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舟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為 進一步構筑舟山對外開放新格局,培育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促進舟山經濟、社會全面協調持續發展,根據省市政府關于開發區工作的決策要求,舟山經濟開發區扎實開展了整合提升試點工作。
先行實施授權開發。舟山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經省政府批準設立的省級開發區。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濱港園區2.5平方公里核準面積已基本開發完畢,而且附近沒有可供進一步開發利用的區域。為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從2005年起,經市政府授權,開發區實施異地整合,將開發重點轉移到本島北部的新港園區。該園區與已核準區域濱港園區相距8公里,總面積25.7平方公里,土地均由海面海涂圍墾和低產鹽田廢轉構成,是舟山本島難得的一處可供整片開發的區域。目前,新港園區一期10.7平方公里區域已平整了萬余畝土地,基本建成了主干道、河道管網以及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等配套設施,初步具備了項目落戶的基本條件。此外,新港園區二期圍墾工程正在抓緊實施。
超前完善各項規劃。按照“規劃先行、適度超前”理念,堅持高點定位,著力完善新港園區各類規劃。根據《舟山市市域總體規劃綱要》,先后三次對《舟山市新港工業園區一期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修編,使園區布局更趨科學合理。會同專業機構,研究制定《舟山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對新港園區的產業發展目標、重點、功能分區和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和要素配套等進行整體規劃、布局。著手編制《舟山高新技術創業園區建設規劃》,為園區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科技支撐。不斷健全生態園區建設規劃,先后編制了《新港工業園區生態化建設與改造規劃》、《新港工業園區高中壓配電網規劃》、《新港工業園區天然氣管道供氣規劃》和《新港工業園區氧氣、二氧化碳管道供氣規劃》等一系列配套建設規劃;并開始著手編制《新港工業園區二期概念性規劃》。
牢牢堅持選商擇業。堅持寧缺勿濫原則,嚴把項目質量關,逐步形成了面向內外資項目、結合大中小規模、兼顧高中端產品的招商思路。開發區專門成立了項目預審機構,提高了項目投入產出、科技含量、財稅貢獻和環保能耗等方面的門檻,實行環保、能耗“一票否決”,并注重投資主體的實力和信譽度考察,強化項目分析認證和審核把關,使一批投資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產業帶動較為明顯的項目相繼落戶。目前,新港工業園區一期累計引進項目74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6個,協議利用資金近130億元,預計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400億元以上,可初步形成以高端船配項目為主的臨港產業體系。
自覺統籌城鄉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城鄉一體協調發展。一方面,在征地拆遷、宕渣開采等涉及群眾利益問題上,高度關注民生,不僅事先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工作,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而且充分顧及百姓利益,妥善處理各種矛盾;開發區至今尚無一起群體上訪事件發生。另一方面,堅持“開發一地、帶動一方”理念。不僅把道路、自來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向周邊延伸,還計劃向周邊鄉鎮、社區提供天然氣供應,并積極扶持周邊鄉鎮建立勞務公司,依法為其提供工程建設、宕渣運輸、勞動就業等需求信息和工程業務,努力拓寬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和群眾致富門路。
積極探索管理體制。以不斷創新和完善舟山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形成有利于最大限度發揮整合提升效應的領導管理體制為目標,按照健全管理職能、理順當地關系、增強調控能力、強化統一領導的基本要求,廣泛咨詢取經,深入調研論證,積極建言獻策,在開發區管理體制健全和創新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為市政府下步決策提供了必要依據。
拓展了發展空間。通過異地整合,按照A+B的組團式發展模式,舟山經濟開發區的開發建設范圍由原來的2.5平方公里拓展到28.2平方公里,形成濱港園區、新港園區一期、新港園區二期三大功能園區,為舟山發展現代臨港產業和海洋經濟,提供了5-10年開發利用的有效承載空間,并形成了建成一塊、開發一塊、儲備一塊,梯次發展的理想格局。
整合了相關資源。在人力資源方面,一方面將原來幾大塊人員統籌調度安排,突出新港園區,對其予以重點保障;另一方面通過“外引內培”不斷充實人才隊伍,提升整體素質,以適應開發建設和管理需要。在資金運作方面,對開發區現有四塊資金進行統籌安排和集約投放;通過財政注入、參資入股、土地出讓金返還和銀行貸款等多種方式綜合運用,確保資金需要。在土地利用方面,通過圍海造地和低產鹽田廢轉、廢棄養殖水面改造等方式有效拓展發展空間,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和岸線資源;重點關注入園企業單位土地面積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處理好當前建設和控制預留的關系,進一步規范土地供給,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為開發區產業升級和未來發展預留較充足的土地儲備。在招商引資方面,充分依托市級招商機構、市經貿委和開發區管委會聯合組成的專業招商隊伍,并通過內調外選方式進一步充實開發區招商中心隊伍力量,形成立體式招商格局。同時,向市政府爭取并出臺了《關于加快新港工業園區產業集聚的若干意見》,充分發揮開發區在招商過程中的能動性。在管理機制方面,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聯系開發區制度、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的市屬職能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和管委會每周碰頭會議制度,定期不定期協調、處理土地報批、要素保障、項目審核、政策落實等重大問題,并在管委會內部推行項目報批A、B角制度,實行從項目審批、企業融資、政策咨詢、辦證辦事等全程“一條龍”服務,初步形成了快捷高效的管理服務機制,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能。
促進了產業提升。通過整合提升,開發區各塊功能定位更加明確,在產業能級上,不僅有量的大幅擴張,更有質的顯著提升;基本形成了一個由傳統產業向現代臨港產業、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的梯次動態發展格局。其中,濱港園區基本形成以機械加工、電子電器、紡織化纖等為主的產業體系;新港一期初步形成以船舶配件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并正在大力發展海洋工程平臺、大型港口機械項目等臨港先進制造業;新港二期規劃以高端船舶修造、海洋重型裝備、海洋生物科技等現代海洋產業為主導產業。
工作需要戰略眼光。舟山經濟開發區實施整合提升是根據省委、省政府“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港航強省”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四海”建設,著力打造六大基地,進一步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需要;是基于舟山市情和區位優勢,實施本島“南生活、北生產”戰略布局的一個必然要求,更是嚴格遵守國家政策法規、著眼增量資源供給、著力破解要素制約難題、為舟山經濟長遠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的明智決策。沒有這樣的認識,整合提升工作根本難以想象。因此,首要的是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工作需要開拓創新。整合提升工作能否發揮應有效能,關鍵在于整合提升后的體制、機制是否適應新的發展環境。這就要求開發區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氣、更大的魄力和更高的智慧,積極探索和構建有利于整合提升的體制、機制和配套措施,大膽先行先試,不斷創新完善。
工作需要各方協作。整合提升工作涉及面廣,是一項需要各方通力協作才能完成的復雜工程。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妥善處理好各級各方的關系;尤其在經濟利益方面要注意妥善平衡,找到全局與局部利益之間的最佳契合點。另一方面,各方要徹底破除劃地為牢、狹隘利益觀念,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以更大的“氣量”、“度量”,更加積極的態度,把省、市兩級政府的決策落到實處,合力推進整合提升試點工作。
工作需要領導重視。開發區整合提升試點工作是新時期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專職掛帥,市屬相關職能部門和定海、普陀相關地方政府參加的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統籌制定實施具體辦法和政策意見,積極協調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形成政府抓總、部門協調、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確保整合提升試點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