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振河
(山東省泰安市委黨校 山東泰安 271000)
“三寬”:領導干部為政之本
付振河
(山東省泰安市委黨校 山東泰安 271000)
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組織者與管理者,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領導干部是否有寬廣的眼界、思路和胸襟,對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意義重大,領導干部要有大局意識、創新能力、奉獻精神,“三寬”建設的主要途徑要講黨性、思學習、擅調研、勤思考、重實踐。
大局;創新;奉獻;思考;實踐
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同志提出,領導干部要做到“三寬”:即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這是對新時期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領導干部為政之本。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面對國際國內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領導干部加強“三寬”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加強“三寬”建設是強國富民的需要。無數歷史事實證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強盛和崛起,離不開許許多多走在時代前列,對祖國的未來胸懷無限希望和強烈的使命感,具有超前眼光和視野,具備高超發展戰略思維的民族先進分子。當今世界政治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中國的崛起和發展,中華民族既面臨著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的崛起有別于以往西方列強的崛起路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發展崛起之路,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2、加強“三寬”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提出,本身就是用馬克思主義寬廣眼界觀察認識世界的成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擺在我們黨面前的一個新的時代課題,也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要處理協調好四個方面的關系,即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國與國的關系、人自己內心的關系[1],充分發揮黨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需要廣大領導干部要用發展動態的眼光去審視社會的各種變化,用與時俱進的思路去謀劃社會事業的發展,要用寬闊的胸襟處理和解決各種社會矛盾。
3、加強“三寬”建設是事業發展的需要。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偉大的變革時代,改革開放是全新的開創性事業,沒有現成模式可以借鑒。當今世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呈現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科學技術變革日新月異,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社會經濟制度的改革,社會環境、社會階層構成以及人民群眾生活、工作方式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新情況和新問題層出不窮,領導干部只有做到“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才能更好地把握時代脈搏、緊扣時代要求、順應時代發展,才能更好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求真務實、勇于創新、開拓進取,才能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不懼任何風險、不怕任何干擾,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4、加強“三寬”建設是干部成長的需要。追求事業發展并在其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是領導干部成長的根本動力。領導干部發展和成長,需要必備的素質和能力,主要包括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這些能力和素質的拓展和提升離不開領導干部的眼界、思路、胸襟。眼界寬,就能胸懷大局,放眼長遠,成就事業;思路寬,就會不斷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胸襟寬,就能時刻心系群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能否做到“三寬”,對領導干部健康成長具有決定性意義。
領導干部眼界寬,就是要有寬闊的馬克思主義眼界、寬闊的科學文化眼界、寬闊的全國和全球眼界,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觀察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思路寬就是科學發展的思路要寬、改革創新的思路要寬、尊重實踐的思路要寬,能夠尊重客觀規律,科學決策;胸襟寬就是要牢記宗旨,堅定信念,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開闊胸襟。[2]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是對領導干部素質能力的集中概括和綜合要求,領導干部“三寬”的基本要求是:
大局意識就是要看的長遠,不計眼前得失,從而得到最遠最廣最多的利益。放眼未來,著眼世界,具備大局意識,是領導干部的基本素質,是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的基礎。大局事關戰略部署,事關整體合力,事關人心向背。領導干部具備了大局意識,才能了解大局、把握大局、眼界寬闊,就不會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才能思考大局、謀劃大局、思路開闊,就不會計較一時一地的得失;才能心系大局、服從大局、胸襟廣闊,就不會致力于謀求個人利益、部門利益和局部利益。領導干部眼界、思路、胸襟寬了,才能把握現在,放眼未來,才能正確處理好局部與全局、個人與整體、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才能做到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同心同德,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維護各項方針政策的權威性,從而推動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創新者成,守舊者亡。實行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作為這項事業的領導者、組織者、推動者的領導干部,必須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沒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就會被時代淘汰。創新的過程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過程。領導干部,如果不能開拓創新,不僅自己提不出新觀點、掌握不了新方法、開拓不了新局面,還將影響下層、團體的創造力、戰斗力。只有具備了開拓創新能力,才能適應領導工作的需要,才能把“三寬”要求轉化為開創新局面的不竭動力。領導干部只有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才能具有創新所必須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方法,才能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才能擁有創新所應有的高度自信和充足膽識,才能確保開拓創新的正確方向。[3]
