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州市人民政府 湖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根 據浙江省委、省政府關于“整合提升各級各類開發區(園區)”的要求,湖州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整合資源、提升產業和創新體制為目標,結合湖州實際情況,2008年下半年確定湖州經濟開發區為全市開發區(園區)試點單位。一年多來整合提升試點工作扎實推進,取得初步成效。
健全組織,確定試點,編制方案。湖州市委、市政府對開發區整合提升工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過問、一起研究建立了開發區整合提升工作協調小組,確定湖州經濟開發區為湖州市整合提升的試點單位。根據《浙江省開發區(園區)整合提升工作方案》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結合湖州經濟開發區發展現狀,按照可持續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確定就近整合和異地整合相結合的模式,即制定了以湖州經濟開發區現有區塊為中心,就近就地向康山分區拓展的工作方案,異地向東部新區工業區塊拓展的工作方案,基本達到了優化市域經濟空間布局、強化經濟互動、實現優勢互補,促使要素資源向開發區傾斜、優勢產業向開發區集聚的目的。
堅持規劃引領,有序拓展空間。堅持規劃先行和力求土地、城建、產業布局“三規合一”的原則,按照目前發展需要和開發建設時序,抓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契機,按照集聚、整合、規范、有序的要求,積極調整修編相關規劃。在這次全省開發區(園區)整合提升試點工作中,湖州經濟開發區近期可利用的發展空間增加了12.1平方公里。
優化產業布局,促進集聚發展。著眼未來5-10年的發展,依據《湖州市產業結構調整導向暫行規定》,積極完善《湖州經濟開發區產業規劃(2006-2010)》,重點按照優勢互補、集聚集約的原則對各大分區的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進行了優化調整。就近拓展的康山分區A1區塊,依托與緊鄰的開發區A區塊在基礎設施上的充分共享和優勢互補,重點集聚節能環保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異地整合的東部新區B區塊,依托與城市中心區緊密相連,區域道路、管網等基礎配套已經比較完善的優勢,重點集聚“三電板塊”、金屬材料及裝備制造業等產業。同時,以產業布局的優化為主導,以產業平臺的拓展為契機,加大招商選資、引才的工作力度。2008年以來,湖州開發區“三區一中心”等核心平臺的產業招商邁出了可喜的步伐,累計新招項目61個,80%都是四大類重點培育的產業,東部新區平臺積極吸引了三一重工、新長寧多媒體產業園等“大好高”項目落戶,促進了開發區產業的轉型升級。
盤活土地存量,提高利用效率。把大開發、大建設與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有機結合,努力推進土地效益的合理化、效率最大化。一是切實加大土地回購、置換、調整的力度。按照“尊重歷史、分類指導、依法處置”的原則,多措并舉,著力加強土地清理整頓工作。目前已累計盤活閑置低效利用土地2350余畝,有效緩解了土地供給緊張與土地閑置低效利用的矛盾。通過土地回購、置換、調整,使得上藥光能、奧普蘭醫科電子、天藍太陽能等18個項目得以落地,僅2009年上半年新安排項目7個。二是大力實施“騰籠換鳥”工程。積極對園區道路寬度、河邊綠地布局等進行規劃調整,有序推進“退二進三”地塊開發。2008年以來,重點實施了湖州監獄、駕考中心和中鐵十六局等單位整體遷建“交鑰匙”工程,總投資3.6億元。
創新安置方式,推進和諧發展。全面推行農戶拆遷公寓化安置方式。2008年下半年以來,已建成和在建的大型農民公寓化安置社區3個,約100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安置人口22000余人,將比原來農民自建方式節省土地620畝,并有效騰出原農民宅基地2400畝左右。僅2009年上半年全面建成并完成安置的西南分區32萬平方米“清河嘉園”社區,可節省土地300余畝,騰出原農民宅基地900多畝。妥善處理被征地農民的安居問題,對于順利推進開發建設中的征地、拆遷工作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我們在試點工作的實踐中感到,全面落實浙江省委、省政府對開發區整合提升的工作要求,要注重抓好“三個結合”:
一是要把整合提升與謀劃發展相結合。加快開發區整合提升,既是當前開發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突破資源環境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積極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加快構筑新的競爭優勢,提高開發區整體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要以整合提升為契機,積極謀劃加快開發區科學發展的正確方向和路徑。對湖州開發區來說,在發展方向上,就是要立足湖州開發區具有產業園區和城市新區的雙重特點,始終按照產業集聚的核心區、自主創新的主導區、城市建設的先行區和統籌城鄉的示范區要求,著力把湖州開發區建設成為綜合性、多功能產業園區和生態型現代新城有機融合的“一流園區、現代新城”。在發展路徑上,就是要圍繞經濟發展和中心城市建設兩大主要任務,聚焦十分有限的資源、要素和力量,堅持走“產業高新化發展、資源集約化利用、社會和諧化構建”之道路,大力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城市經濟。
