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玲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
太極拳在社區體育中廣泛開展的優勢分析
王海玲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
社區體育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體育的參與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因而社區體育活動項目應適合老年人參與。同時由于社區內活動場地器械較為缺乏,因而要求社區體育中開展的活動項目對場地要求不高。文章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太極拳的特點及其價值,并探討了太極拳在社區體育開展的優勢,從而為太極拳在社區體育中廣泛的開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社區體育 太極拳 價值 優勢 和諧理念
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其主要內容的第三部分——對象和重點中強調社區體育是今后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區體育行政部門要支持城市街道辦事處,加強對社區體育的領導和建設工作[1]。此后,社區體育的發展便猶如雨后春筍。目前為止,我國社區體育活動項目可謂豐富多彩,像羽毛球、乒乓球、籃球、廣場舞蹈、武術等已在社區中風風火火地開展起來。但其中有些項目并不適合在當下社區體育中廣泛開展。因當前社區體育的主要參與人群是老年人,一些強度較大、速度較快的活動如籃球、羽毛球等便不適合老年人參與。而如廣場舞蹈、太極拳、氣功等強度不大、速度較為緩和的活動項目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喜愛。因此,在社區中廣泛開展太極拳運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于社區體育的定義,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而在社區體育管理和研究工作中,得到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學者們較為廣泛認可的定義為:“社區體育主要指在人們共同生活的一定區域內(相當于街道(鄉鎮)、居(村)委會轄區范圍),以轄區的自然環境和體育設施為物質基礎,以全體社區成員為主體,以滿足社區成員的體育需求、增進社區成員的身心健康、鞏固和發展社區感情為目的,就近就便開展的區域性群眾體育”[2]。
從社區體育的定義可以看出,社區體育首先應具有區域性特點,這是其區別于社會體育的標志。社區應開展適合其自然環境、風俗習慣的區域性體育活動。社區體育的服務對象是居民,因而開展的體育活動應當能夠滿足居民的不同體育需求。年齡、性別、職業、愛好、健康狀況等都是開展體育活動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健身性、娛樂性亦是社區體育的重要特點,只有將健身娛樂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身心和諧統一,實現體育的最終目的。社區體育廣泛的參與主體、多樣的體育需求、靈活的活動方式必然要求豐富多彩、輕松活潑、簡單易學、安全且趣味性強的活動內容,此類活動對場地設施要求不高,替代性較強。
既是體育活動,就必然要有參與者、活動場地,所以社區體育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參與者和場地設施。
社區體育的主要參與者是社區內的居民。隨著社會競爭力的增強,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日益增加,以致身體健康狀況急劇下降。社區體育的開展給予了居民鍛煉身體的機會。21世紀以來,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階段,據民政部和全國老齡辦等部門發布的最新統計數字,截至2008年底,全國老年人口已經增至1.69億,現正以年均近1000萬的增幅“跑步前進”。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呈持續加劇之勢,到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將從現在9個人中有一個發展到3個人中就有一個,且高齡化“空巢”化日益嚴重[3]。因而老年人已逐漸成為社區體育的主要參與人群,這就要求社區體育開展的活動應符合老年人的身心特點。而最適合老年人參加的健身活動莫過于中國傳統的健身養生鍛煉。我國傳統的鍛煉身體的方法強調神形兼備、內外俱練、動靜結合、剛柔相濟等原則,對身心鍛煉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場地設施是社區體育開展所必需的物質保證。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社區得到了很大發展。最初場地設施嚴重缺乏,而如今各個社區內也擁有了較多的場地及器材,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居民參加體育活動場地器材緊張的狀況。但按照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及場地建設與管理要求,社區建設需具有1處使用面積達到100m2以上或2處使用面積累積達到150m2以上的具有指導、示范、培訓等多功能的社區體育活動室并配備一定數量的體育器材[4]。如此看來,我國社區體育廣泛開展所需的場地設施仍沒有得到保證。這就要求社區體育中應當開展一些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的活動項目,而我國傳統的健身項目,尤其是太極拳等便是很好的選擇。
太極拳乃中華武術之奇葩,它綜合了各家拳法之長,結合導引吐納,采用腹式呼吸,能在練拳時汗流浹背而不氣喘,動作暢通氣血。它也融合了以陰陽為基礎的經絡學說,成為內外雙修,身心并練,將意識、呼吸、動作三者結合為一的內功拳法。太極拳在健身、精神、文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價值,現簡要概述其健身價值和精神價值。
