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武術傳播手段的現代化
陳青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古老而悠久的中華武術在現代化社會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前進阻礙。如何應對這種機遇和阻礙,千頭萬緒,需要逐一地解決。中華武術作為一種人體文化,其傳播是發展的前提,能否充分利用現代化傳播手段則是克服阻礙,繼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認為中華武術的發展必須從傳播角度入手,首先解決中華武術的現代化傳播問題。在充分利用具有優勢的現代化傳播手段過程中,我們需要改變武術人的意識、行為、知識構成,以及傳承方式。只有充分利用具有優勢的現代化傳播手段,才能使中華武術再創輝煌,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
中華武術 傳播 改變 現代化
當我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值在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家鄉淮安開會,在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淮北質樸的民風,以及當地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精神。同時,江蘇省還讓我感受到了周總理曾經四次提倡的實現祖國現代化的強大力量。總理所倡導的現代化,是使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步驟,如今中國的經濟正在現代化的高速公路上快速前進。
一個國家和民族在經濟上的現代化,僅僅是現代化的一個初級階段,完整地進入現代化社會,更主要是其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現代化的中國社會,決不能沒有中國人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中華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種文化至今生生不息地傳播著、堅韌不拔地存活著。但是,我們發現中華武術在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傳播方式和方法的現代化程度不足。中華武術傳播手段受到古老中國的農業社會的深刻影響,至今依然保留著根深蒂固的口傳身授方式。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維系、保持了身體文化傳承的連續性,使之不易被傳播載體的更迭而出現中斷,因此中華武術能夠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沒有被拋棄。但這種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限制了身體文化傳承的完整性,使之容易被現代傳播載體忽視而出現阻斷,故而中華武術不能在快速變革的現代社會中全面立足和發展。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分析一番現代化社會。
第一,現代化社會人的特征。在現代化社會中人的特征表現異常多元,從過去全是自家親戚的禮俗社會到凡是公事公辦的法理社會,再進入舉目少親的現代化社會,真正改變的主要是人的特征變異。在有關人的眾多特征中,我們僅僅選擇其中之一,那就是人的需要。如果說,人在現代化社會之前,其需要主要在于生存,那么進入現代化社會后人的需要不僅多元化,且更多地開始追求自我價值的旅程。這種需要的改變,導致人的特征出現巨大的差異,簡單地說,是人對自身的高度重視,大凡與人自身有關的物質和精神都成為人的需要,尤其是對精神的追求。在這種特征驅使下,人類活動更多地圍繞著人自身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其中對健康的重視,對體育的依賴可以說明問題。這可從經濟發達、現代化程度高的國家和地區其民眾對體育活動的青睞中窺其一斑。隨著發展中國家逐漸步入現代化社會,這一趨勢也會如影隨行。
第二,現代化社會的社會特征。人們一定會對現代化社會的社會特征把握的比較準確,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快”。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越是現代化程度高的地區,其社會各個層面“快”的反應就越加突出。如中國的東南部高速鐵路車速世界第一,中國人爭著下飛機的速度全球聞名,星羅棋布的各類快餐店更是舉世矚目,中國的競技體育發展速度令世人驚嘆。現代化通訊工具以“快”為追求目標,現代化生產以“快”來計量效率,現代化社會人的生活節奏以“快”著稱,現代競技體育中幾乎全部內容都是以“快”來決定勝負。可以說,有關“快”的表現數不勝數。就是在這樣一個社會特征背景下,人們被推到了一個不得已加速的狀態。快節奏的現代化社會,將一切文化也帶進了快速運轉的軌道,在體育領域跆拳道這種快餐式文化在中國大行其道就很有代表性。自然,太快的生活和工作已經引起人們反思,部分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出現了逆城市化,工作家庭化和生活悠閑化的現象。
