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長興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長興開發區”)是1994年8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省級開發區,批準面積19平方公里。2005年12月,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目前開發區已完成開發面積18.28平方公里。
自開發建設以來,嚴格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實遵守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環境保護規劃的相關要求,將開發區作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主平臺、招商引資的主陣地和實現經濟跨越發展的主動力“,舉全縣之力”建設長三角一流開發區。經過15年的建設發展,長興開發區走出了一條高標準、大投入、高效益、多產出的特色發展之路,初步形成了電子電器電源、機械汽配制造、新型紡織服飾三大主導產業,建成了環境完善、配套齊全、布局合理、企業集聚、效益突出的新型工業區,并初具城市新區雛型。自2003年以來,長興開發區已連續六年躋身省“十強開發區”行列,連續兩屆入圍“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
截止到2008年,長興開發區已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41億元,引進來自美國、法國、日本、意大利等34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知名企業484家;累計實現外商投資總額19.3億美元,其中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113個;有美國江森、美國惠而浦、法國歐尚、美國空氣化工等6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2008年,長興開發區實現工業產值238億元,自營出口5.3億美元,財政收入13.8億元,實現合同外資2.5美元、實到外資1.3億美元。開發區以占全縣不到1.4%的土地,創造了全縣73.3%的實到外資、80%的外貿出口、45%的財政收入和32%的工業總產值。開發區的投資密度也達到281萬/畝,每公頃土地產出6171萬元,一個環境秀麗、土地集約、規劃科學的沿太湖產業帶和濱湖新城正在崛起。
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對開發區整合“依法合規、創新提升、節約集約、統籌發展”的原則,長興將通過對開發區整合提升,實現開發區空間拓展、產業提升、體制創新,進一步提高開發區建設發展水平,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主要任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提高規劃水平。通過長興開發區與城南、城西、城北、林城四個工業功能區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南太湖東部新區規劃用地的整合,實現發展空間的集聚開發,以保證開發區未來持續發展的有效承載空間,進一步提高開發區建設發展水平和輻射帶動效應,推進長興工業化、城市化的互動發展。

二是優化產業結構。開發區整合提升后,將圍繞長興縣產業發展總體思路,結合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發揮開發區載體優勢,依托新新產業園和東部新區,加快引進和培育總部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服務和服務外包、現代物流等高新產業,加速形成城市形態,全力建設長三角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和南太湖城市新區。發揮功能區配套優勢,依托現有產業集聚,加快建設城南新能源動力產業、城西先進機械制造業、林城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并提升城北新型紡織業,實現開發區統一規劃、聯動建設、集聚開發、錯位發展的新格局。
三是創新體制機制。整合和創新開發區體制,著力打造并充分發揮開發區的體制優勢。賦予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在工商登記、房地產管理、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等方面進一步下放權限,給予長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必要的授權,使開發區享有更廣泛的權限,提升開發區統籌發展的職能。強化機構設置,整合開發區有關財政、財務管理機構,創導更靈活的機制,提高開發區的服務效率和工作水平。增強發展后勁,統籌開發區的要素資源,創新投融資方法和途徑,提高開發區投融資管理和資本運作水平。
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強對整合提升工作的協調領導,保證整合提升工作的全面開展,縣政府成立開發區整合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經濟開發區主任任副組長,相關部門、鎮街負責人和開發區分管工業副主任為成員,負責整合提升工作的統籌協調,推動相關規劃編制、功能調整、方案制定等重大工作。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的督促推進。

實施規劃調整。根據長興縣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完善和細化開發區的區域發展規劃;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逐步完善開發區的農保田。在“兩規”的指導下,按照“整合資源、優化功能、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的原則,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特色、拓展功能、綠色生態四大原則,做好開發區區域總體規劃,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經營、高水平管理,全力打造規劃科學、產業配套、發展互補的開發區新格局。
強化資金保障。在建設資金上,縣政府給予重點支持。發揮政府財政的杠桿作用,在土地出讓金返還和財政分成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思路,拓寬融資渠道,盤活開發區存量資產,增加新的資本來源,在資金上確保整合提升的順利完成。
實行招商轉型。繼續深化“招商興區”戰略,堅持“三產并舉、內外并重、以質為先”的引資方針,加快高新產業、優勢產業的引進,緊盯世界500強和國內50強企業,成立產業招商小組,開展“定向招商”。拓展目標抓招商,加大對央企、國家重點企業、大眾消費品生產企業的招引,在承接央企的生產基地建設中尋機遇,在著眼消費品生產企業擴張中尋找機遇,在引導國內外大企業兼并中尋找機遇。加強合作抓招商,通過接軌上海、對接杭州等活動,力爭與上海、杭州等地園區的合作中有所作為,成為先進地區新興產業轉移的拓展區、承接區。
完善環境建設。大力實施“環境優區”戰略,全面提升開發區硬軟環境。強化平臺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功能開發;創新服務理念,改善投資環境,營造精干高效的政務環境,提高區域的國際化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加大生態開發區建設力度,強化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積極引進培育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建成一批生態工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努力將開發區建設成為綠色生態、集約發展的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