太極拳是一項中國傳統健身方式,在歷史文化長河中既然能夠長久保持且繼續發展必然有其獨特的魅力。最初可能只是作為一種技擊方式,但伴隨歷史的發展已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健身方式。太極拳具有很高的健身價值已得到很多研究的證實。陳益群等從中醫學角度看太極拳的健身功能,認為太極拳可改善四肢與內臟器官的功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調節作用,避免機體的功能障礙等。李之俊[5]等通過研究發現,患有各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者習練太極拳后,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轉,大部分人已不用藥或停止治療。這表明習練太極拳有益于身體健康,具有很高的健身價值。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活動與健康關系密切。樂觀向上的心境有益于健康,而過度的喜、怒、哀、樂、悲、恐、驚等心情都會給健康帶來危害[6]。太極拳不僅僅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拳術,而且還具有一種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太極精神,它既能提高人的修養,又能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練習時講究動作柔和,呼吸自然,中正安舒,堅持練習便可有效緩解諸如焦慮、急躁、憤怒等不良情緒,減輕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壓力。李國平等2009年的研究表明長期堅持太極拳鍛煉和不鍛煉的老年人在心境上有明顯的差異性。長期堅持太極拳鍛煉可以使精力、活力等良性心境逐漸升高,使抑郁沮喪、緊張焦慮、疲乏遲鈍、憤怒敵視等負性心境逐步減弱,從而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心境狀態,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對老年人提高晚年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與其它運動項目相比,太極拳是一種相對簡單易學的運動項目。首先,太極拳動作速度相對較慢,學習時更容易看清并模仿。其次,太極拳動作套路可易可難,簡單的如24式簡化太極拳,較難的如陳氏56式、83式太極拳等。個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練習套路,可先學簡單的,再學復雜的,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另外,學練太極拳的人數眾多,一些老年人經常在廣場、公園等地集體練習,可供人們隨意觀摩、學習。簡單易學是太極拳一大優勢。
相對于其他運動項目來說,太極拳還有一個很好的優勢,即對場地要求不高,且對練習人數無限制。練習太極拳無需特殊場地和專門器械,可獨自一人在較小的空間練習,也可在大廣場或者公園等地集體練習。而諸如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一般都需要專門的場地,且人數也是有限制的。如此看來,在當前社區場地器材匱乏的情況下,對于社區居民來說,練習太極拳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
太極拳還有一大優勢,即是自身的特點——“柔”。老子認為,“柔”的事物往往最具生命力、最有潛力,比如萬物在初生的時候都是一種柔弱的狀態,但是卻蘊涵了巨大的生命能力,擁有無窮的爆發潛力,是最富生機的。太極拳主張“柔行氣”,但卻是“剛落點”,是柔中寓剛,剛柔相濟的拳。作為一種技擊拳術,它最本質的特色是“以柔克剛”[7]。而要練習達到“以柔克剛”,需懂得開合虛實。《陳鑫太極拳論分類語錄》中寫到:“開合虛實即為拳經”、“開中有合,合中有開;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開后是合,合后是開,一開一合,道法自然。以腰為軸,周身外朋內裹謂之合;以腰為軸,勁力四面放射謂之開。動作的開合虛實與呼吸和勁力的蓄發結合起來,便可達剛柔相濟,體用兼備。
社區體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老年人,其各方面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心理上也承受著較大的壓力。這些特點決定了老年人不適合參與強度大節奏快的運動項目,而太極拳以柔行氣的特點恰恰符合老年人的身心狀況。
除卻自身的習練特點外,太極拳還有很多方面的內在優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優勢是醫學優勢。目前已有很多研究顯示,太極拳可有效增強人體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骨代謝系統、免疫系統等的功能,具有很高的保健康復效用。
李士英教授研究發現,老年婦女在練習太極拳一個月后,安靜狀態下每搏輸出量和射血分數均有顯著提高,且心率較練拳前有明顯降低。同時安靜時的血壓也比練習前一個月有顯著性地降低。關北光[8]對堅持練習太極拳的老年人進行一年的縱向觀察得老年人堅持42式太極拳鍛煉有助于增加其心腦血管的功能。在骨密度、骨代謝方面,有研究表明太極拳鍛煉能明顯增加患者腰椎、股骨的骨密度值,并改善患者骨痛癥狀及骨代謝水平[9]。太極拳對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等老年常見病均有明顯療效。陳香仙等的研究表明太極拳運動能降低血壓,改善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10]。劉鐵民等通過對長年進行太極拳練習的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心、腦、腎器官的病損率、血壓、心功指數、脈壓差等指標進行動態觀察發現,長期堅持太極拳鍛煉有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可顯著改善心、腦、腎器官功能,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腦、腎器官病損率。
國內對太極拳進行研究的同時,國外也開始重視太極拳的醫療效用。中國日報網,2010年8月23日一項報道稱,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日前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太極拳這一古老的強體健身方式能夠有效緩解諸如纖維肌痛等一些慢性肌肉損傷疾病的癥狀。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太極拳幾乎沒有缺點,沒有任何副作用,每月50美元的費用與其他鍛煉方式相比也是很經濟的,應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據《世界新聞報》報道,最近,清晨身著職業裝打太極,已經成為東京上班族強身健體的新途徑。太極愛好者們表示,太極拳能夠幫助人調理心緒,實現身心平衡。比起日本傳統的廣播體操,他們更偏愛這一來自中國的運動。
由此看來,太極拳不僅在國內,且在國外都已經被作為一種科學的保健康復方式,得到了廣泛的重視。我國社區體育中更應該開展此類運動,充分利用其保健康復功效,真正做到“有病治病,無病防病”。
研究表明,不同鍛煉方式對于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總體效果是相同的,但由于項目鍛煉方式不同,對老年人不同心理方面的影響效果也有所不同。太極拳在心理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很多實證研究。周成林[11]等運用心理測量與心理實驗方法,對參加36周不同項目鍛煉方式的88名老年人所產生的心理效益進行研究表明,項目鍛煉方式不同,對老年人不同心理方面的影響效果也不同。自行車、游泳、慢跑項目的鍛煉方式對促進老年人認知功能的提高效果明顯,而中國傳統的氣功、太極拳項目的鍛煉方式對調節老年人的情緒狀態效果更佳。陳青萍[12]采用CMI量表(康奈爾醫學指數)調查133名老年人運動前、2個月、6個月時運動的身心健康變化情況,結果顯示太極拳運動能夠緩解老年人抑郁、緊張、焦慮等心理癥狀,改善心理功能,激發積極性生理應答效果,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老年性疾病的發生,同時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社會生活價值感,增強其社會適應功能。陳新富[13]等的研究表明,太極拳運動能有效降低參與者的焦慮水平,使參與者的心境向積極的方向轉變,且隨著鍛煉的進行,這種效應能夠繼續保持或提高。
