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李強 金海云
(1、嘉興市南湖區市政公用事業管理處,浙江 嘉興314000 2、嘉興市園林設計研究院,浙江 嘉興314000)
居住區綠地是城市園林綠地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中的重要環節,它對提高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增進居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嘉興市居住區綠化的現狀的分析,指出在以后的居住區規劃中需要重視的問題,堅持居住區綠化應從其實際情況出發,遵循綠化規劃原則,使居住環境適應現代建筑,滿足功能需求,同時規劃應因地制宜,推廣居住區綠化與景觀的多樣性。
嘉興位于北緯30°35′-31°2′,東經120°18′-121°16′之間,地處長江三角洲,屬杭嘉湖平原水網地區,屬中亞熱帶北緣,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4-16.4℃,絕對氣溫在39.4℃,絕對最低溫在-9.3℃,年活動積溫在500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193.7mm,年平均日照2126小時,嘉興植被區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
2.1 居住區綠化的歷史
上世紀80年代,嘉興居住區綠化以簡單的形式布置在排列式的樓與樓之間,沿墻角布置一排矮灌木如水蠟、黃楊之類,或是沿小區的主要出入口有幾株香樟、雪松等喬木。小區里零星點綴的綠色,整個小區基本以綠化為主,相關考慮的因素比較少,而且所選樹種目前影響居民的通風采光等功能使用的問題較為突出,以柵堰小區、百花等小區為代表。
2.2 居住區綠化標準提高與發展
2000年以后,隨著嘉興大量商品房的開發,居住區配套趨于完善,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提高,購房時同時也看重環境質量。購房講究要有綠色環境空間,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功能要求和環境質量,這時期涌現一批以的金都景苑、格林小鎮、澳洲花園、翰林府邸為代表的從觀賞到可參與性園林景觀花園住宅。參與式園林則是簡單觀賞性園林的升華,參與式園林景觀強調的是人與環境的相互參與、互動,參與式園林景觀更注重環境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協調,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其設計層次分明,大小空間與建筑物布局非常協調,住宅小環境與周邊大環境融為有機的一體。參與式園林規劃不僅是指人和自然的相互參與,還指社區小園林“參與”區域大景觀,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的景觀。它注重的是總體景觀設計層次分明,大小空間與建筑物的布局相協調,融合戶外的自然綠化環境,從而為住戶提供一個十分愜意的生活空間。
3.1 規劃的原則
3.1.1 根據不同的綠化用地確定不同的綠化類型。居住區內綠地,應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規劃要為“以人為本、整體和諧”原則,處處體現為民服務,創造美觀、溫馨、舒適、健康、節能的持續穩定的人居環境。環境景觀更加關注居民生活的舒適性,不僅為人所賞,還應為人所用。
3.1.2 根據居住區規劃布局形式,環境特點及用地的具體條件,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地系統,并宜發展垂直綠化,以群落設計,復層設計,植物造景為主,生態優先為原則,改善提高生態環境效益。
3.1.3 “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堅持生態性原則。充分發揮其在自然界特定自身的植物生態功能,根據植物共生、循環、生態位、競爭、植物種群生態學等生態學原理,使我們的居住區綠化發揮更好的生態效益,這也符合經濟性節約型園林的原則。
3.1.4 要長遠和近期相結合。植物配置既有顯著的近期效果,又有長遠的綠化效果,根據用地性質和環境特點,選擇和適合的樹種,可適當引種邊緣性、觀賞性、功能性強的樹種。不宜選擇速生或早衰或生長過于緩慢的樹種。
3.2 植物配置原則
3.2.1 要以鄉土樹種為主,體現地方特色。嘉興目前大量種植香樟、桂花、女貞等鄉土樹種,大大提高樹木的成活率,鞏固了綠化成果。同時嘉興鄉土樹種資源豐富,今后對青桐、樸樹、櫸樹等鄉土樹種予以推廣和應用,滿足居住區綠化骨干樹種景觀多樣性和植物生態平衡性。
