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民
(安陽師范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武壇鴻著 史林新篇
——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史》
馬愛民
(安陽師范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史》是我國第一本斷代體例的武術史著作。該書按照“宏觀把握國家形勢”、“中觀借鑒體育分期”、“微觀依據自身發展”的原則,借鑒學術界已有理論成果,將新中國六十年的武術發展分為“新中國武術事業的初創和發展”、“武術在探索、創新中前進”、“挫折中求生存的‘文革’武術”、“歷史轉變時期的武術發展”、“大幕徐啟的武術改革”、“蓬勃發展的中國武術”六個階段,每個階段獨立成章,邏輯清晰、內容詳實,是一本值得精讀的學術著作。
武術史 斷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
筆者細心研讀了楊祥全、楊向東兩位博士編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史》以后感慨頗多。一方面為兩位學者出版此書感到可喜可賀,另一方面對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感到由衷的敬佩。
武術是一種文化形態,是中國傳統文化積淀的產物。武術理論(包括武術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在其本質特征、指導思想上,還是在其行為方式及發展模式方面無不受到傳統文化總體環境的影響,因此武術的文化形態既有本身的個性特征,亦有傳統文化的總體特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史作為武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其總體而言,既在武術文化涵蓋之內,又有自身的要素和特殊本質。放在我書桌前的這部極有份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史》研究論著,可以讓每一位關心中國武術發展的人為之動心,從中得到新的啟示,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和眼光。楊祥全博士是天津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學碩士生導師、副教授,楊向東博士是南開大學體育教學部教授,他們在體育學術領域的研究建樹頗多,尤其在武術史和體育文化研究方面具有獨到的觀點,近年來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引起武術界和體育史學界的普遍關注和高度評價。
中華民族是一個典型的基于農耕文化的民族,也正是出于幾千年內陸農耕文化的滋養,孕育了勤勞樸實的中華民族性格;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傳統,孕育了既要求外在的修行又要求內在的修心的獨特武術文化。它是中華民族聰慧的先人在日常生活中結合社會哲學、中醫學、倫理學、美學等多種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觀念所創造的一種獨特肢體語言。西方文化追求的是多元的開放型海洋文化,縱觀國際風云變幻,不同國家在經濟、貿易中交往,不同文化在沖突中融合。19世紀中期后,隨著資本主義的不斷向外擴張,競技體育波及世界,影響中國,武術逐漸融入了現代競技體育的因子,世界性、競技性、表演性等特點日益顯現。但這種競技化的武術與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之間的關系如何去把握,成為近年來武術發展研究關注的熱門話題。
武術在各個時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人類茹毛飲血的時代發端,武術伴隨著人與自然、人與人的斗爭不斷發展。進入冷兵器時代,武術在抵抗侵略者,保衛國家,維護正義和民族團結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中華民族的日益繁榮,人們迎來了科技時代,此時的武術不再是單純的技擊術,而是賦予了新的內涵,不少人更關注的是它的健身、養心、防衛以及舞臺表演化的觀賞作用。社會是武術發展的終極場所。20世紀80年代初,一系列的會議鼓勵大力開展武術工作,人們思想獲得解放,地方性的社團組織雨后春筍般涌現,武術學校、武術館、武術研究會等社團組織在全國各省市建立起來,形成一個大規模的武術基層網絡,這在武術宣傳、開展競賽活動和推廣普及方面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對增進人民身體健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培養武術人才和建立高素質武術隊伍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其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值得我們深思。這部開創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史》新作對建國以來我國武術發展優劣進行了合理、系統的梳理,找出了這一時期武術發展從上到下在時間順序上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同時在橫向的社會空間緯度上做到了武術從中國走向世界的歷史脈絡構建和武術歷史演變情況的客觀敘述。同對又對新中國武術發展各個不同階段的重要賽事、社會熱點、發展趨勢、改革方針及措施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總結和概括,并對其中不少人們關注度較高的武術史問題進行詳盡的敘述。比如其中的“國術”改“武術”始末,《少林寺》電影拍攝始末,“功夫王”、“武林風”、“武林大會”運作始末,李小龍創截拳道始末等篇幅都真實而客觀地呈現出了歷史的本來面貌,為我們了解新中國的武術發展史和人們研究武術史提供了全面可信的材料,對今后的武術發展和提升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筆者認為作者寫此書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還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武術歷史的原貌,為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提供歷史依據。他們的目的應當說是基本達到了,這本書系統詳細記述了建國以來各個發展階段的歷史事件,填補了新中國武術史無專門史的研究空白,其作用和價值不言而喻。
