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晉祁
(長沙師范學校外語系)
芻議幼兒浸入式英語教學模式及實現的條件
◆彭晉祁
(長沙師范學校外語系)
隨著英語學習低齡化熱潮的出現,浸入式英語教學成為家長們青睞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對浸入式英語教學的概念進行了綜述,分析了浸入式教學目標、浸入式教學課程內容、浸入式教學應遵循的原則,并提出合格的教師、教材、教法,是實現浸入式教學的必要條件。
幼兒英語 浸入式教學模式 實現條件
雖然“究竟在什么年齡開始學習英語最佳”這一問題仍然尚未找到明確答案,但幼兒開展英語學習已成為一種不爭的事實。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幼兒學習英語不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尤其在語音習得上,幼兒比成人更容易習得近似于母語的語音能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多數家長對幼兒開展英語教育的呼吁越來越高。為滿足家長需要,絕大多數幼兒園相繼開展了英語教育活動,致使英語學習的熱潮愈演愈烈,發展成為了一種不可阻擋潮流。為了吸引家長眼球,爭奪生源,各級幼兒園,無論條件好還是差的幼兒園紛紛打出“國際班”“中英文雙語教學”等口號,提倡“浸入式教學”教學理念,顯然“浸入式教學”已成為家長心中頗受歡迎的教學模式。本文從分析浸入式英語教學課程模式角度出發,重點探討浸入式教學模式實現的條件,為幼兒園真正開辦浸入式教學提供參考和評價。
浸入式(Immersion)教學是一種以外語為各學科教學語言 (除母語學科)的教學方法。它使學生“浸入”在外語環境中學習各種學科知識,從而使單一的外語學科教學與使用外語進行的各種學科知識教學相結合。在浸入式環境中,外語不僅是學習的內容,也是學習的工具,根據“浸入時間”長短,可將浸入式教學分為全浸入教學和半浸入式教學;根據浸入時間的早晚,又可以將浸入式教學分為早浸入、中浸入和晚浸入。
1965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圣·蘭伯特學區進行了第二語言 (法語)浸入式教學實驗。該實驗自幼兒園起,直至高中畢業班,取得了顯著成效。20世紀 80年代起,法語浸入式教學在加拿大各地區推廣。當前,每年有 30余萬在校學生接受第二語言 (法語或其他語種)浸入式教育。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外語教學日趨低齡化,并與各學科教學內容相互滲透。浸入式教學較好地順應了這一潮流。1997年,在我國西安開始了中國——加拿大教育合作項目“英語浸入式教學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 (幼兒園)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兒園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浸入式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浸入式教學法以現代生理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為其理論基礎,體現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要求。神經生理學家認為,人的大腦可以塑造,人在青春期前易于掌握語言技能。過了青春期,多數人的心理機能和認知圖式基本定型,對掌握語言技能不再那樣敏感和有效;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對學習第二語言態度積極。隨著年齡增長,伴隨著某種經歷而產生的想法 (如害怕說錯而羞于開口等)會對學習第二語言造成消極影響;心理語言學家認為,兒童在 6歲 (或 7歲)以前,每天都能在語言環境中自然習得某些交流技能,而不需要接受系統的指導。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語言的敏感性會逐步減弱。因此,早期浸入式教學活動能使幼兒在語言敏感期依靠特有的認知能力習得第二語言。
幼兒英語浸入式課程一般采用的是早期英語半浸入式,即讓幼兒每天浸泡在類似母語習得的全英語環境中學習,教師采用英語組織各項教育活動和生活活動,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大量接觸英語,并習得英語。幼兒浸入式課程內容以中國本土文化為基礎,兼容多元化,教學內容豐富,直觀化,形象化,情景化,游戲化,活動化,生活化、趣味化。幼兒在師生對話式和伙伴交往中快樂,自然習得英語。
通過開展有趣的活動,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孩子主動學習,大膽交流的學習動機;在全英語學習環境中培養英語直接思維能力;讓幼兒參與各種活動,促進德、智、體、美發展;幫助幼兒獲得學習策略。
按照幼兒園各個領域進行劃分,選取習得語言最重要的幼兒生活內容,建構涵蓋語言、科學、健康、藝術、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不是母語課程的翻版,但是卻與幼兒母語課程內容有聯系,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可以促進幼兒第二語言的自然習得。
>
為實現英語浸入式教學目標,研究者們推行“聽說在先,讀寫在后”的學習策略,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強調課程綜合化、系統化、活動化、情景化教學思路。
第一,要堅持全英文教學。浸入式英語課程要求教師無論在課堂,還是在課外,必須用英語組織各種活動。英語既是學習的內容,也是學習的工具。堅持全英語教學,為學生創設更多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提供更多英語輸入,減少幼兒對母語的依賴,增加幼兒無意學習機會。