3.2.2 居住區綠化時植物配置還應該以生態園林的理論為依據,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態指標及園林美學原理,進行植物配置,創造復層結構,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間、時間上的穩定與持久。此外還應考慮到落果少、無飛絮、無刺、無毒、無刺激性的植物,減少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
3.2.3 高層、中層住宅充分考慮鳥瞰效果,滿足高樓居民的俯視要求。植物配置色葉植物、香源植物、保健植物、花灌木和多年生花卉并考慮選用適量的鳥嗜、蜜源、固氮類植物,營造一種“三季有花,四季有相”的宜居生態環境。
3.3 植物配置建議
3.3.1 植物配置建議集中、“化零為整”生態效果好
綠地面積大小直接影響降溫效果,綠地面積大的居住區降溫效果明顯,為此建議小區綠化盡可能“化零為整”,根據研究發現,居住區平均溫度與喬木面積比例、小區綠地最大面積呈正相關,而與小區綠化斑塊數無關,建議建集中綠地。因此,建議居住區景觀設計時,在保證較高綠化覆蓋率的前提下,要提高綠地之間的連接度,提高綠視率。另外,面積大的綠地比面積小的綠地降溫作用大,所以居住區綠化應多建大型綠地斑塊。由于目前土地資源緊缺,將綠化深入居住區各個部位中去,做到點面結合,盡可能“化零為整”就顯得尤為重要。
3.3.2 綠化設計建議同時重視考慮豎向設計
立體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垂直綠化等綠化形式是改善居住區小環境的“能手”,垂直綠化能阻礙陽光對建筑墻體和頂部直接輻射而產生的巨大熱量,研究發現在居住區選擇種植一些攀援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如爬山虎、葡萄、紫藤、繡球、山茶、月季、景天類等,一般可使室內溫度降低3至4℃。在當前土地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屋頂綠化、陽臺綠化、垂直綠化等立體綠化應大力提倡。
3.3.3 喬灌木配置考慮小區通風等因素
為保證小區內的通風狀況,不宜在上風向布置較多喬灌木。居住區內良好的通風條件也是降低熱環境的主要手段之一,增加距建筑1.5米處綠地開闊度是提高通風的主要方法。研究發現,喬草類型通風較好的綠地降溫能力要高于喬灌草較為密封的類型0.8℃。建議在種植喬木雖然也會降低小區內的流速分布,但由于喬木有遮陽和蒸騰作用,在夏季可有效提高行人的舒適度。
3.4 嘉興地區居住區綠化的主要植物品種
3.4.1 適合于作上層栽植的植物:落葉的有銀杏、櫻花、玉蘭、欒樹、杜仲、刺槐、懸鈴木、楊樹、椿樹、無患子、楓香、青桐、鵝掌楸等;常綠喬木:雪松、香樟、廣玉蘭、冬青、桂花、濕地松等。
3.4.2 適合于作中層栽植的植物:適合于林下遮蔭的植物有金銀木、垂絲海棠;適合于林下半蔭或全光照條件下的植物有紫荊、紅葉小檗、紅葉李、金葉黃楊、紫薇、小葉女貞、紅花櫸木、南天竹等;適合于林緣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有海棠、紫葉李、紫薇、月季、迎春、牡丹等。
3.4.3 適合于作下層栽植的植物有金銀花、草坪草、常春藤;攀緣植物是在居住環境中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一種植物,如常春藤、爬墻虎、爬山虎、藤本月季等。
居住小區綠化規劃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它能反映出嘉興不同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的特點。通過建設具有較高水平的現代居住小區綠色空間環境,以達到改善城市生態質量和人居環境的目的,在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條件下,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鬧市的居民獲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這是人們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張曉波;程俊;居住區綠化規劃設計探討;南北橋;2008年6期
[2]曹愛華;張玉;淺析居住區綠化的現狀和解決辦法;商業經濟;2009年第21期
[3]徐德嘉;淺析居住區的園林化問題;中國園林;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