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勤
近年來,我國的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大大超過了世界 衛生組織要求的剖宮產率必需在15%以下的規定,正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因孕婦要求而造成不合理剖宮產[1]是導致剖宮產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我院對產檢孕婦進行產前宣教,從護理方面提出一些對策,降低社會因素剖宮產率,加以研究、討論。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05年6月1日~2006年12月30日,在我院正常分娩的產婦200例,要求符合下例入選標準:年齡18~39歲,孕周為37~41周,營養狀況良好,骨盆條件正常,無妊娠并發癥等異常情況。隨診至分娩時若入選的對象出現新的明顯的剖宮產指證,則需予以剔除。
1.2 方法 對照組未在我院接受宣教的出院產婦。觀察組在門診孕期學校有專人宣教,按照各個不同孕期采取各種不同方法,接受不同的產前知識的教育。在早期(12周以前),對孕婦的生活和心理狀況進行評估。采用VCD的播放和口頭宣教的方法,讓孕婦了解在孕期可能出現的各種不適癥狀產生的原因及消失的時間,各種致畸的因素以及預防流產的措施。在孕中期(13~27周)讓孕婦了解身體的變化,改善飲食保證母嬰的營養。在孕晚期(28周以后),鼓勵孕婦面對日益增大的子宮和發胖的身體,讓孕婦了解分娩過程,自然分娩的益處,母嬰喂養的好處、母乳喂養的準備、產前的各種肌肉功能的鍛煉和呼吸運動的鍛煉、產時種種配合方法等等,讓孕婦坦然面對這一過程。
2.1 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特征及比較 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產次類似,具有可比性。最終具有試產條件的研究對象,研究組為82例,對照組76例。
2.2 宣教前后分娩方式的意向,最終分娩方式的比較,見表1、表2。
以上統計結果表明,產前宣教對降低社會因素剖宮產率的作用是明顯的,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社會因素剖宮產的原因如下:①自然分娩痛、剖宮產不痛;②剖宮產分娩的孩子比自然分娩的孩子聰明;③孕產婦對剖宮產手術的危險性、術后并發癥及對孩子的遠期影響認識不足;④剖宮產比自然分娩能夠更好地保持體形;⑤有迷信思想要求擇時生產;⑥醫務人員因素等。
針對社會因素剖宮產不同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具體措施。第一,加強孕產婦系統的管理:對孕產婦進行系統的產前檢查,加強孕期保健的指導。及時發現孕婦各項高危因素,積極防治孕期并發癥和妊娠合并癥,對高危孕婦專案、專人管理,并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和處理,減少剖宮產比例。第二,加強產前宣教:要充分利用我們的孕婦學校,在孕婦產前檢查時,對其家屬進行宣教,告知孕婦自然分娩是一種自然規律,而剖宮產手術只是使用于有適應證情況之下,對那些無指征而堅持要剖宮產的孕婦,要耐心說服,并說明剖宮產的優缺點,如對母體的精神和肉體都是創傷,手術時可能出現麻醉意外,手術中可能發生大出血及副損傷,手術后可能腸粘連,子宮切口愈合不良,全身恢復比自然分娩慢,再次妊娠和分娩時有可能發生子宮破裂,造成遠期不良影響,剖宮產新生兒有可能發生呼吸窘迫綜合癥等。通過反復而細致的宣教,使她們正確認識剖宮產的利弊,改變對剖宮產的盲目追求而減少社會因素剖宮產。第三,開展特需服務,加強產時護理:推廣普及導樂陪伴分娩和無痛分娩,使產婦能得到家庭的支持[2]和精神鼓勵。產房護理人員要注意態度溫和,語言規范,多予寬慰性、鼓勵性語言,要有更多的愛心與耐心,給予產婦盡可能多的心理支持,以減輕或消除其焦慮恐懼心理,有利于自然分娩的順利進行。為自然分娩提供有利的條件。第四,正確的輿論導向:為醫護人員創造安全的醫療環境,完善醫療糾紛處理制度,改善醫患關系,給予醫護人員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減輕醫護人員的心理壓力,有助于醫務人員以科學的態度來選擇分娩方式,而不是怕負責任而任意選擇剖宮產。第五,提高產科質量:醫護人員要盡心盡責,不斷提高助產技術,加強服務質量,認真、嚴密觀察產程,熟練掌握對異常產科情況的處理技術,嚴密掌握剖宮產的指征,盡可能進行試產工作,減少剖宮產的機會。
剖宮產的劇增,特別是社會因素剖宮產率的上升,不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降低剖宮產率及圍產兒死亡率是一項艱難的過程,需要全社會都來關心這一問題,它將對兩代人的健康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表1 宣教前后分娩方式意向的比較

表2 兩組分娩方式的比較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934.
[2]金宏義.重點人群保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