產業為導向,以項目為支撐,以道路為網絡,依托現有功能配套和產業基礎,加倍珍惜并利用好現有的每一份資源,集中精力在開發區核心區域發展商貿物流、企業總部、服務外包和品牌研發項目。按照“一區一業”的要求,將工業項目引入八大園區,加快推動新能源、新材料、機械裝備、電子電源等特色產業的集群集聚、配套關聯和互動發展。
按照“節能環保、內涵延伸、功能拓展”的要求,賦予平臺建設新的內涵。
——在硬件配套上。加快實施中水回用工程改造,加快“清水入湖”行動推進,建設開發區區域非電空調系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把開發區建設成“投資環境最美、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的生態型開發區。
——在功能配套上,啟動建設了總部經濟園、汽配工業園、海信工業園、日資工業園、科教創業園等特色園區,投入4.6億元興建長興綜合物流園,形成500萬噸/年的貨運吞吐能力。
——在生活配套上,精心安排金融、醫療、學校等公共配套,引進并建成法國歐尚、汽運中心、家俬燈具等一批重點商貿項目,新建農村安置小區24萬平米,開發人才和職工公寓、高管商居多處,努力將開發區打造成城市新區。
——在要素配套上,著力培育全國十大職業教育基地,并先后引進浙大科技園、中科院空間信息產業園、長三角—波羅的海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智力項目,全力為主體功能區建設提供要素支撐。
項目是發展的根本,產業決定經濟的未來。長興堅定不移地將大項目引進、推進作為“一把手”工程,實行開放招商、效率推進,為園區的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一是開放招商。堅持打好品牌招商戰略,連續成功舉辦了九屆“太湖明珠—長興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和“中日經濟討論會”、“中國新能源論壇”等節會活動,累計邀請國內外企業和知名人士1.2萬人次來長興考察洽談,引進項目100多個。在國內以上海為基點,常年派出9大產業招商小組,在日本、韓國、歐洲設立了常駐招商辦事處,著重開展對海外的源頭招商,節會招商和源頭招商已成為長興招商最靚的品牌。
二是效率推進。堅持深化服務內涵,精心營造對外服務品牌,以“最優質、最快捷、最高效”的外商投資服務環境,“零費用、零距離、零障礙”的項目服務保障,以及投資審批中的系列服務、項目建設中的全方位服務、開工投產后的經常性服務的“三條主線”服務,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服務最好、效率最高的投資區,依靠服務來推進項目。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海信惠而浦、紅旗儀表、空氣化工等一批龍頭企業相繼建成,美國江森、中鋼、中建等重點項目快速推進,將為浙北主體功能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大項目引領。相繼引進了美國江森自控、美國惠而浦電器、美國工業氣體、美國德爾福汽配和法國歐尚、德國海涅爾凱萊集團等6家世界500強企業,還有日本波路夢、化藥、高田、三山實久和美國KSS等著名企業,央企中鋼集團、中國建材集團,以及海信空調、物產集團、正泰集團、華欣紡織、九川集團知名企業入駐,開發區累計實現外商投資總額21.3億美元,其中投資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項目113個。2009年,開發區實現合同外資2.26億美元,實到外資1.46億美元,外資利用情況在浙江省級開發區中名列第二,對外項目引進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將為浙北主體功能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長興開發區在機制創新、資源整合、產業提升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此過程中,得到了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關心與厚愛,也借鑒了各兄弟開發區的寶貴經驗。我們將繼續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思路,以開發區整合提升為契機,加快浙北主體功能區建設,使長興開發區真正成為浙北地區“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