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
(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在“全人化教育”理念下建立生態的體育課堂
李娟娟
(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文章采用文獻資料調研、理論分析的研究方法,對如何建立全人化教育理念下的生態體育課堂進行研究。研究認為,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要樹立“教育是一項人教人的事業”的理念,在滿足社會要求的同時,要重視受教育者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主觀需求,考慮其身心發展特征、學習心理、個別差異、個性需求等因素,為學生打造一個真實、自然、和諧的生態體育課堂,使學生在生態的課堂中釋放和展現自我,激發生命源,煥發生命活力,快樂的求知,健康的成長,積極、勇敢地面對未來生活。
全人化教育 生態體育課堂 主觀需求 終身體育 和諧
在全國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體育教學領域的改革無疑由來已久,但縱觀實踐中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和成效,其變化不是很大。本文認為,改革的成效依賴于轉變施教者的視角,在21世紀的今天,體育教育者需要從“全人化教育”的視角重新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兼顧人的性質、社會的性質以及知識的性質,我們需要為人構建怎樣的體育課堂”、“什么樣的知識與技能使人終身受益”等。
“全人化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是在“要教育學生必先了解學生”的原則下,在學校教育的情境中,以全體學生為范圍,以每個學生的身心全部,或者說,以學生整個人為教育對象的教育研究取向。[1]
對“生態”內涵的理解是理解“課堂生態”內涵的前提與基礎。“生態”(ecology)有兩種含義:其一,指植物、動物和人彼此之間以及與環境之間的聯系方式;其二,關于這種方式的科學研究。從學科角度分析,生態學是研究生命有機體與其周圍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Haechkel,1866),從這種相互依存、因果聯系的關系來講,“生態學本質上就是一門關系學”。[2]因此,“生態”的基本內涵,即“生命”和“關聯”。[3]
當“生命”和“關聯”體現在課堂這個特定的時空時,課堂生態必然體現為課堂時空內生命體之間及其同環境之間的關聯,[4]多伊爾(Doyle,W.)和龐德(Ponder,G.)認為“課堂生態”(classroomecology)是“對教學環境產生影響的互相聯系的過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網絡”。[5]1932年,沃勒(Walker,W)在《教育社會學》中第一次使用了“Ecologyofclassroom”(生態的課堂)一詞,并認為“生態的課堂”是“課堂生態”發展的方向。[6]
體育課堂是教育者實施教育活動的主陣地,由教師、學生、環境、目的、課程、方法、反饋組成,各構成因素之間互相聯系、互相作用,構成課堂生態系統(網絡),對課堂構成因素和結構的分析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突破口。
教育是人教人的事業,人是有主觀需求的,只有在滿足主觀需求的時候,人才會煥發生命。從“全人化教育”的觀點出發,“要教育學生必先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生命特點和主觀需求,從新的視角看待課堂中的學生是實現成功體育教學的關鍵。
據有關青少年身體發展研究的報告,現代新生代青春期的出現比百年之前大約提早了四年左右;身高、體重增加很多、性生理提前成熟。
按照埃里克森(Erikson,E.H.)的心理社會期發展論,人生全程按危機性質的不同分為八個時期,6歲-青春期是“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的發展時期,發展順利者的心理特征是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征是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7]6歲-青春期正是接受正規教育的時期,求學經歷的成功與失敗是形成心理特征的主要條件。
教育學家認為,與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密切相關的是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motivation tolearn)是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并導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依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的需求有先后順序和高低層次之分,只有低一層的需求獲得滿足之后,高一層的需求才會產生。[8]因此,體育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建立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隸屬與愛的需求、自尊需求之上,也就是說,學習動機的產生和保持在基礎條件是否產生中忽隱忽現。
沃克(Walker,1985)的研究指出,教師的社會行為標準和期望是課堂生態的決定因素,教師對于學生的期望對教師自身的行為、課堂環境和學習產生影響[9]。杜克斯和索代爾蓋斯(Dukes和Saudargas,1989)也提出,教師對學習能力低下學生的評估偏見會減弱課堂生態的效果。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通過觀察和了解對學生形成主觀印象,表現出高低不同的期望值,潛移默化的表現在教學行為上。比如通過教學分組、向學生發問、師生互動、對學生行為的反饋態度、獎懲方式等等。學生是敏感和脆弱的,教師的行為會導致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一旦這種評價是消極和負面的,接下來的學習行為就會成為自驗預言的過程。因此,成功的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承認和接受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視學生的基礎能力為起點,使每個學生在健康和快樂中成長,獲得相應的發展。