第三,現代化社會中華武術的特征。中華武術可以說是社會文化的影子,在古代,她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自身被熏染上了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印刻上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烙印。古老的中華武術進入現代化社會后,很快又被現代化渲染成現代社會的體育項目,一改先前以技擊為本質的面貌,成為競技、健身、鑒美的活動內容。進入現代化社會后的中華武術,其最大的特征是“舞化”。這種變化,雖然繼承了武術套路古老的花法,但是更多的帶有工業革命時代流水線的印跡,也就是說人人習練的武術套路“舞”法基本一致,仿佛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標準件產品。這種變化本應該有利于傳播,但是大家所習練的“舞”缺乏必要的美學價值,人們很快失去了對她的興趣。還有就是在現代化社會中,中華武術受到現代競技體育影響,逐步成為“小眾”的體育,絕大多數人不能完成那些高難度的武術技術,從而敬而遠之。同時還受到影視傳媒的影響,成為“神話”的娛樂內容,人們只能想象飛檐走壁而無法親身體驗,當看到或習練真實的中華武術時必然大失所望。
在現代化社會中,中華武術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對此,中華武術應該順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圖再造輝煌的大計。話說來容易,做起來困難重重,不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們把持住中華武術發展前提之牛耳——中華武術的傳播現代化,就能夠更好地實現現代社會的立足與發展。因此,應該注重中華武術傳播的手段革新,使之走向現代化。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改變武術人觀念、行為和知識,以求盡快實現中華武術的傳播現代化。
第一,武術人觀念的現代化改變。有很多武術人對中華武術的技擊本質的時代改變頗有微詞,可是這確實是時代造就的結果,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沒有辦法呀,時代變了,現在不需要用中華武術去打仗了,她的軍事戰爭功能的時代背景消失了。所以不能依然抱殘守缺地認為中華武術還必須是以技擊為本質。同樣的道理,在中華武術的傳播方面,依然有很多人認為,這種身體文化只能使用口傳身授的方式進行傳播,如果不使用這種方式傳播,其中華武術內在的精氣神就無法傳承下去。此言有部分道理,身體文化的傳播需要肢體符號特有的傳播方式,通過這種特殊的手把手的教,面對面的學,習練者可以從中悟出蘊含其中的真諦。如果改成其他方式,我們似乎不好想象遠程教育如何教書的同時進行育人。不過我們看到的現實是,遠程教育發揮著前所未有的教育功能,實現著教書育人的目的。拿我們身邊的網絡、電影、電視來說,這些傳播媒體前所未有地將物質生活方式傳播至全球,同時也將某種價值從其發源國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我們甚至很快度過了模仿期,進入超越期。所以我們認為,只要我們改變觀念,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傳播媒體,運用我們祖上留下來的聰明和智慧就能合理地運用現代化的傳播手段,為中華武術的發展推波助瀾。
第二,武術人行為的現代化改變。武術人習慣了長期以往所養成的行為,改變他們的行為比較困難。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會發現武術人比較推崇的行為準則是恪守傳統。他們總是百般設法表白自己習練的套路是真傳,自己是某宗師的第幾代正宗傳人。在這種行為的影響下,很多套路沒有改變,幾百年如一日。估計他們自己都會感覺厭倦,但是習慣后的行為保持著強大的慣性,可能原有的一點點創新意識和行為也被消磨的蹤影全無,唯恐對套路技術的創新和改造會影響其原汁原味。他們在傳授技術的時候,較少接受新鮮事物,依然使用古老的方法。比如提高基本功的方法就很少借鑒現代競技體育所使用的方法,傳授套路就是師傅練,徒弟跟著學,很少使用現代教育學中的方法。還有一部分武術人,他們的行為非常現代化,在行為表現上急于求成,當嘗到了現代化的便利之后,馬上認為凡事都應從簡去繁,倡導并實施著淡化套路的行為策略,將中華武術套路簡約為單個動作或是組合形式,認為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愛上中華武術,進而使廣大的老百姓能夠掌握繁雜的套路技術。這種行為的后果,我們認為可能將會使廣大的百姓像學習唱歌一樣,僅僅掌握了練聲技巧,而永遠不會演唱一首完整的歌曲。這兩種極端的行為都是不能適應現代化社會的行為,這種行為的產生可能恰恰是武術技術動靜分明對長期習武者的行為影響。現代化社會需要武術人的行為迎合社會發展需求,理性地對中華武術進行現代化改造。
第三,武術人知識的現代化改變。中華武術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武術人在習練中華武術過程中必然接受了這種文化的熏陶,認識和掌握了民族文化。可是,在現實中武術人對深邃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理解程度有多深,有多透,這可就不一定了。而且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勢在人文科學方面,在自然科學方面存在著較多的空缺,不能很好地解釋事物的發展規律。比如中華武術中的“悟”就很難通過傳統文化解釋清楚,而運用現代心理學的認知理論則能夠使人們明白什么是“悟”。再如,中華武術傳播方式中的口傳身授,屬于何種傳播方式,必須明確其優劣狀態,以及與現代化傳播方式的區別,才能使中華武術摒棄保守僵化的心理和行為,借助人類文明成果更加廣泛地傳播東方式的人體文化,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中華武術是人體文化,包含著極其豐富的知識,有許多的未知領域有待開發,必須運用全面的科學知識去認識和發展。所以武術人應該在掌握傳統文化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現代科學理論,運用這些理論指導中華武術的現代化實踐。其中現代傳播理論和方法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
