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琳 李 梁
(大連醫科大學)
完善高校貧困生認定體系的探索
◆鄭 琳 李 梁
(大連醫科大學)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貧困生比例相應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日顯突出,在此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困擾了高校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為了更好地將資助政策落實到位,本文認真研究了目前高校貧困生認定體系,針對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探索并總結,希望能夠提高貧困生認定的準確性,確保扶困助學資金使用的有效性。
高校 貧困生 認定體系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加上各省市及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再加上處在全球金融風暴的背景下,使各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問題更加突出。在此情況下,國家對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不斷加大。2007年以來,國家進一步加大了對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不僅擴大了資助的范圍和比例,還將資助金額大幅度提高,在資助工作開展過程中,貧困生認定工作直接影響到高校貧困生資助的效益,因此完善貧困生認定體系迫在眉睫。
一方面,為體現教育的公平,幫扶貧困學生至關重要,保證他們能夠與其他學生一樣具有均等的教育機會,使他們與其他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幫助他們脫貧并帶動貧困家庭擺脫貧困。另一方面,做好貧困生認定工作是保證高校資助公平的前提。隨著當前資助工作力度的加大,一個大學生如果被審核認定為貧困生或特困生,就意味著他(她)將獲得更多的獲取經濟資助的機會,所以貧困生身份的認定成為獲取經濟資助的前提和資格,因此對于困難學生的身份界定就成了高校有關職能部門的首要任務。
高校要做好貧困生的助學工作,把國家各項助學政策落到實處,真正做到不讓一個大學生因貧困而失學,就必須科學界定貧困生的范圍,確定助學政策的目標群體。貧困生的認定、評選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最困難也是最基礎的環節。如果這個環節把握不好,就難以保證助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所以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保證貧困生身份的認定公平和公正,真正為貧困大學生創造一個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在高校各種學生工作中,貧困生的認定工作不僅關系到國家助學計劃的全面實施,更直接影響到經濟困難學生的受教育情況和以后的發展。做好貧困生認定工作,一方面,可以使貧困學生順利享受到國家的各項助學政策,擺脫經濟困難的困擾,解決學習生活的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和工作中。另一方面,還可以使貧困學生體會到國家對他們的關愛,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互助的溫暖,確立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教育部門規定,家庭經濟困難,月生活費來源 (含家庭、親友及學校提供的各種資助)持平或低于學校所在地政府規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難以維持正常學習和生活開支的學生可認定為貧困生。這個看似明朗的標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迷霧重重?!柏毨А痹诒举|上是一個經濟范疇的概念,因而對于貧困學生的認證也就只能以一定的貨幣數量來進行科學的、精確的界定。但這個“標準”具有地屬性質,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標準,而“標準”又是一個動態概念,會隨著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及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化而變化。如此,用死的標準來衡量“活”的形勢顯然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目前,在實際工作中認定貧困生的程序和方法大致如下:首先必須有當地政府或民政部門開出的貧困證明,然后由所在高校認定。第一,是由輔導員或班主任根據學生的貧困申請和自己對學生的了解情況來確定;第二,是輔導員或班主任委派班干部對貧困學生進行調查,召開班委會確定;第三,是由輔導員或班主任提出候選人,全體同學投票決定。這幾種方法都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三種方法都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單一、不夠規范和完善,認定結果必然會受到諸多人為因素的影響,影響其客觀性和準確性。比如,輔導員或班主任個人對學生的個人偏好、學生個人的人際關系,等等。
在現今經濟社會,高校中出現了部分學生受到巨大利益的驅動,冒充貧困來獲取各種資助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部分學生自身缺乏誠信意識,在金錢面前價值觀發生了偏離;一是一些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門工作態度極其不負責,對貧困證明的審查不夠嚴密,甚至根本不去審查,開具的證明存在很大的“水分”,這其中就存在弄虛作假、不該資助而享受資助的情況,而一些真正貧困學生由于自卑和虛榮心理,往往又得不到資助。
“貧困假證明”的出現,反映了當代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淡薄和社會責任的缺失。因此,對貧困生認定工作要采取謹慎的態度。在對申請人提交的證明材料進行層層審核的同時,還要在學生中開展誠信教育活動,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引導其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友善、禮讓的傳統美德,使真正的貧困生受益,讓他們感受到國家的溫暖,營造一個有利于貧困生健康成長的校園環境和心理環境。
各高校要建立專門的扶困助學中心,做到機構健全、人員到位、職責明確,嚴格認定程序,從貧困生的申請、審核、公示、建檔、跟蹤調查、違紀查處等各個環節加強管理和監控,杜絕主觀操作和人為因素,對弄虛作假的學生隨時取消資助資格,并給予相應紀律懲處。同時,采取每學年定期對全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一次資格復查,并不定期地隨機抽選一定比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信件、電話、實地走訪等形式進行核實,確保認定的客觀公正性。
首先,為了準確界定學生家庭經濟貧困的程度,我們可以參照現行的教育部給出的有關貧困生認定的指導意見,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確定相應的貧困線標準,制定相對合理的量化標準,使界定高校貧困生有據可依。其次,為了真正幫到那些急需幫助的貧困學生,通過信息網絡建立起有關全國貧困家庭實際情況的網絡檔案非常必要,并且要努力做到準確、全面、動態管理,給認定工作提供一個科學規范的平臺。
[1]林炯捷.完善高校貧困生認定機制的思考[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2]李桂蘭.關于高校貧困生認定問題的思考[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3]李慶杰,劉淑娟.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探析[J].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2008,(12).
[4]張海濤,陸純梅.關于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思考[J].今日南國,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