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蘭 溪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是浙江省政府第一批批準設立的省級開發區。目前,蘭溪經濟開發區已建成面積20.24平方公里,正在開發的面積5平方公里。開發區現有入園企業400多家,已投產企業38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2家。形成了天然藥物、高檔織造、金屬新材料、裝備制造業等特色產業集群,涌現出康恩貝、立馬云山、甬金不銹鋼等一批規模效益好、區域帶動性強的行業龍頭企業,被國家有關部委授予“國家級天然藥物特色產業基地”和“中國織造名城”等稱號。
自蘭溪經濟開發區創建以來,基礎設施累計投入20多億元,實現稅收20.95億元。200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5.24億元,銷售收入94.25億元,稅金3.32億元,自營出口額2.24億美元。
蘭溪經濟開發區整合提升的總體思路是“提西優南,融入長三角”。以330國道和蘭江水系為紐帶,依托開發區現有基礎設施,采取滾動式向外延伸,將連同母體蘭江片和江南片以及永昌片、赤溪片、女埠片一共5個區塊的工業功能區,全面實行由開發區托管,形成A+A1+A2+A3點軸式發展新格局。
總體思路:開發區在今后5年內,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打造長三角產業轉移目的地”為抓手,圍繞“新型產業化的集聚區、城市現代化的標志區、城鄉一體化的示范區”目標,在更高的起點上確立具有蘭溪特色的發展定位,從更高層次上培育發展產業經濟,以更高標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將開發區建設成為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區和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內涵豐富、城市形象亮麗的現代化、生態型新城區,進一步發揮窗口、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主要經濟指標基本達到或接近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標準,以進一步發揮開發區的窗口示范作用。
主要任務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因地制宜,強化規劃引領。強化以科學規劃引領開發建設的理念,在蘭溪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按照“整合資源,優化功能,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的原則,全面刷新開發區發展規劃。對330國道沿線的發展空間進行重點規劃,特別是抓好蘭溪新區、環城西路兩側等區域的城市設計,促進城市發展與產業發展的對接和融合。原開發區范圍實施“退二進三”,逐步向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蘭西區域重在改造提升,抓好女埠工業區的生態化改造和建設,完善蘭江沿岸城市生態休閑發展區控規和蘭溪港女埠綜合作業區港航經濟規劃;江南片主要布局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都市觀光農業示范區。通過規劃提升,使每個功能分區都有詳細規劃,每塊土地開發都有規劃引導,形成完整的規劃控制體系。近期工業重點開發蘭江片登勝路兩側,并適時延伸登勝路,向女埠片拓展。登勝路兩側用地5300畝,坡度25度以上的占80%左右,耕地比例較少,符合浙江省政府關于低丘緩坡開發的規定。女埠片已列入省政府低丘緩坡開發重點區塊,為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可連片開發的低丘緩坡有近20平方公里以上,80%為疏林地及荒山,是中長期工業開發的重點區位。
二是解放思想,創新管理體制。發揮開發區發展協調委員會的作用。探索建立新型行政管理體制,通過強化發展協調委員會的職能,對所托管的相關街道功能區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招商預審、統一協調產業布局、統一資源配置、統一征地拆遷等。賦予開發區“準政府”職能。通過委托、授權、延伸等各種形式,在項目審批、規劃管理、工商登記、房地產管理、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等方面進一步下放權限,并在財政上給予相對獨立。開發區內部實行“企業化”管理。對外理順與有關鎮鄉街道和部門的事權關系,對內按照“準企業”定位,引入企業管理理念,強化激勵、優化服務、提高效率。

三是外引內強,實施產業振興。著眼未來5—10年的發展,按照“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原則,進行合理的產業布局。提升現有產業層次,發展總部經濟。
現代工業方面,以爭創“中國新型棉紡織示范基地”為契機,積極以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原有紡織產業,充分利用蘭溪市棉紡織測試中心、與東華大學共建的國家染整工程技術中心蘭溪研發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打造浙江省棉紡織區域名牌,建設基地內的紡織品物流中心,強化上下游,拉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加快“中國織造名城”的整體轉型升級步伐。積極實施裝備制造業振興工程,大力培育以機械電子、數控機床為特色,能生產智能化大型成套整機設備的先進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高檔豪華游艇、高性能電動汽車及零部件為主的汽摩配產品和綠色節能光電產品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集群,形成蘭溪裝備制造業的技術高地。