奉獻意識是人類社會一種純潔高尚的情操,是激勵人們奮發向上、公而忘私的內在力量,更是領導干部必備的政治素質。領導干部要有奉獻精神,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黨的價值取向就是奉獻為民、與民謀利、為民造福,一心為公,執政為民。黨除了為人民謀利益、做貢獻外,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無私奉獻是領導干部的公仆義務和崇高職責。領導干部要有“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政胸襟,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李源潮同志指出,“面對新的工作要求,我們現在最缺的仍然是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的領導干部”。筆者認為,“三寬”建設的主要路徑有:
加強黨性修養,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必備素質。胡錦濤同志強調,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使各級領導干部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4]要加強理論修養,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以與時俱進的態度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加強政治修養,增強政治信念的堅定性、政治立場的原則性、政治鑒別的敏銳性、政治忠誠的可靠性;要加強道德修養,不斷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錘煉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要加強紀律修養,增強紀律觀念,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政令暢通;要加強作風修養,做到執政為民有新舉措、求真務實有新要求、廉潔從政有新成效。
學然后知不足。只有學多識廣,理論素養深厚,才能眼界開闊,思路廣闊,胸襟寬闊。領導干部要把學習擺在重要位置,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要有不學則退的危機感,要愛學、好學、善學、真學。一是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知識是開闊眼界、思路和胸襟的前提。要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進行深入細致地再研讀,深刻領會把握特色理論體系、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理論的科學內涵,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政績觀。二是要重視歷史知識的學習。胡錦濤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形勢下,在深刻變化的國際環境中,我們要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善于從中外歷史上的成功失敗、經驗教訓中進一步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規律,認識和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提高治國理政的才干,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對特定事物真相、性質和發展規律有意識的探索和把握,是我們黨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領導制度,是實現科學決策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徑。搞好調查研究,有助于改變官僚作風,有益于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開展調研工作,一是主題要明晰。要圍繞全局性、戰略性、重大的、熱難點、苗頭性等問題,確定調研主題,明確調研目的和內容,增強調研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作風要務實。調查研究要深入基層、深入現場、深入群眾,要有甘當學生的精神、求真務實的精神、不怕碰“釘子”的精神,敢于介入矛盾,從實際中尋找真理,防止主觀性、片面性和表現性。三是方法要科學。要注重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的結合。傳統方法主要有走訪調查、蹲點調查、典型調查、實地考察、討論式調查以及召開調查會、研討會等。要堅持運用和不斷完善傳統方法,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規劃與優選、預測與評價、計算機仿真等方法,進行分析綜合、定性定量、演繹歸納、分類比較,為正確決策提供全面、翔實、可靠的信息和數據。四要注重成果轉化。要防止和克服只調查不研究、只調研不轉化、只報喜不報憂等不良傾向。根據調研情況,全面分析,深刻提煉,系統研究,進行辯證思考、創新思維,學會解剖麻雀、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本質和要害,形成實事求是、見解獨特、措施具體、思路新穎的調研成果,并及時吸納到決策中,實現調研成果的轉化。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一種分析研究活動,是領導干部認識客觀事物,作出正確決策復雜的思維過程,是領導干部實施科學決策、解決問題的前提和關鍵。領導干部應當養成勤思考的良好習慣,多思發展之計,多謀發展之策,用發展的思維研究本地區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尋求科學發展的突破口。勤于思考,才能在復雜形勢面前,適應新情況新變化,不被紛亂的表象所困惑,把握住事物本質和主流,在不同意見的碰撞中獲得真知灼見,理清思路,找準工作的切入點,找出推動工作的有效辦法;才能不為既有的經驗所束縛,不為眼前的困難所屈服,敢于迎難而上、破解發展難題,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思考要把握的原則,一是全局性原則。要善于從大局著眼,從局部著手,把握工作的整體性。二是前瞻性原則。要堅持現實與未來、眼前與長遠、階段與過程相統一,善于全面、歷史、發展的對事物發展趨勢進行正確的推測或判斷,抓住熱點、難點、重點思考和研究問題。三是開放性原則。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問題,科學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善于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質,有所作為、有所建樹地制定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具體政策,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新舉措。
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在實踐中鍛煉干部,是我們黨培養干部的一條基本經驗和根本途徑。理論知識只有通過具體實踐、經常鍛煉,才能真正轉化為從政能力,升華為領導水平。領導干部只有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經受艱苦復雜環境的鍛煉和考驗,才能成為能夠擔當重任、治黨治國的優秀領導人才,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支撐的領導干部,難以成就符合人民利益的大業。領導干部要清醒頭腦,正確認識自己,放下身段,養成身體力行的習慣,重視實踐,勇于實踐,積極推行“社會式”、“外派式”、“創業式”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著眼發展去實踐,服務發展去實踐,敢于動真碰硬解決突出矛盾,為科學發展掃除障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黨和人民的期盼,真正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最大程度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劉德.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協調好四大關系[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5081299.html,2006-11-23。
[2][3]李小三.領導干部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2,196-198。
[4]盧瑞華.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R].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15.
付振河,男,山東省泰安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