二是要把拓展空間和集約用地相結合。整合提升工作的目的之一是拓展開發區發展空間,必須堅持的原則是拓展空間與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相結合,實現經濟發展與土地利用最大化的雙重目的。在當前特殊的發展時期,開發區承擔著“大規劃、大開發、大建設”的重任,不加快發展將是死路一條,但發展空間受限、土地資源緊缺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而且日趨加劇。事實說明,依法規范用地、節約集約用地是開發區主動適應宏觀調控、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牢固樹立“抓土地工作就是抓經濟發展,保護土地資源就是保障發展”的科學發展理念,自覺增強保護國土資源、規范土地使用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斷強化依法用地、節約集約用地意識。當前,湖州經濟開發區用地秩序更加規范,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得到杜絕。土地低效利用問題得到改進,產業提升步伐逐步加快,土地要素對開發區的“瓶頸制約”正在逐漸轉化成“助推效應”。
三是要把開發建設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在大開發、大建設過程中,要堅持把群眾利益高于一切落實在認識上、體現在決策上、落實在行動上,珍重民心、珍惜民力、珍視民利。2008年,湖州經濟開發區發放農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99.06萬元,實施物價補貼和醫療救助資金62.72萬元。2009年用于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資金超過12億元,用于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支出超過7000萬元。
深化體制創新,提高行政效能。要以整合提升為契機,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確保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在整合提升的區域內,充分享有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招商、統一配置資源等權限,實現區域效益最大化。同時,在管理機制上,要以提高辦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優化發展環境為目標,不斷健全“小政府、大服務”運轉高效的行政管理機制和工作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全程代理、項目推進的企業服務機制,進一步理順財政管理、稅收征管的財稅運行機制,進一步健全風投、創投、產業引導基金、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的投融資機制,進一步創新市場化運作、資本化運行的開發建設機制。
加快平臺建設,增強發展能力。要緊緊把牢“一流園區、現代新城”的定位,繼續推進以“新九通一平”為核心的平臺功能建設,啟動就近拓展區域(康山分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使開發區南北兩翼的基礎框架進一步拓展、配套進一步優化、功能進一步完善,承載發展的能力有效增強,產業與城市逐步走上共融、互動的良性發展階段,實現從依托中心城市向服務中心城市的歷史性轉變。特別是要把強化骨干路網的支撐功能、整合片區間的交通組織和基礎配套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切實增強各平臺之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功能疊加效應。同時,扎實推進開發區園區環境整治提升和西南分區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真正實現由粗放型開發向集約式利用、內涵式發展轉變。
狠抓項目建設,提升產業層次。整合提升為開發區大開發、大建設構筑了大平臺。下一步,要進一步突出項目這個龍頭,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動搖,積極實施“大項目帶動、高新化提升、規模化集聚”戰略,積極引進產業關聯度大、輻射帶動性強的“大好高”項目,著力提升重點產業的集聚度,拉長上下游產業鏈,向價值鏈兩端拓展。同時,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積極探索資本嫁接、入股、并購等模式,鼓勵、引導區內企業在原有土地基礎上增資擴股,吸引戰略投資,提高集約用地水平。總體上,要堅持規劃導向、政策激勵、開放帶動、集群發展,加快工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生產要素和資源優化配置,形成特色明顯、相互關聯、科技領先、協調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