第四,中華武術傳播手段的現代化改變。人類的傳統傳播方式屬于效率比較低下的“近鄰擴散”,可以說是一種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互動信息的傳播,這種傳播包含著人的身體多重信息的簡單傳遞,具備極大的親和力,但是也存在著信息擴散的局限性。其后隨著人類的活動半徑的加大,人口遷移的頻繁,出現了“遷徙擴散”,這種信息的傳遞依然依托于近鄰擴散的特征,僅僅是信息傳播的空間增大。進入現代化社會后,人類開始了信息擴散中較為高效的“擴展擴散”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借助于現代傳播媒介進行信息的傳播,這種傳播方式具有信息傳遞數量和空間范圍急劇增大的優勢,不過存在著人與人之間情感信息傳遞的萎縮。為了加強信息傳播的效率,當人們使用這種擴散過程中,往往會附加、創造出新穎、便捷的媒介給人們帶來信息傳播的“刺激擴散”,增強了傳播的影響力,這很容易激發人們的興趣,吸引人的眼球。自然,隨著人們熟悉了這種刺激后,很快會產生感受器疲勞,接受閾提高,從而減緩信息的傳播。無論是哪一種傳播方式,他們相互之間是融合為一體的,沒有涇渭分明的分工,任務相同,目標一致,因此相互的穿插,最終信息傳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散開來。
無論是何種傳播模式,中華武術的發展依賴于充分借助傳播媒介的前提是可以肯定的,只是中華武術絕對不能僅僅依賴于某一種模式,必須充分借助多種模式,發揮各種模式所產生的綜合效應,因地、因人制宜。尤其是要改變傳統、單一的口傳身授模式,充分借助現代化傳播方式和方法。充分借助現代化的傳播媒介,不僅可以有效地傳承中華武術的“形”,使更多的人群首先掌握中華武術,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形”,才能涉及到更多的內容。而且只有掌握了中華武術的“形”,才能使人們對中華武術的暫時興趣轉化為長久的愛好,使之為人類的文明發揮作用。也只有通過現代化的媒介,才能使中華武術更生動、直觀地展示其“神”。大家知道,中華武術通過肢體語言,表現內在的神韻和意境,而這種東西可以說是瞬息萬變,通過現代化媒介真實地記錄神韻表現的最完整、規范、準確的瞬間,由此可以毫無保留的、“高保真”的傳播信息,這樣就能更好地使人們理解和掌握寓神于形的“神”。如果不是這樣,大家可以想象,就像有部分民族由于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悠久的歷史和輝煌文化難以流傳,大凡是能夠借助文字對民族文化進行真實記載的民族,其文化被廣泛地傳播,并保持著持久的輝煌。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從來沒有因為活生生的民族文化言語被印刻在毫無生氣的石頭、竹簡、紙張上,就難以接受這種文化,難以理解其中的特色和神韻。恰恰是這種真實的記載,加上流程至今的言語,使人們全面真實地接受、傳承了這種民族文化。
現代化傳播媒介,具有很多優勢,其最突出的優勢在于信息保存的完整性、信息傳播的快捷性、信息傳承的真實性。相對于傳統的口耳相傳,這種傳播媒介給人們帶來的信息可以不斷地重復,直至人們完全地掌握。我們可以從技術視頻中充分體驗這種學習方式的優勢,而口耳相傳的教師沒有一個人能夠勝任這種的任務。相對于傳統的口耳相傳,這種傳播媒介給人們帶來的信息是多感知渠道影響受體,人掌握信息的感知途徑越多,對信息的掌握越快越全面。特別是對中華武術“神”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多元感知渠道基礎上,否則無法理解何謂“神”,以及神形兼備。相對于傳統的口耳相傳,這種傳播媒介給人們帶來的是獲取信息的靈活性,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而不必拘泥于教師或師傅是否有空。尤其是現代社會,人的學習已經由階段轉向了終身,對中華武術的學習呈現出類似的特征,在傳人奇缺的現代,廣大的受眾需求必須借助現代化的傳播媒介來完成。
當然,現代化傳播手段不是萬能的,即便它擁有很多優勢,它依然是人類的附庸。對于中華武術的傳播和傳承始終離不開人對這種人體文化的傳播。只是身處現代化社會,我們不能拒絕現代化的文明成果,應該充分借助這些文明成果,為中華武術的發展所用。同時,這種現代化的傳播方式,需要人們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不斷地創新,使悠久的中華武術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同時煥發時代的活力。
G85
A
1004—5643(2010)12—0001—03
陳 青(1963~),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武術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