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 李 俊 方 建 吳國華
商務英語信函和合同中被動語態的語用等效翻譯
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 李 俊 方 建 吳國華
被動語態是商務英語信函和合同重要的語用手段。在商務信函中,被動語態使語氣委婉、禮貌;在商務合同中,被動語態使合同的語氣更客觀、公正。由于語言表達上的差異,在翻譯商務英語信函和合同時,一般把被動語態轉化為漢語的主動形式,并在措詞和結構上加以把握,從而既保留原文的語用意義,又使譯文通順流暢。
商務信函 合同 被動語態 語用意義 等效翻譯
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在表達手段上會存在很大差異。盡管語言手段不同,但目的卻是相同的,都是為了達到交際的目的。這一點,在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就表現得非常明顯。比如,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被動語態是英語中一種常見的語法現象,其使用范圍之廣、數量之大都是漢語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在英語信息性文體中,被動語態可以說比比皆是。英語中常使用被動語態表示禮貌、客觀,而漢語中被動語態的使用卻非常少,但我們中國又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只是中國人表達禮貌的語言手段不同而已。本文將重點探討商務英語信函和合同中被動語態的語用意義及其等效翻譯。
商務信函是商務運作中雙方關于業務往來的通信,由于這些信函涉及到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很多時候商務信函可以作為解決商務活動爭端的法律依據,所以商務信函正是通過把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達出去來體現它的商業價值。基于此目的,商務信函在措辭和語氣上尤其講究禮貌、委婉、嚴謹,即使是在表示不滿情緒和反對意見甚至責備時,仍然要靈活應對,采取恰當的話語策略。所以,在商務信函中,寫信人往往借助于一些語言手段來表現上述語氣,并準確地傳達出要表示的意思。在英語商務信函中,被動語態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語言手段。被動語態不強調動作的發出者,顯得說出的話不是強加給對方的。英語信函中往往使用帶賓語從句的陳述句代替祈使句,更是為了避免強硬的態度,使得語氣委婉、禮貌。比如,在英語信函中,往往會用“It is hoped that the offer is made as soon as possible” 代替“Make the offer as soon as possible”。這種把本可以用祈使句表達的意思轉換為用含被動語態的陳述句表達,顯得更加委婉、禮貌。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禮貌原則方面以及在語態方面的差別,使我們在翻譯英語商務信函的過程中就有了遵循的依據,那就是,可以根據漢語表達的禮貌原則和語用意義的習慣進行翻譯。這樣,一般情況下,根據漢語的語態特點把英語的被動語態轉化為主動語態,從用詞方面把握原文的語氣特點,從而保持信函中原有的禮貌語氣,保留寫信人所遵循的禮貌原則,傳達出原文的語用意義。
例1:Your confirmation on this point would be appreciated.
若貴方給予確認,我方將不勝感激。
例2: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of June 18.We are obliged to Smith&.Co.for having recommended US to you.
感謝貴方6月18日來函。非常感謝史密斯公司向貴方推薦我方。
在這兩個例子中,被動語態根據漢語的句法特點轉換成了主動語態,而且使用了“貴方”表示對對方的尊敬,遵循了禮貌原則,保存了原文的語用意義。再看下面一封信函:
例3:I am requested by the Purchasing Department of our company to inform you that digital cameras ordered from your company has not yet been delivered.
我公司采購部請我通知貴公司,我方從貴公司訂購的數碼相機至今未見貨。
這個句子中含有被動語態(劃線部分),寫信人的禮貌與客氣程度可見一斑。明明是在追問對方為什么所訂購的貨物還沒到,文字中卻絲毫沒有透出半點不滿,使用的被動語態讓讀信人感受到這家公司職員的良好素質。
商務合同屬于法律文體,是合同各方為了一定的商業目的而達成的協議,涉及到合同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商務合同的這種性質決定了商務合同在行文上要注意客觀、公正、嚴謹。被動語態在英語商務合同中的頻繁出現正好體現了這種特點。比如,合同中經常使用It is agreed that…和It is confirmed that…,這樣的句式沒有指明各方而用it做形式主語,由于指稱上的變化而使用了被動語態。另外,商務合同中還經常不用人做主語而是使用事或物來取代,被動語態是經常使用的一種句式,這樣做的效果是為了不讓對方感覺到是把義務強加給哪一方。無論是用it作形式主語,還是使用事或物做主語,通過人稱的轉化,顯然是為了避免主觀性,追求客觀公正。所以,商務合同中的被動語態最明顯的語用意義就是客觀、公正。
在語言交往中,為了成功達到向對方發出命令或請求,給對方以壓力,或者向對方提出建議或忠告的語用目的,必須使用恰當的言語手段和技巧,否則的話很有可能威脅到對方的面子。所以,為了讓交談和合作進行的更順利,雙方會有意識地“拐彎抹角”。漢語合同中往往使用主動語態,很多時候使用無主句和“的”字結構,這與英文中的it做形式主語的意圖不謀而合,都是為了避免說出動作的實際發出者,從而保持語氣的客觀、公正、禮貌。鑒于英漢兩種語言在這方面的差異,翻譯英文合同的被動語態時,不妨把被動語態轉化成主動語態,適當地使用無主句和“的”字結構,使行文符合漢語合同的特點。
例4:It is agreed that a margin of 2%shall be allowed for over or short count.
茲同意,允許的數量誤差為正負2%。
例5:All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execution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tract shall be settled through friendly consultation between both parties. In case no settlement can be reached,the disputes shall be submitted for arbitration.
因執行本合同所發生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一切爭議,雙方應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仍不能達成協議的,則應提交仲裁解決。
例6:This contact is made by both sides who are willing to buy or sell the goods according to terms below.
雙方愿意根據以下條款買賣商品,并簽定本合同。
從以上三個例子可以看出,原文中的被動語態全部轉化成漢語的主動形式,這樣譯文非常通順,符合漢語的合同措辭和形式特點,又保留了原文公正客觀的語氣。總之,英文合同中用被動語態傳達的語用意義,在譯文中用漢語的主動形式和恰當的合同用詞準確地傳達了出來,基本上沒有出現語用意義的缺失。
以上探討了商務文體中商務信函和商務合同中被動語態的語用意義。通過英漢兩種語言在句法和表達語用原則手段上的差別,可以看出,英語信函和合同中的被動語態在翻譯成漢語時,應該根據漢語的表達習慣,轉化成主動形式,但在措詞上遵循漢語表達語用意義的方式,這樣就可以使譯文流暢、易懂,還保存了原文的風格和語氣。
[1] 張新紅,李明.商務英語翻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彭萍.商務文本翻譯尺度的探討[J].上海科技翻譯,2004,(1).
F711
A
1005-5800(2011)1(c)-2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