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建新 肖啟濤 孫天生
(山東省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2)
1.1 跨徑Lo<25m的自應力現澆箱梁結構具有適用范圍廣和跨徑變化靈活的特點。在設計確定路線時,由于橋址地形或地面障礙物限制,橋型不得不設計為平面曲線彎橋(R≤2000m)和采用不同的跨徑(13m~25m 間變化),以適應地形條件變化。跨徑Lo>25m 預應力箱梁結構具有結構輕盈、高度小、跨越能力大的特點。
1.2 現澆箱梁是多跨連續結構,而且每聯是一次整體澆筑,因此橋梁整體受力性能好、剛度大、線型連續、行車舒適。
1.3 現澆箱梁橋與同跨徑的預制梁橋相比,單位體積砼用量少、施工占地少,而且由于不設墩柱蓋梁,箱梁直接落在墩柱上,使橋梁下部構造輕型化,無粗梁肥墩視覺印象。因此現澆箱梁橋可降低工程造價,節省建設資金,同時也較適合于城市立交橋。
前期施工準備工作基本能夠根據施工進度達到施工需求:原材料進場、報驗;拌和設備、張拉設備的校定;機械設備的數量;施工人員的組織等。熟悉設計圖紙,編制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進行技術交底。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項目管理組織網絡、質量保證體系網絡、施工安全管理網絡三大管理條線逐級落實。對具體的保證工程質量措施、保證工期的措施、保證安全的措施,確定項目考核辦法、獎罰制度,確定質量、進度目標。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施工組織管理一直處于良好的受控狀態。在形勢良好的前提下,仍然存在著機械設備調度不太合理,預控措施考慮不足的問題,特別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汽車泵出現故障,延誤了混凝土澆筑時間,使整個混凝土澆筑時間拖的太長;具體工序銜接不緊湊,半成品驗收、整改不及時,出現推委扯皮現象,特別是各班組、工種之間,施工工序交接不及時、責任不明確。
3.1 施工流程
3.1.1 地基處理:清理表土10cm,填筑摻6%的石灰土30cm 厚,用25T的壓路機分層壓實,然后澆筑了8cm 厚的素混凝土,并且加設橫坡便于排水。在地基處理的周圍挖設排水溝。
3.1.2 支架搭設:根據現澆箱梁支架預壓方案在素混凝土強度達到50%設計強度時,開始搭設支架。以20#~21#墩中間為例,縱向29 米。1.2 米一檔,共24 檔;橫向34 米,從橋梁中線向兩側搭設,共需30 檔。其中在橫梁位置處以中心起每邊用0.6 米加密5 檔。對于上跨通港路的22#孔、23#孔,根據橋梁橫坡,采用貝雷片和輪扣支架組合,上架28#工字鋼,每半幅車道設機動和非機動兩個通道。
3.1.3 支架預壓:在支架槽鋼上按每孔5個斷面,每個斷面3 個點設置沉降觀測點。在堆載預壓前,先進行槽鋼頂標高的測設,做好相應記錄。堆載預壓達到后,立即進行了沉降觀測,觀測時間為每天上午8:00、下午5:00各觀測一次,并認真作好了沉降觀測記錄。當沉降趨于穩定后,得到監理工程師的認可,才進行卸載。
3.1.4 安設支座、箱梁底模、側模、翼板底模:首先安裝墩頂GPS盆式支座,標高符合設計要求,平面上縱橫兩個方向水平,四角高差不大于2mm,縱橫軸線對正,安裝支座時需要在支座墊石頂面抹一層高標號的水泥砂漿。根據堆載預壓確定的底模施工預拱度,進行箱梁底模、側模、翼板底模安裝。箱梁底模、側模、翼板底模鋪裝的面板采用2.44*1.22m木膠板,長邊橫橋向布置。
3.1.5 底、腹板鋼筋安裝:安裝底、腹板鋼筋安裝之前,由監理工程師對支座、箱梁底模、側模、翼板底模驗收認可合格后,進行了底、腹板鋼筋的安裝。鋼筋加工制作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規范,以及施工作業指導書進行施工。特別對箱梁的防雷接地預埋鋼板5mm 厚200*200mm的不銹鋼板,用35mm2的銅纜連接。
3.1.6 安裝波紋管、鋼較線穿束:波紋管定位鋼筋采用φ10 鋼筋,直線段每1 米設置一道,曲線段加密至0.5 米一道。波紋管定位根據設計圖紙提供的坐標嚴格固定位置,上下、左右不發生位移。當波紋管與鋼筋相碰時,只挪動、不切斷鋼筋。穿完鋼絞線后,用密封膠帶將接頭密封。波紋管接頭采用大一型號、不小于30cm 長的波紋管連接。
