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艷婭
(四川石油學校,四川 雙流 610200)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傳統的職業學院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觀念、管理方式和管理體制已很難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必須樹立以新的管理理念,并不斷進行管理理念和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職業學院是一個知識的殿堂,是為社會培養人才輸送應用型人才的地方,學生管理中始終要注重教育觀的和諧,注重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引領學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培養學生誠信、合作、奉獻的意識。
原有的教育運行機制日益顯得僵化,學生管理觀念和教育手段的日益落后。為滿足市場經濟的需要和學院生存的擴招,使得學生管理的內容與日俱增,學生管理面臨一系列的轉變。譬如有些學校,學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職能正在向服務職能轉變;部分專業學制的修學年限的減少為兩年;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由原來的發放助學金、困難補助向助學貸款和勤工助學轉變等等。但這一系列轉變應有新的、系統的學生管理理念和方式來保證實拖,而目前與之相適應的機制和辦法尚未完全形成而用原有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已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信息化的迅速發展,網絡正極大地改變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對學生管理工作而言,網絡一方面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陣地和領域,對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也給傳統學生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學生能夠借助網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捷地獲取信息,而我們在獲取信息的渠道、時間、數量已不占明顯優勢。網絡上的兇、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沖擊了學生的教育陣地,使學校教育者所要傳達給學生的信息很難在學生頭腦中沉淀。其次,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使得網絡成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傳播地。有一問分學生沉溺于網上虛擬世界不能自拔,給教育帶來比較負面的影響。
例如:有的職業學院為適應教學,試行了學分制管理模式,學生管理打破了學年制整齊劃一的教學管理模式,學生專業班級觀念淡化,形成了以課程為紐帶的、多變的聽課群。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如可構建和諧校園,如何正確處理和解決這些矛盾和沖突,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探索新的學生管理模式將是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以學生為本”是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就是著眼于新形勢下職業學院學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從學生需要出發,改變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學校與學生處于管理和被子管理的對立格局,變管理學生為服務學生。通過角色的轉變,村立“以學生為本”,一切為學生利益著想的服務意識,深入教室、寢室,了解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的問題。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組織實施“222 工程”,即每一名教職工必須聯系“二名貧困生,二名后進生,二個學生寢室”,不僅定人定點,還建檔跟蹤,并把“222 工程”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標準。
2.2.1 建立一套科學、規范、完善的學生工作制度
職業學院的學生就像一所沒有“圍墻”的校園,學生個體之間、個體與學校之間的權利和利益關系也變得更加復雜,外部育人環境有待改善……這迫切需求學生運用法律和規章制度調節規范各主體之間的關系。依法治校、依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體制是職業學院教育的任務,也是學生工作的指導思想。新時期的學生管理工作應樹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識。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依據各校實際情況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強的程序、步驟和規章制度,并裝定成冊,以此規范學生的行為,行使有效的管理。
2.2.2 優化學生管理工作體制
學生管理是對在校學生的全方位管理,內容比較廣泛,涉及學校的多個部門,需要各部門協調一致理順各部門關系,形成合力,以應對學生管理面臨的新問題.在職業學院學生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加強學生工作機構的建設、強化其組織協調功能,理順學生管理系統各個問門、名層次、各崗位的職責、權限關系,建立健全責任制,作到責任到崗,責任到人,責、權、利相統一;是適當放權,發揮基層作用。例如某校學生管理體制,實行的是校、班二級管理,校、班擔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雙生任務。因此,既要賦予班,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職責,又要讓其擁有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權力,作到責權統一。使各班級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教育處理,可提高實效性;三是強化以班為單位的學生管理,進一步增強班級管理、專業教學之間的融合力度。
2.2.3 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變被動管理為自我管理
針對在學生工作處直接領導下的、客觀存在輔導員為中心的管理方式,學生處于從屬的和被動的地位,工作常出現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滯后,甚至在學生管理中形成比較嚴重的對立情緒的現象。在做學生管理工作由我們注意調動好學生自身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工作,改變學生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從屬和被子動的地位,不單純的把學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體,以利于消除學生生對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應堅持開門教育,組織學垂直產出去,下基層、下工廠、下農村,進行社會實踐。例如,組織學生進入工廠,把所學到的技能應用到實際當中。使學生通過實踐樹立“奉獻自己、服務社會”的思想。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鍛煉了自己,既“學到了知識”,又“學會了做人”,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也明顯增強。
2.2.4 建設一支高素質學生管理隊伍
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面對新形勢,如何開創學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促進職業學院的發展?筆者認為職業學院必須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的學生管理人才隊伍。從當前部分職業學院學生管理隊伍的現狀來看,校班兩極學生管理工作中,學生工作管理人員數量太少且參關不齊,有些理論修養不夠高,從事學生工作所要求的專業知識也欠缺,基本上處于經驗化工作水平,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因此,培養學業生工作的專門人才是當務之急,能過建設一支思想好、業務精、作風正的教師隊伍和學生管理工作隊伍,樹立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構建好責權清晰、分工明確、合作有序的學生管理工作體制,運用現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使學生管理工作走向專業化,科學化,制度化,人性化,適應新形勢,為加快職業學院的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