第二,要注意語言形式學習與內容學習并行。這一原則體現了要將英語學習融于知識學習當中,這也是區別浸入英語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差別所在。浸入式英語教學強調英語與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整合。這些整合包括:通過英語語言課堂為其他課程教學提供素材,利用其它科目教學滲透語言教學。
第三,要提倡習得,減少學習。浸入式英語學習是以二語習得理論為基礎的,強調讓幼兒自然習得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避免有意識地教英語,而是通過創設真實情景,設計活動,讓幼兒在“做活動”中,自然習得英語。
第四,要注重教學的活動性。這一原則要求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利用幼兒的直觀思維,創設情境,布置活動任務,引導兒童參與表演、體驗、來感受英語,體驗英語,運用英語。
第五,要提倡聽說為先原則。教師要根據幼兒認知特點,語言習得規律先訓練幼兒的聽和說的能力,再培養幼兒讀寫能力。幼兒總是先獲得“聽”的能力,才開始嘗試“說”的能力。
第六,要加大英語輸入強度。加大英語輸入強度原則,要求教師不斷變化方式,盡可能在相同時間內加大英語輸入信息,增加幼兒理解和運用英語的機會。
幼兒英語浸入式教學在中國的實驗證明,全英語學習環境和習得教學模式在中國是可以實現的,但必須依賴合格的師資、科學的教材、優越的教學條件及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浸入式英語學習模式必須依賴肥沃的“學習土壤”,即需要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英語學習環境既包括幼兒學習語言的校內環境,還包括校外的生活環境。我國缺乏英語學習的生活大環境,浸入式英語學習只能通過校內課堂環境來實現。課堂英語環境的創設主要依賴于教師。浸入英語學習模式要求教師采用英語來組織各種領域活動,這對師資提出嚴格要求,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同時還必須精通幼兒教育各領域的知識。目前來看,我國能勝任浸入式教學的教師相對較少。要解決師資問題,許多幼兒園通過高新聘請國外教師來學校組織教學。外教的確可以幫助幼兒提高聽力,習得近似于母語的良好發音,但外教與孩子溝通的確存在問題,會影響孩子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一定阻礙。因此,從長期來看,實現浸入式教學主要還是依靠中國的英語教師。因此,必須加大學前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切實保證學前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復合型特點是實現浸入式英語教學的保證。
要保證第二語言的大量輸入,除了有合格的教師以外,還必須開發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內容豐富有具有挑戰性的“浸入式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必須包含幼兒教育的各個領域。可采用主題教學的形式,將各個領域的知識整合在一起,通過任務性活動、游戲、故事、表演等形式來完成。幼兒英語教學的組織形式多樣,必須符合幼兒的興趣,能充分吸引幼兒主動參加。因此,幼兒浸入式課程應當體現出課程的三性:學習活動的興趣性、學習內容的挑戰性及學習主體的參與性。
學習活動興趣性主要體現在主題的新穎、活動形式的豐富、及環境創設的真實性與形象性;學習內容的挑戰性不是指教學內容的難度,而是強調教師運用的教學策略,即如何巧妙地將語言內容與形式結合在一起,引導幼兒在認識事物,表達認識過程中玩英語,感受英語,自然習得英語;學習主體參與性主要指以孩子為中心,建立良好師生學習關系,教師通過想方設法提供活體和機會,以多種方式促進兒童交流,并對兒童的交流給予肯定,以促進兒童認知能力和第二語言能力的共同發展。
有效的“浸入式”英語教學不僅取決于專業教師的外語水平、取決于外語學習資源的豐富和學習環境的優化,同樣取決于教學方法的創新。幼兒英語教學要擺脫傳統教學模式,采用“玩中學”,“學中玩”的原則,大力發展幼兒的無意學習,著力于培養學生聽說能力。
雖然我國大部分城市幼兒園都開設了英語教育活動,但是真正能實現浸入式英語教學的幼兒園不多,除了上述條件以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制約著浸入式英語教學的發展,例如,政府支持,社會的重視程度,等等。如果浸入式教學模式能在一支專家組隊伍的指導和帶領下,必定能取得更大成就。但目前,就我國國情來看,探索浸入式英語教學的重任仍然落在幼兒園自身肩上。我國開辦浸入式英語教學早,條件優越,辦學層次高的幼兒園應當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使我國外語基礎教育水平與國際保持一致,才能真正提高我國幼兒第二語言水平,促進我國外語人才的培養。
[1]黃崇嶺.雙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2]李桂云.兒童英語浸入式教學模式的隱形課程角度解說 教育理論研究[J].2007,(09):6-8.
[3]楊文.幼兒英語教學法[M].中國書籍出版社,2006.
[4]趙薇.幼兒園第二余元的新創舉[D].上海幼兒園英語浸入式教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5]孫丹.淺談浸入式英語教學模式[J].科技信息,2005,(06).
[6]梁小華.英語浸入教學模式對兒童的意義.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4,(07):92-94.
[7]魏薇.英語浸入式教學初探.長沙大學學報,2004,(09).
[8]強海燕,趙琳.加拿大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及其在我夠的借鑒[J].比較教育研究,2000,(0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