太極拳鍛煉對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太極拳柔和、緩慢、輕靈的動作特點與行拳走架中的入靜、意守、屏息和動作姿勢等可以調整人的情緒和意志,對鍛煉者的感知、意識、思維、注意、情緒和行為等心理過程有顯著影響。相比而言,其他的項目則不具備這樣的特點和優勢。如此看來,太極拳在調節人的身心健康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運動項目無法替代的,在社區中廣泛開展太極拳運動具有很大的優勢。
“和諧”一直是中華民族所追求的亙古不變的思想境界。早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便主張“以和為貴”,崇尚人類自身的和諧,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并把這種和諧提升到“天人合一”的高度。當今社會更是以和諧社會作為發展目標。太極拳,不僅僅是一種拳術,更是一種文化象征,是太極文化的具體化形象。它所蘊含的文化思想是和諧統一,練習中追求“內外兼修”、“形神統一”、“身心合一”、“天人合一”,體現了和諧發展的哲學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種追求和諧的文化典范。這與現今社會所追求的和諧思想是一致的。對于和諧社會的具體含義,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去理解:一是個人自身的和諧;二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三是社會各系統、各階層之間的和諧;四是個人、社會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五是整個國家與外部世界的和諧。在這五個方面中,最重要的應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太極拳在引導眾人追求自身和諧的基礎上,引導人們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在社區這個社會基本的構成單位中廣泛開展太極拳運動,不僅可以在身體上幫助鍛煉者,還可以在精神上有益鍛煉者,身心和諧后便可逐步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進而在整個社會范圍內實現個人、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民健身時代,社區體育的發展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太極拳作為社區體育中一項最為普遍的活動方式,具有很高的健身價值和精神價值。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其簡單易學且對場地要求不高的特點,符合當代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現狀;其保健康復功效符合當今社會人們追求健康的理念;同時太極拳所承載的心理優勢和文化優勢,更加符合社區參與者的身心發展特點。所以我國應廣泛開展這一傳統的健身方式,促進社區體育的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推廣實施。
[1]盧元鎮.社會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凱珍,趙 立.社區體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面臨雙重挑戰[N].光明日報,2009-12-11.
[4]陳 宏.關于城市社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思考[J].四川體育科學,2005(6):86-93.
[5]李之俊,沈勛章,阮恩茜,等.上海市社區中老年人習練太極拳現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5):75-77.
[6]王 燕.關于太極拳對全民健身的價值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9(3):28-29.
[7]杜 波.《道德經》與太極拳 [J].少林與太極,2010(4):27-28.
[8]關北光.太極拳對老年人心腦血管機能影響的縱向觀察[J].搏擊·武術科學,2005(9):30-34.
[9]宋 樺.太極拳鍛煉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謝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8(11):106-108.
[10]陳香仙,呂慧青.太極拳運動對高血壓患者血漿NO濃度及RBC膜鈉、鈣泵酶活性的影響 [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0):1359-1361.
[11]周成林,于 晶,謝 虹.不同身體鍛煉方式對老年人心理效益的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51-53.
[12]陳青萍.老年人參加身體運動訓練的心理學意義[J].體育科學,2003(5):137-140.
[13]陳新富,劉 靜,邱丕相.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5):79-82.
Analysis on the Advantages of Tai chi Development in Community
Wang Hailing
(College of Sports and 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
Community Spo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The primary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Sports are the elderly,and the activity fields and equipments in the community are short,so Community Sports should have less requirements on field and eqipmen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ai Chi and explores its advantages.Its aim i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i Chi in Community.
community sports Tai Chivalue advantage harmony
G85
A
1004—5643(2010)12—0049—03
王海玲(1986~),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