3.1.7 安裝端模、芯模:端模采用大型木模,用對拉螺栓、槽鋼加以固定。芯模采用整體鋼模。支撐牢固、拼縫嚴密,內外保護層厚度、結構尺寸達到設計要求。
3.1.8 安裝內模:根據內模標高,采用木骨架搭設內模,以7cm 厚木板做支撐面,上鋪油氈,有效保證頂板結構層厚度。
3.1.9 頂板鋼筋安裝、波紋管、鋼絞線安裝:根據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規范,嚴格要求精心施工,有效保證鋼筋間距、骨架尺寸。根據波紋管坐標進行波紋管安裝,鋼絞線穿束。
3.1.10 頂板混凝土澆筑:頂板混凝土澆筑先采用插入式振搗器進行振搗,然后用平板振動器進行復振。振搗完畢,用木鏝刀把混凝土面鏝平,用3 米長直尺和鋼鏝刀控制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在混凝土初凝前用竹掃把進行拉毛。在混凝土終凝前立即用土工布進行覆蓋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 天。
3.1.11 鋼絞線張拉、封錨、壓漿:張拉用千斤頂及油表經法定計量技術機構配套效驗,并配套使用,由專人使用和管理。在同條件養護混凝土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0%以上時,進行鋼絞線張拉。第三聯采用縱向束一束兩端同時張拉。由于千斤頂行程最大為20cm,所以分級張拉。張拉程序為0、20%δk、60%δk、100%δk、103%δk 錨固。采用張拉噸位和張拉伸長量雙量控制,伸長量誤差在-5%~6%。
3.1.12 拆除翼板側模、腹板側模、底模、卸支架:模板的拆除和支架根據壓漿強度和封錨混凝土強度按順序依次拆除、卸落。首先對翼板側模、腹板側模進行拆除,然后進行底模拆除,以及卸落支架。卸支架順序以先跨中、后墩位附近依次卸落,在一聯中以先中跨、后邊跨為次序進行卸落,保證箱梁梁體受力均勻。
3.1.13 質量技術資料及時整理、簽認:箱梁施工所需的支架預壓成果分析;支座安裝、底模質量檢驗;底、腹板、橫梁鋼筋質量檢驗;波紋管質量檢驗;頂板模板質量檢驗;頂板鋼筋質量檢驗;混凝土澆筑申請;鋼絞線張拉、孔道壓漿質量檢驗及時整理、及時簽認,及時分析施工質量情況。
3.2 后續施工注意事項
3.2.1 后續支架高度增高,加強安全網的增設和斜撐、剪刀撐得加密。
3.2.2 加強外觀質量控制,從源頭抓起。更換木膠板為竹膠板,控制模板拼縫質量,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進行控制。鋼筋電弧焊時模板上支墊防焊渣掉落的鐵皮等。
3.2.3 嚴格控制鋼筋綁扎、焊接的間距、直順度、焊接長度、綁接長度、保護層厚度等。
3.2.4 波紋管坐標嚴格控制;波紋管搭接段的密封嚴格要求;錨墊板位置和壓漿口位置的嚴格要求;螺旋鋼筋和鋼筋網片嚴格要求。
3.2.5 鋼絞線穿束和施工長度嚴格控制。
3.2.6 根據現場施工要求,對砂、石料含水量嚴格試驗,做好施工配合比的調配,保證混凝土的優質出料。
3.2.7 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特別對波紋管密集區,加強振搗力度。對橫斷面和縱斷面的施工縫保證澆筑前的雜質清理和結合面的潤濕度。
3.2.8 預應力張拉規范操作,嚴格按雙量控制進行施工操作。對考慮鋼束回縮和夾片回縮的應力損失,保證設計應力,實際張拉控制應力確保達到103%δk。
3.2.9 孔道壓漿嚴格控制好水泥漿稠度和壓力。
3.2.10 及時做好封錨工作。
3.2.11 加強混凝土養護工作。
總之,對于現澆箱梁的施工,我們要盡管在施工質量上狠下工夫,對各級管理進行一再明確,加強了施工過程的控制,但在“全員、全過程控制”的細節方面還有欠缺,今后對于各個施工工序的銜接上加大力度管理,做到“誰施工,誰負責質量、安全”。
[1]楊大勇.現澆箱梁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9,(12):96-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