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學院 鄭東
論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庫存管理
貴陽學院 鄭東
供應鏈系統是以產品為媒介,由相互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產品和服務,參與產品生產及銷售各個環節的所有企業共同組成的供需網鏈結構。在這個網絡中,產品是最為重要的價值載體。供應鏈中實質性的“商品”,無論是原材料、半成品、商品都要涉及到物流庫存,而庫存的數量和成本都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科學的物流庫存管理是供應鏈正常運行、企業獲取效益的重要管理內容。
供應鏈 企業物流 庫存管理模式
在供應鏈中,每個企業都是一個物流的節點,其貨物需求、庫存狀態、生產計劃等都是影響庫存管理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分布在供應鏈中的不同企業中,要實現快速的客戶響應,形成高效的物流庫存調整,就離不開信息傳遞。在傳統的系統中,信息傳遞沒有系統化、網絡化的支持,其傳遞效率低下,影響了物流庫存的管理。
在供應鏈系統中,企業無論是作為供貨方還是訂單方,都希望對貨物的交割時間能夠準確預知,以保證自身的利益。但是,在實際的交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延遲交貨的現象。傳統庫存管理下,由于信息的傳遞沒有形成暢通的渠道,所以很多企業不能夠將延遲交貨的信息及時地提供給客戶,這必然會導致客戶方產生意見,從而導致訂單的減少。
在供應鏈的運營過程中,由于涉及到的環節數量很多,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不確定因素,如訂貨時間、貨物運輸、材料質量、生產所需時間、運輸時間等都會影響庫存管理的準確性。可見,在供應鏈系統下應盡可能地減少不確定因素。而多數企業在管理中還是會忽視一些細節上的管理,沒有認真對待不確定因素,從而導致庫存不合理,例如,對物料流動時間的估計不足,導致進出貨物出現進的多、出的少的情況。
供應鏈一旦形成就成為一個整體,需要協調各個節點的企業活動,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運營效果。但是,在每個節點上,企業為了規避一些風險往往設定了安全庫存,防止損失。問題是在供應鏈中缺乏必要的上下游的信息溝通,企業對上下游信息不了解。所以,為了應對市場波動,常常設定較高的安全庫存,這就給企業帶來了不必要的壓力,導致物流庫存管理的不合理。
要解決供應鏈系統下的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就要保證信息的準確,即實現供應鏈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共享對于信息代替庫存、優化庫存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不準確的問題。實現信息在供應鏈各個企業間的流動,不僅彌補了物流滯后的時差,成為供應鏈的約束節點,也成為優化庫存資源配置的主要決策依據。
庫存是整個生產、銷售過程中各個環節出現時間差造成的,所以,要實現庫存的優化就要讓供應鏈同步起來。要實現同步,就要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打破企業的界限,建立端到端的物流和信息連接,即建立供應商和制造商之間的運轉中心,建立制造商和銷售商之間的產品配送渠道,將整個物流集中到一個可以監控的網絡上來,集中管理整個供應鏈的庫存,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時間差距,也可以優化庫存、降低成本。
在供應鏈管理中,信息的傳遞和物流的流動,往往很難達到絕對的同步,在這種條件下,要改進物流庫存管理就要同時改進運輸模式,用高效的運輸增加物流的速度、縮短時間周期、降低庫存管理的成本。面對客戶的多元化、小批量需求,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之間的地理差距等問題,供應鏈顯然不能按照需求“單獨”設立運輸系統,只有組織統一的運輸體系,才能降低物流庫存成本。