中國社會文化背景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鮮明的獨特性,其文化傳統由于具有久遠的發展和寬厚的社會文化環境存在基礎,表現出很強的社會生命力,并導致人們對武術內容的選擇有著明顯的農業社會烙印。人們習慣于和諧、寧靜及相對穩定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傳統體育中競技運動并不看重,而在優化人體生命方面具有獨特意義的中華武術更為大眾所喜愛。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武術經歷了建國初期的武術待興階段,“文革”時期的止步不前狀態,改革開放時期的日益重視到80年代以來的快速發展。作者通過對建國以來武術的發展研究可以使人們了解武術發展的歷史變遷,認識武術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征,對推動武術事業的發展,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等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同時,也可以折射出現代武術發展路徑,體現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發展的現狀和未來前景,探索不同條件下武術生存的空間,從而為國家決策部門和專家學者提供重要的學術參考,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史》的出版無疑是給新中國建立后的武術發展起到了總結與展望的效用。該書內容頗豐、論述有力,應該說作者的研究極富成效,并從整體上拓寬了中國武術建國以來的研究視野。盡管其中不免有些觀點、分析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但這并不影響武術史現代理論體系的形成在理論上的支撐作用。
武術史屬于基礎性的研究,對其的研究可以為其他相關理論研究提供一個時間和空間的歷史構架,借以支撐其研究內容的方向性,體現了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極大的豐富了武術文化寶庫,詳實而確鑿的史料更是武術史和體育史學工作者所必需。
楊祥全、楊向東博士編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史》一書,堪稱“武壇鴻著,史林新篇”。作者在研讀大量文獻、志書、圖片、檔案、書籍、報刊資料的基礎上,又進行實地走訪、社會調查和從走訪親歷人物和專家等方面下功夫,汲取和篩選相關內容素材運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史》研究之中。全書分為七章,對1949年至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迄今的武術發展歷程進行了鉤沉和系統梳理,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獻價值。在本書的結構方面比較認同作者把武術的各發展時期用歷史背景作為分節點,這對我們的啟示是將來的武術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的互相影響必將加深。在內容方面,非常贊賞兩位博士“學以致用”的觀點。作者在余論中寫道:“武術是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討論它的發展趨勢問題,必然涉及到對傳統文化的估價以及中國文化的未來走向……。為此在回顧文化爭論的前提下,試圖指出中國武術的出路,為更好的設計未來武術的發展服務。”以綱引領,以史為鑒。這不僅為武術工作者、研究者、傳播者、愛好者提供了參考的依據,更是學術研究的真正價值所在。從作者的表達來看,通覽全書,論述思路清晰,用詞造句恰到好處,每個章節內容都經過了作者的深思熟慮,做到有“引”必“注”,足見兩位博士治學態度的嚴謹性與科學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史》是專門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武術史,本書按照“宏觀把握國家形勢”、“中觀借鑒體育分期”、“微觀依據自身發展”的原則,借鑒學術界已有理論成果,通過他們的進一步探索考證和學術創新工作,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發展的歷史階段發生的武術進行整理、研究,基本上將六十年的新中國武術發展的重要史料都搜集齊全,寫成為一部專史,其意義和影響深遠。如果我們現在不把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武術史料搜集齊全,等過去幾百年后再來搜集,那時搜集的資料就很難給武術史留下比較真實的歷史,也會給后人留下更大的缺憾和不足。該書在研究內容上高度提煉和濃縮,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對重點、難點問題科學把握,闡述準確,思想性、學術性和理論性融為一體。更為可貴的是,作者以史為據還把支持武術、反對武術和學術研究爭鳴中正反兩種不同觀點的資料照實寫入,以保持歷史的原貌和特點,體現了作者實事求是的研究學風。
寫史需要大量的史料,對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史料雖然離我們現在不是十分遙遠,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收集起來還是十分困難的,另外史學界還有“當代人不寫當代史”之說,然而楊祥全、楊向東兩位博士不畏困難,數易其稿而堅持完成的這部史著,對于武術界和整個體育學術界來說不能不說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幸事,令人感到振奮和鼓舞,對中國武術的發展必將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使中國武術在新時期走上發展的坦途。
Review of Wushu Histor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 Aimin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 Henan 455000)
Wushu Histor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first history book with dynasty style.The book divides the sixty years history development process of new China into the Original stage of new China Wushu cause,Creative development of Wushu,Wushu in the Cutural Revolution,Wushu in chaging times,Wushu reform stage,fast developing sage of Wushu,the six stages to form six chapters respectively with clear logic and rich content and academic value,according to following the national policy,referring sport perio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tself.
Wushu history dynasty history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85
A
1004—5643(2010)11—0020—02
馬愛民(1958~),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武術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