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嬌燕
近年來,我國企業集團發展迅速,尤其是加入WTO以來,我國企業集團慢慢融入經濟全球化這一體系。但同時也漸漸顯露出財務管理控制上的問題,如財務管理控制模式不完善造成財務控制上的嚴重失效,影響了企業集團內部之間的協調,阻礙了企業集團的進一步發展。所以進一步改進財務控制模式對我國企業集團健康、穩定發展,盡快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融入全球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對集權財務控制模式指財務管理控制權絕大部分集中在總公司,總公司控制和統一領導各分公司,是一種集權和分權的結合,是集權基礎上的分權,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有層次的集權模式,是一種資金籌集、運用、回收與分配于一體,而分公司擁有在總公司規定范圍內所的如籌資權、投資權等的財務控制權利。目前,與發達國家的企業集團相比,我們國家的企業集團規模偏小,實力偏弱,處于企業集團發展的初期階段。從這一發展階段來看,我國的企業集團適宜采取相對集權的財務控制模式,此外,從成長背景上講,我國企業是在計劃經濟條件發展而來的,其本身存在的問題和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也決定了我國企業適合采用相對集權財務控制模式。
1.集權與分權兩級分化。由我國企業發展時間還比較短,各個企業發展的程度也不相同,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上兩級分化嚴重,一種就是高度集權,總公司“大包大攬”,從日常核算到財務決策都一手包辦,使分公司沒有獨立的財務權力,體制僵化。另一種就是權力充分下放,任由分公司發展,分公司有充分的財務核算和決策權。
2.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聯系并規范股東(財產所有者)、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權利和義務分配,以及與此有關的聘選、監督等問題的制度框架,也就是如何在公司內部劃分權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可解決公司各方利益分配問題,對公司能否高效運轉、是否具有競爭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顯著標志。不同的公司有不同類型的治理結構,這意味著一個企業集團不能照搬別的企業的治理模式和財務模式,必須發展適合自身的治理結構。但是我國企業近段時間來存在盲目照搬別國企業治理模式的現象,而這些模式卻不一定適合自身的發展階段,由此造成很多公司治理結構上不合理的問題。
3.財務信息控制不規范。信息已成為一種經濟資源,合理掌握和利用信息已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完善的信息系統是公司順利控制的基礎,建立集約有效的信息系統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財務信息處在一個愈加重要的位置。而我國企業財務信息現在存在著掌握信息不科學,利用信息不規范的現象。這都不利于我國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4.資金預算和控制不科學。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關鍵環節是建立全面預算控制體系。但是在我國的企業集團中普遍存在預算不合理、控制不科學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沒有設立專門的預算委員會,且缺少預算編制和管理的專門人員,投資回收、現金流量控制、項目效益等財務控制不科學。
5.缺乏必要的財務監控機制。在我國企業集團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存在一股獨大、內部控制、暗箱操作等問題,這樣就會造成公司監控不透明,缺乏必要的財務監控機制,造成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切實的保障,損害了股東的利益。監管機制不健全會導致貪污舞弊、弄虛作假等違法亂紀、嚴重損失浪費及無效率、不經濟的行為。通過財務監督揭示差錯和弊端,不僅可以糾正核算差錯,提高財務工作質量,還可以保護財產安全和完整,防止企業資產流失和非正常損失,有效防止資金使用中的鋪張浪費,充分發揮資金的效益,維護企業集團的利益。
1.合理分配總公司和分公司的權責。我國企業集團要進一步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和規范完整的內部管理體制,建立合理、規范的股權結構。對我國企業集團進行股份制改造,明確產權關系,尤其是國企,重點要調整結構,進行必要的制度創新。處理好集權與分權的關系,理順總、分公司的職責范圍,相對集權,適度分權。在我國,這個過程可以跟現在所進行的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結合起來,理順企業的股權關系和組織結構,同時也就理順了財務管理渠道。
2.進一步完善企業集團治理結構。合理的企業治理結構是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就是要健全的財務控制模式,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使其各負其責,并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企業集團公司要加強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企業集團公司應制定社會化、專業化的董事會制度,充分發揮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對經理層的監督效力。
3.建立規范的財務信息控制體系。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財務進行控制。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企業管理信息化已成為當前企業管理發展的方向和管理水平高低的標志。近年來隨著管理理念的發展,電子商務、智能商務的思想逐漸被引入了企業的管理,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開始進入“后ERP”的信息化管理時代,我國企業應該順應這一趨勢,對企業信息控制積極采取現代信息技術,盡快建立以財務控制為核心的信息化控制平臺??偣疽獙Ψ止具M行相對集中的財務管理,首先必須及時取得分公司的相關財務信息,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財務信息化,為財務管理實現有效集中化和集約化提供了條件。依托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財務管理可以從傳統的分散化管理走向集中化管理;從相對分割化的職能管理走向相對集成化的綜合管理;從相對分散化的粗放管理走向精細的集約化管理;從事后的靜態化管理走向實時的動態化管理。
4.制定科學合理的資金預算和控制制度。建立預算委員會制度,科學合理的對目標利潤進行預測、審查、研究并協調規劃各種預算事項,加強對預算的實時控制并及時改進激勵與考核制度。加強資金控制,全面監控企業集團的資金,建立起集中化的資金控制模式,企業集團應成立一個獨立的財務結算中心,全面監控資金收付并借助信息技術改進和優化資金結算流程。進一步改進優化企業集團的資金控制系統,包括改進優化現金控制系統、現金預測系統、籌資控制系統、投資控制系統。
5.建立必要的財務監控體系。建立健全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制度,我國企業集團應重視這一制度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的作用。我國應更加注重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針對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大股東一股獨大、內部控制、暗箱操作等問題,加強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職能和作用。借助市場的力量,建立健全企業集團的財務控制激勵與約束手段,對財務運行全過程實施有效監督。改進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構建集團財務監控體系,加強監事會的獨立性,改進監事會的監控職能并建立外部監事制度。
綜上所述,相對集權財務控制模式是當前階段我國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必然選擇,這一模式對新時期我國企業集團的持續健康發展和我國企業集團積極面向全球化參與全球化競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