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三亞學院 宋林澤
探討如何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海南大學三亞學院 宋林澤
如今,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企業已經把成本控制作為實現企業生存、發展和獲取利潤的核心手段。然而,僅僅認識到企業的運營成本與企業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是不夠的,如何采取措施去降低運營成本,成為一個需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認真思考和審慎決策的關鍵性問題。本文闡述了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如何降低運營成本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從成本的概念以及降低成本的重要意義出發,淺析企業降低運營成本的根本途徑和方法,以期為企業管理人員在企業決策方面提供有價值、有意義的參考。
運營策略 降低成本 經濟效益最大化
1.1 成本的概念
成本分為廣義成本和狹義成本。廣義成本是指企業為實現生產經營目的而取得特定資產(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制造產品或勞務所發生的支出總和。狹義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包括為生產產品所耗費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及制造費用。
1.2 降低成本的重要意義
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就是獲得最大的利益,而在經營管理中,降低成本的目標就是實現利益最大化。首先,無論出于何種方面的考慮,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都是有益于企業發展的。降低成本就意味著利潤增加,企業在收入增長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可以使利潤額更加快速地增長;企業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可以減少利潤下降造成的損失。其次,降低成本可以緩解企業外部競爭和內部資金運作的壓力,是企業求得生存的重要保障。在企業內部降低運營成本,等于為企業實施產品價格戰略提供機會,同質量、價格低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會贏得更多市場份額,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保證企業在經濟萎縮的情況下繼續生存下來。
企業的成本降低了,可以通過降低價格而擴大銷售,而銷售市場的開拓為企業經營奠定穩定基礎后,企業就可以在產品質量、創新設計方面尋找新的發展契機。很多企業就是在陷入困境、失去成本控制的情況下,依舊盲目發展,未采取解救的措施,從而導致失敗。從企業運營和決策雙重角度來分析,降低成本對一個企業盈利、生存、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
企業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徑就是從成本的組成入手,對每一部分都進行成本的縮減,經過量的積累,成本控制的效果就會變得十分顯著。企業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從縮減入手將實現總成本的降低。
2.1 降低固定成本
按照財務核算標準費用分類,固定成本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量性固定成本。約束型固定成本主要指短期內不影響管理者決策的部分成本,例如廠房、不動產稅、保險費、人員費、機器設備折舊費等等。通常這些成本是用來形成和維持企業最基本生產經營能力的支出,也是企業運營業務的最低成本。由于這些成本是事前決策的,影響著短期內的生產能力和發展預期。如果在這期間對成本進行縮減,就會破壞企業的經營能力,影響到企業長遠目標的實現,反而降低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針對這種有約束力限制的成本,企業最好充分利用,發揮其最大效能,以相同的費用,生產更高質量的產品,相對地降低單位成本。量性固定成本指的是在短期內能夠受到企業管理者決策影響而變動的成本,是可以隨時改變份額支出的部分。例如用于產品宣傳的廣告費、職工的培訓費、產品開發的營銷費等。這類成本在短期內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在下一期的預算中,可能會從業務量等多個角度考慮,重新計劃。可以通過實踐結果和預算分析改變下一期的決策方針,精心細算,保證在不影響正常經營運行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支出份額。
2.2 降低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按照其發生的原因可以分為技術性變動成本和量性變動成本。技術性變動成本指的是受技術因素影響消耗量的那部分成本。在外購價格一定的情況下,某些技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營利潤。如果想降低這方面的成本支出,就要從提高技術水平、提升技能等方面下手,提高材料的綜合利用率、產品的產出率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而量性變動成本指的是由客觀因素決定,受管理層領導影響的那部分費用支出。在保證產品質量和單耗不變的情況下,企業采購到的原材料價格可能不同,這樣的成本消耗就屬于量性變動成本。企業應該擴寬采購渠道,實現以最低的價格購買同質量的原材料。
盡管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根本途徑是降低固定成本和變量成本。但是,在企業的具體實踐操作中,還是需要制定具體的執行方案。必須從管理角度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體系。把管理制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成本的真正降低。
3.1 建立企業成本管理監控中心
建立這個部門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成本管控和改良計劃。成本管理中心制定實施計劃和規范標準,并且把責任落實到各個部門,由成本控制中心集中管理。成本控制中心定期對每個部門成本控制情況進行總結,并與預期目標進行對比,找出落差點,分析原因,從而提出改良計劃。對于違反或者沒有嚴格執行成本控制計劃的部門或員工加以懲罰。通過這樣循環往復的分析、改進、落實、再分析的過程,達到不斷降低企業成本的目的。
3.2 降低實質性成本
企業要降低成本,簡言之就是要開源節流。降低成本實際上要降低的是單位產出的成本,而絕非只是削減費用。例如,擴大生產規模后,由于規模經濟的效益,單位產出成本將會降低。而單純地削減費用并不見得會降低單位產出成本,所以降低成本是要降低每單位產品的產出成本,理解了這個概念才能夠真正做到開源節流。把職能性費用降到最低水平;把所有權總成本降到最低水平;進一步降低企業銷售增值成本;把供應鏈成本降到最低。
3.3 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合理控制
從成本控制角度看,人的主觀動因具有巨大的潛力。通過對成本主觀動因的研究分析,可進一步啟發管理者使其在企業成本管理中得出一些新思路、新觀念。如將成本控制意識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消除人為成本無法再降低的錯誤思想,對企業全體員工進行培訓教育,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及全體員工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降低的潛力是無窮盡的,在企業內部形成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識。
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積極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職工行為規范中引入一種內在約束與激勵機制,改變企業常用的靠懲罰、獎勵,實施外在約束與激勵的機制。實現自主管理,既是一種代價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企業的生存之本是利潤,企業的大小和興衰并不能只看成本的多少、規模的大小和員工人數的多少,也不能看擁有多少先進設備、有多少先進的管理人才、擁有多大的市場占有率、產品有多大的需求量等,唯一的衡量標準只有利潤。有利潤,企業才得以生存發展,沒有利潤,企業只有死路一條。有一個普遍的公式存在于企業中:利潤=收入-成本。這個公式蘊藏著企業生存和創造財富的秘密。企業之所以稱為企業,關鍵在于極為明確的目標—— 賺取利潤,并實現利潤最大化,這也是企業家最大的使命。利潤是所有企業真實的、可支配的最終結果。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增加利潤的方法只有兩個: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
[1] 歐陽春花.我國圖書出版業成本管理研究—— 基于戰略的視角[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5).
[2] 王珊珊.成本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與研究—— 分層次雙渠道綜合確定關鍵績效指標[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1).
[3] 程志碧.政府職能與市場機制── 淺析拉薩國有企業走向市場的有關問題[J].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5,(3).
[4] 郭虹.企業社會責任:進入WTO后中國企業面臨的新問題[J].天府新論,2002,(3).
[5] 許其民.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凝聚力工程建設[J].常熟高專學報,2009,(3).
[6] 王愛華,綦好東.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F270
A
1005-5800(2010)12(c)-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