現代農業方面,緊緊圍繞“接軌大金華,融入城市群”的目標,將江南片定位為“浙中城市群后花園”,充分利用該區域優越的自然景觀條件和良好的農業生產基礎,積極發展高效精品種養業,打造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景觀帶。永昌、赤溪片利用距離主城區較近的區位優勢,發展以自主采摘、休閑垂釣、種養體驗為特色的城郊型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園。并借助園區農產品加工企業,形成現代農貿加工物流中心。
現代商貿旅游服務業方面,充分利用蘭溪三江交匯的地理環境優勢,結合已初具雛形的橫山風景旅游區和南國遺址,沿衢江上溯布局水上娛樂休閑項目,形成開發區蘭西與江南的工業布局緩沖地帶,同時作為蘭溪城市的風景旅游長廊。蘭溪城區到女埠的沿蘭江地段,緊緊抓住蘭溪港建設和富春江船閘改造的有利時機,大打港航經濟之牌,開發蘭溪工業旅游博物園,發展浙中大宗生產材料物流配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基地。
四是強化引導,完善配套功能。建設重大配套設施方面,330國道外遷工程目前已經開工建設;蘭江工業用水提水工程項目和首期日處理4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已投入運營;協鑫熱電集中供熱項目已建成投產,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的浙能蘭溪發電廠于2006年并網發電并將建設2臺10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浙江省五大內河港口之一的500噸級碼頭正在建設中;蘭溪城市的外環線即將打通;杭金衢高速公路的拓寬和金蘭快速交通的建設將使蘭溪更快融入到長三角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中,產生巨大的驅動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競爭力。
行政功能服務區布局方面,結合蘭溪新區建設,精心打造開發區中心商務區、行政服務區、休閑娛樂區,為產業發展提供完善的功能配套服務。實施開發區外來務工人員生活服務中心建設,啟動開發區九年一貫制育才學校、市人民醫院開發區分院、市疾控中心、公安指揮中心、車輛檢測中心等公建項目。
配套商貿物流區方面,著力推動市客運中心、物流倉儲基地、生產資料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各類汽車4S店、大型家居建材市場等項目的落戶,盡快建成開發區紡織品市場。
引進發展中介機構方面,強化政策引導,著力引進稠州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落戶蘭溪興辦支行,引導金融服務、信息咨詢以及研發設計、會計律師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完善開發區企業“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務中心,加快建立科技創新和人才勞動力培訓交流平臺。
加強領導,強化組織保障。為加強對開發區整合提升工作的領導,確保整合提升工作穩定有序推進,蘭溪市委、市政府成立專門的開發區整合提升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市委和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由市委辦、市府辦、發改、經貿、外經貿、國土、建設(規劃)、環保、開發區及相關街道主要負責人組成。開發區發展協調委員會為整合提升工作的具體操作實施機構。
完善機制,強化政策扶持。強化對開發區職能授權和政策扶持,在蘭委[2009]10號《關于加強蘭溪經濟開發區工作的若干意見》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政策的力度和覆蓋面。在用地指標分配上給予開發區重點傾斜,優先安排開發區并確保占全市總量的60%以上。將開發區范圍內的所有商住用地統一作為開發區融資抵押物。商住用地、工業用地及園區綜合配套用地出讓金扣除相關規費后,全額補助給開發區,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市財政每年按進度給予開發區5000萬至1億元的財政資金注入,以確保開發區資金的良性運作。
培育人才,強化園區管理。為適應開發區整合提升后對專業人才需求的更高要求,采取外部引進人才、內部提升素質的人才工作機制。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引進招商引資、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經濟管理、生態環保等方面高素質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開展政策法規、業務技能等方面的學習和培訓,大力提高開發區員工隊伍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