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隋紅霞
優化關鍵要素質量 推動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
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隋紅霞
在知識、技術和全球化力量的推動下,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推動服務貿易發展,需要不斷優化影響服務貿易的各項要素質量,尤其是要做好專業人才與技術創新這兩個關鍵要素的優化。
對外貿易 專業人才 技術創新
1990年,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授邁科爾·波特提出了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在該理論中波特教授指出,“一國興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形成的關鍵又在于能否使主導產業具有優勢,優勢產業的建立要靠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效率的源泉在于企業是否具有創新機制和創新能力”,該理論通過研究一國的經濟環境、組織、機構與政策在產業競爭優勢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一個國家可以維持產業競爭優勢的諸多因素,包括四個基本要素和兩個輔助要素。基本要素包括:要素稟賦、需求狀況、相關產業和輔助產業及行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兩個輔助要素是指機遇與政府,這六個要素共同構成了“鉆石模型”。
波特的“鉆石模型”理論是在總結歸納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重視分析國內要素,但對經濟全球化的重視不夠。因此,有許多專家對“鉆石模型”進行了修正。Cartwright構建了多因素鉆石模型,在保留鉆石模型的基本要素的基礎上,增添了五個新的海外變量:海外要素創造能力、與在海外環境中的相關的和支持性產業的聯系、滿足海外顧客需求的途徑、海外市場的競爭以及該產業在多大程度上有面向國際的目標和結構,這一模型更適用于研究小國經濟、出口依賴工業國和以資源為基礎的工業國的國際競爭優勢。鄧寧等引入了“跨國經營”這一要素,認為外國直接投資帶動本國產業的發展,對本國產業及區域經濟發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本國企業要注重從跨國公司中學習技術、注重通過技術的積累來促進本國企業的發展。魯格曼等構建了一般化“雙鉆石模型”,認為一國的競爭力不僅來源于國內鉆石,也來源于國際鉆石。Anil Nail和Zeller等將政府作為第五個關鍵因素引入,韓國漢城國立大學學者喬東遜也提出,“人力要素”是推動韓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
通過對上述“鉆石模型”修正的研究成果的回顧,我們很容易發現,不同的專家在考慮一國產業競爭力時考慮的重點不同,如果能結合一國的具體國情與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將特定的因素引入模型,則能更好地指導特定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競爭力培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有了快速的發展,中國經濟與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然而,在經歷了量的擴張之后,當前中國的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急需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是由推動對外貿易發展的各種要素的組合決定的,推動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建立國際競爭優勢,必須要考慮現階段影響對外貿易發展的各主要因素,只有完善并推動相關要素的發展,并形成各要素之間的整合與協調,才會推動外貿增長方式順利轉變。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鉆石模型”進行了修正:將專業人才從要素稟賦中提出,與技術創新一同作為關鍵要素,將政府與跨國公司引入到基礎要素,將國際環境同機遇列為輔助要素,從而形成了由兩個關鍵要素、五個基本要素與兩個輔助要素相結合的新的多要素模型。專業人才是提升對外貿易競爭力的發動機,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能力是對外貿易競爭力得以維持的基本保障,優化專業人才與技術創新這兩項關鍵因素質量,對于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意義重大。
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并不意味著完全自我研發,借鑒日本的經驗,應該重視技術的引進與擴大技術的外溢效應。要抓住世界科技發展的最新形勢,重點引進符合我國產業發展規劃的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先進技術。積極支持外資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子公司設立研發機構,促進已投產外商投資企業技術投入,促進中外企業的聯合開發和合作,鼓勵外資企業轉移先進技術,培訓員工,將對外貿易管理工作與促進對外貿易的技術進步和技術外溢工作結合起來,擴大技術溢出效應。
既要重視基礎學科、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的投入,又要重點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同時攻關若干重大專項,既確保持續提高創新能力,又要實現跨式發展。著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中心建設,提高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和水平,培育壯大核心技術,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贏得發展的主動權,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和國際化發展。
加速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制,激勵創新,并通過減稅、補貼等方式激勵技術創新活動,形成一個激勵自主創新的微觀機制。借鑒日韓等國的經驗,設立高新技術發展促進基金和產業科技進步基金,積極支持大中型企業更新設備、引進技術和進行新產品開發;發放優惠貸款和各種補貼,用于中小企業的產品設計、工程技術進步和員工培訓等,以有效地緩解企業技術進步中資金不足的問題。
建立一批研發設計、信息咨詢、產品測試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批技術研發中心和中介服務機構;完善科技人才的引進、管理與激勵機制,穩定人才隊伍。暢通科技轉化渠道,提高科技轉化率,把科技市場與市場改革聯系起來,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科技體制。加強知識產權政策的實施力度,維護市場秩序,保持技術進步的合法權益。
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其發展不僅需要大量擁有普通技能的人才,更加需要大批懂技術、懂管理、懂法律、懂國際規則又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以及素質高、理念先進、敢于創新的高層次人才。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這樣的人才是十分匱乏的,我國對外貿易的質的提升必須要重視人才的關鍵作用。
鼓勵和引導高校建立與外貿尤其是服務貿易發展相適應的學科和專業,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外貿人才培養基地,鼓勵職業培訓機構業務開展,加強企業內部培訓,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外貿人力資源培養體系。在人才培養中,重點要做好人才的結構性需求調查,突出解決當前急需的專業人才,同時還要抓好人才培養質量,對于各類各層次培訓跟蹤調查,確保培訓的知識與技能是服務企業發展所需要的,避免形式主義。
建立完善的留學人員回國鼓勵機制,重點引進一批高層次、高技能、熟悉現代外貿管理的留學人才;大力引進通曉國際規則、具有跨國經營管理經驗的高層次外國專家;聘請外國專家來我國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研究、講學任教;鼓勵各類人才帶項目、帶技術來我國創業、發展。積極支持外貿人才出國留學、進修,接受國外系統服務理論與技能的培訓,鼓勵中外合作辦學,拓寬與海外交流合作渠道,讓更多人能“走出去”,以帶回來國內急需的國際管理經驗、技術與技能。
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合同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確立高層次人才的核心與主體地位,建立良好的人才工作與生活環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和社會環境,增強對人才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激發人才的創造力,做到“人才培養得出,引得進,留得住”,徹底解決對外貿易人才短缺以及人才層次不高的問題。
[1] 楊玲麗,丘海雄.“鉆石模型”的理論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科技與經濟,2008,(6).
[2] 鐘山.加快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型[J].國際經濟合作,2010,(6).
F270
A
1005-5800(2010)10(c)-178-02
隋紅霞(1971-),女,山東威海人,濰坊學院副教授,經濟學碩士,主要從事國際經貿與區域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