首先,要建立起共同合作的目標,建立供需協調機制的前提就是要供需雙方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標。其次,建立聯合庫存的協調控制系統,聯合庫存管理需要建立一個統一協調的機構,也就是管理中心,利用其協調各方的供需利益。并且對庫存優化的方法進行確定,包括:庫存在多個需求點之間的協調和分配、庫存最多和最少的平衡控制、安全庫存的確定、庫存商品的需求預測等。最后,建立完整通暢的信息渠道,實現真正的信息共享。為了提高整個供應鏈系統供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減少每個環節多重預測而導致的信息扭曲,系統應保證供應鏈各方的供求信息獲取的來源一致,信息內容及時而準確。
為了充分發揮聯合庫存管理的作用,在供應鏈物流庫存管理中應充分利用MRPII和DRP這兩個系統的作用。即原材料庫存管理中心采用制造資源計劃系統MRPII,在產品聯合庫存協調管理中心采用物質資源配送計劃DRP。這樣就可以將原材料調節和物資物流配送兩個系統很好地結合起來,發揮應有的科學化管理作用。
快速響應系統是供應鏈管理中比較有效的管理策略,目前,西方國家通過供應鏈系統中聯合計劃、預測與補貨機制的完善,對客戶的需求做出快速的響應。快速反應機制可以提高供應鏈的運轉效率。例如,通過供應商和零售商的合作機制保障24小時供貨,減低缺貨率;利用響應機制保障客戶的產品中有20%~30%是根據客戶需求而設計和制作的。可見,建立有效的快速反應機制可以有效控制物流庫存,提高產品的銷售效率。
第三方物流系統是一種新興的服務手段,即物流服務供應者,這些企業提供的服務是集成化的物流和庫存管理,如產品運輸、訂單選擇、庫存管理等。第三方物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一些大型的公共倉儲公司通過服務項目的不斷附加演變而來的。所以,第三方物流系統的專業化程度要高于供應鏈自身形成的物流和管理系統。充分發揮第三方物流系統的作用,把庫存管理分包給第三方物流系統來進行管理是可行的,也可以讓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業務中,以保證自身的發展。同時,第三方物流系統獲取的客戶多了,就會將業務定向整合,即針對同一類的供應商和銷售商的業務整合,這樣也就讓第三方物流系統成為企業供應鏈的全面管理者,提高了物流庫存管理的效率。
多級庫存管理的思路就是將整個供應鏈中的各個庫存環節看成是一個個子系統,并利用一些系統管理方法達到對庫存的優化,在多級庫存管理模式中,主要有兩個優化思路。
(1)成本優化下的庫存管理。庫存成本結構包括:日常維持費用、交易費用、貨損成本。所以,成本優化下的多級庫存管理就是要利用各種手段來降低總體庫存成本,并按照此種思路開展庫存和物流的優化。其中有中心化庫存管理和非中心化庫存管理。中心化庫存優化管理是將控制重點放在核心企業上,以核心企業的庫存為主導,協調“上游”與“下游”企業的庫存活動。這樣核心企業也就成了供應鏈上的數據中心(數據倉庫),負責數據的集成、協調。中心化庫存優化控制的管理目標,是使供應鏈上總的庫存成本最低。非中心化的庫存管理模式,是把供應鏈的庫存控制分為制造商成本中心、分銷商成本中心和零售商成本中心,各自根據自己的庫存成本,采用優化的控制策略。非中心化的庫存控制要取得整體的供應鏈優化效果,既要保證供應鏈的信息共享,又要保證供應鏈的協調配合。
(2)時間優化下的庫存管理。目前,在相當的范圍內,市場競爭已從傳統的、簡單的成本優先的競爭模式轉為時間優先的競爭模式,這就是敏捷制造的思想。因此,供應鏈的庫存優化不能簡單地僅優化成本。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庫存優化還應該考慮對時間的優化,比如庫存周轉率的優化、供應提前期的優化、平均上市時間的優化等。庫存時間過長對于產品的競爭力不利,縮短庫存時間,既有利于減少庫存,又有利于控制庫存。因此,供應鏈系統應從提高用戶響應速度的角度,來提高供應鏈的庫存管理水平。
[1]唐曦.供應商管理庫存的技術及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
[2]張力菠.基于時間的VMI整合補貨模式的系統成本與牛鞭效應[J].系統工程,2006,(10).
[3]袁永生.供應鏈庫存管理模式概述[J].技術與市場,2007,(4).
[4]胡燕.供應鏈系統中庫存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技術,2009,(3).
[4]徐章一,江海軍.供應鏈系統中庫存管理的幾種方式[J].物流技術,2009,(5).
F252
A
1005-5800(2010)10(c)-121-02
鄭東(1978-),男,貴州貴陽人,貴陽學院經濟與管理科學系講師,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