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工學院社會科學系 熊順聰
我國農村商貿發展的瓶頸因素及前瞻策略
廣西工學院社會科學系 熊順聰
當前我國農村商貿流通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在商貿流通發展中也存在一些瓶頸性制約因素,要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應當針對當前農村流通中存在的問題,以前瞻性的眼光,實施積極的發展策略。
農村 發展 瓶頸 前瞻策略
如何進一步開拓農村市場,促進農村商貿流通產業健康發展,已成為我國加強“三農”工作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而發展農村現代商貿流通業,則是發展現代農業、縮小城鄉差別、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突破口。必須對當前我國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瓶頸問題和對策進行深入的研究。
近年來,我國切實加強農村商貿流通市場和網絡建設,拓寬農產品和消費品流通渠道、完善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平臺,大力實施市場工程,積極開展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活動,農村商品流通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對農村商貿的調查,2009年與2008年相比,我國居民消費品零售總額上漲21.4%。而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度則占到了其中的59.2%,增幅18.6%,與2004年相比則增長181.4%。其中,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對拉動農村消費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市場工程的不斷深入,以連鎖、超市為主的新型流通業態在農村得到迅速發展。我國農村商業網點不斷擴大,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數量迅速增加,規模不斷擴大。當前,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以城市大型商貿連鎖企業為主體,農村商貿市場為輔助,村級商貿零售店為補充的商貿流通體系。到2009年底,我國標準化連鎖店(含農家店)數量、總營業面積、中心集鎮商業網點數量、商業網點營業面積等大幅度增加;各種規模的蔬菜、糧油、肉禽蛋奶、水產品、干鮮果品等類為主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成為了聯系農民與市場的中間紐帶,對活躍農村市場,促進農副產品流通,增加農村收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結構優化發揮著重要作用。
農民對吃、穿、文教、衛生、娛樂、交通、通訊、保健、家庭設施等消費的需求呈上升態勢。在食品的選擇上,已從簡單的吃飽吃好,向追求質量、品質、健康上邁進。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增加和觀念的轉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將逐漸成為廣大農民的消費熱點。
出于在農村發展商貿活動物流成本、經營成本高,投資與產出比例高等考慮,很多企業不愿意在農村發展商貿經營。目前市場工程的推進主要依靠加盟連鎖方式,個別試點企業大量收編當地鄉村“夫妻店”加盟,有的一個行政村就有多家連鎖超市,形成了惡性競爭的局面。
當前我國農業結構仍然處于調整階段,農民收入增長具有漸進性,短期內增長速度不會太快。盡管當前農產品價格較前幾年有所提高,農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導致農產品因價格上漲部分帶來的收入被抵減。另外,農村子女教育費用、家庭醫療費用、農資等即期與預期支出不斷增加,致使農民即期消費下降。
由于農村購買規模的限制,專業化的市場、商品普法市場、中介市場、信息市場、技術市場等十分滯后,有的則為發展空白;國有商貿企業投入不足,個體商貿企業實力不強,在投資、經營、運輸和資金周轉中,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不強,往往造成市場供求的失調,很多農村居民無奈做出“買大件到城里,油鹽醬醋找個體,日用百貨趕大集”的選擇。
由于很多農村的集貿市場硬件環境差,經營服務設施落后,固定攤位建設的硬件環境十分落后,購物環境和經營環境不好;同時農村商貿發展網絡化建設滯后,水電、交通、通信整體發展落后,制約了商貿企業投資與經營的積極性,影響了農民的消費需求。同時,農村的分散居住方式也使部分消費無法啟動。
很多商貿企業看到農民喜歡價廉物美的產品,將質量低劣的產品傾銷到農村市場,使假冒偽劣產品充斥農村市場,假化肥、假種子、假農藥坑農的事件屢見不鮮,大大削減了農民的消費意愿。
針對當前農村流通中存在的問題,要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必須以前瞻性的眼光,積極實施農村商貿流通發展的策略。
要依據農村消費的形勢,切實加強硬件環境建設,突破農產品流通中的瓶頸因素。尤其注重農村大型倉儲設施建設,降低產品流通成本,促進農村物流發展。要拓寬連鎖經營渠道,擴大連鎖經營規模,重點發展專業店、便利店、專賣店、餐飲店等方面的連鎖經營,并逐漸向偏遠農村延伸。
積極建設農村批發市場、信息市場、技術市場和中介市場等,根據區域產業定位,對現有市場進行整合,推進市場管理體制創新。應重點發展一批以特色產業為依托、輻射能力強的、經營方式現代化的農產品市場,發揮其訂貨中心、批發采購中心、價格形成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外貿出口中心的作用,全面帶動農村流通網絡的發展。
要以雙百市場工程和農村超市發展為契機,建立他們的對接機制,實施農產品生產基地與大型連鎖超市、學校及大企業實行產銷的對接機制,降低流通成本。要大力建設中介市場,培養一批農村中介服務人員,推進農村中介市場的發展。要按照規范、有序的原則,依法對農村農貿市場進行監督和管理,嚴格市場產品檢查,凈化農村商貿環境。要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強農村生豬定點屠宰,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應加大對興辦農家店的信貸投放,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和質量。
應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建材等下鄉實施力度,簡化財政補貼手續,改善售后服務,加強市場監管,嚴禁假冒偽劣產品流入農村。應重視物流配送的發展,促進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的優化,支持商貿、郵政等企業向農村延伸服務,建設日用消費品、農產品、生產資料等經營網點,繼續支持農村供銷合作社、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龍頭企業和農家店服務功能質量。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政策和資金引導、扶持力度,積極推進農村商貿流通現代化。要積極引導社會資源投向農村商貿流通,進一步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尤其要擴大農產品出口,在出口通關、出口檢驗檢疫方面實施便利、優惠的政策。積極構建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保證農產品供應質量。應在農產品出口信貸創新,以及出口信用保險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風險防范機制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要積極參加國際、國內的農貿協會等組織,充分借助其進行維權和促進農村商貿合作發展。要加強國際農業科技和農業資源開發合作,制定鼓勵政策,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
[1]李剛,汪旭暉.農村商貿流通服務業破壞性創新戰略的影響因素及實施效果—— 基于萬村千鄉店的實證檢驗[J].蘭州學刊,2010,(7).
[2]劉遠.農村商貿流通業的滯后要素與提升思路[J].南京社會科學,2005,(11).
[3]孫紀波,加貝.構建現代農村商貿流通網絡[J].寧波經濟(財經視點), 2007,(9).
[4]黃志軍,王朝暉.朝陽縣農村商貿流通網絡建設呈現新氣象[N].朝陽日報,2010-05-26.
F270.7
A
1005-5800(2010)10(c)-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