羅斯(Ross,1982)認為,課堂環境是一個由物理部分和行為部分組成的生態單元。[10]生態的體育課堂要重視學生在體育學習活動中體驗現實生活,基于和諧的關系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團體的歡樂氣氛中各有表現,并力求使每個人滿足于自己的表現,在心理上產生自我價值感,培養出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只要一個人對某種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樂此不疲,在心理上自然會形成知、情、意、行四種特征。因此,體育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雖有挑戰,但卻充滿自由、活潑、興奮、關懷、支持而不具有威脅的學習情境,在快樂中體驗生活,在活動中獲得生活感悟,提升生命質量。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經師”只能“教書”,“人師”才能“教人”。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思考以下問題:(1)學生為什么來到我們的課堂?本文認為,學生除了要完成體育目標中五個領域、六個水平的成長要求之外,他們作為有生命的人,是有個人思想和個人需求的,而我們的教學能否滿足學生的需求。(2)什么樣的體育教育對學生是最有意義的?當學生走出校門的時候,不會因為在體育課中的失敗而沮喪,不會因為失敗的體育經驗而遠離和逃避體育運動,體育教學要與對學生的終身影響相聯系,使其在求知中獲得快樂,度過終生難忘的求知時代,而后仍舊自動自愿的繼續求知。(3)體育教師要為學生打造一個怎樣的學習情境?課堂是一個充滿多種刺激因素的復雜環境,教師對任何一個因素的疏忽都會觸動學生脆弱和敏感的神經。教師如何與學生形成一個交感互動、自由和諧的教學環境,切實地實現在快樂中求知、在學習中健康成長、在生活中準備生活的三位一體目標。
遵循“需求→滿足→價值”的原則,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符合人性需求的東西,才會使人產生價值,所以價值是主觀的,也正如“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道理,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感受和心理體驗是不同的,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夠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行加于學生,而應該主動地去發現、了解學生的個性需求,并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引導其通過恰當的手段在需求中獲得滿足,樂此不疲地去從事他喜歡的事項,從中產生價值感,這種價值感才是保持行為穩定、長久的真正動力源。
(1)在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不但要考慮滿足社會對新生一代的要求,同時也要重視受教育者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主觀需求,其身心發展特征、學習心理、個別差異、個性需求等因素,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釋放和展現自我,激發生命源,煥發生命活力。
(2)體育教師要樹立“教育是一項人教人的事業”的理念,為學生打造一個真實、自然、和諧的生態體育課堂,使學生快樂的求知,健康的成長,積極、勇敢的面對未來生活。
[1][11][12]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文華,趙景柱.生態學研究回顧與展望[C].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
[3][4]孫芙蓉,謝利民.國外課堂生態研究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6(10):87-92.
[5]Doyle,W.&Ponder,G.(1975).Classroom Ecology:Some Concerns About a Neglected Dimension of Researchon Teaching.Contemporary Education,46,183-190.(Cited in Ashman&Conway1997).
[6][9]Walker,Hill M.(1985).Teacher Social Behavior Standards and Expectations as Determinants of Classroom Ecology,Teacher Behavior,and Child Outcomes.Final Report.National Inst.Of Education(ED),Washington,DC.U.S.;Oregon.
[7]Erikson,E.H.(1963).Childhood and society.NewYork:Norton.
[8]Maslow,A.H.(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Harper&Row.
[10]Whalen,Carol K.;And Others(1979).A Social Ecology of Hyperactive Boys:Medication Effects in Structured Classroom Environments.Journal of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v12 n1,65-81.
On Sport Teaching Class Under the Concept of The Whole Individual Education
Li Juanjuan
(Foreign Language Normal School of Taiyuan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12)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theoretical analysis,the paper studies on how to construct the sport class under the concept of The Whole Individual Education.The paper believes that,sport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concept of sport being the cause of individual education;when meeting the needs of society,teacher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students individual needs and consider their own 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 features,study psychology,individual differences,and individual special needs,and other factors,to form a sound,nantural and harmonious sport class for students,and let students show themselves,impire their life power in such class,let them happy in knowledge learning,body development and brave in facing future life.
the whole individual education sport class individual needs life-long sport harmony
G807.4
A
1004—5643(2010)02—0093—02
李娟娟(1979~),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