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經濟學院 韓丹
新形勢下構建海南“大外經貿”格局對策的探析①
海口經濟學院 韓丹
本文首先介紹了海南實施“大外經貿”戰略的重要性,提出實施“大外經貿”戰略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要求,并且指出海南實施“大外經貿”戰略的條件日趨成熟;其次,分析了海南外貿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構建海南大外經貿格局的對策: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市場多元化、出口產品以質取勝、吸引外資并提高資金使用質量。
海南 大外經貿 外貿經濟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海南省商務系統積極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內積極擴大消費,對外努力穩定出口,取得積極成效。2009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意見,為了實現這個總目標,在瞬息萬變的市場面前,不能固守一計一策,一方一土,而應順應市場的變化,在全省實施“大外經貿”戰略,構建海南大外經貿格局,即“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市場多元化”、“出口產品以質取勝”和“吸引并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從而大力推動海南外經貿事業的發展。
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惟一的熱帶島嶼省份。2009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發揮海南對外開放排頭兵的作用,依托博鰲亞洲論壇的品牌優勢,全方位開展區域性、國際貿易活動以及高層次的外交外事活動,使海南成為我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目前,世界經貿發展的現狀是: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瞬息萬變、商品更新換代加快、服務更加周到、手段更靈活、多種經營相結合、重視綜合競爭能力的提高。海南省只有實施“大外經貿”戰略,發展綜合競爭力,才能實現海南成為我國與世界各國的國際經濟合作平臺這一總目標。
這幾年,海南省政府采取多項措施改善海南外貿發展環境,為實施“大外經貿”戰略,構建海南大外經貿格局提供了必要條件。
(1)建立出口退稅政策優惠機制。海南省為了鼓勵產品出口,已實行產品出口退稅,并且對不同的產品實行有差別的退稅制度。例如:初級加工的出口水產品退稅率為5%,而深加工的出口水產品,退稅率為13 % 。
(2)非關稅措施逐漸規范化。2009年9月16日海南檢驗檢疫局將擴大“直通放行”的實施范圍。目前,海南省首批8家出口企業已獲直通放行的資格。海南檢驗檢疫局將繼續推行進出口產品檢驗檢疫監管模式的改革,深化出口企業及出口產品分類管理,讓更多企業可以享受“直通放行”的政策,從而減少企業運營成本。海南外貿企業的資格認定也由原來的審批制改變為登記制,明顯降低了外貿企業的準入門檻,進一步壯大了外貿企業隊伍,推進海南外貿的發展。
據海關統計,2009年海南外貿進出口89.6億美元(含海南煉化),同比下降14.9%。其中出口19億美元,同比增長2%;進口70.6億美元,同比下降18.5%。進出口降幅比全國大1個百分點,出口增幅比全國大18個百分點,進口降幅大于全國7.3個百分點,外貿形勢總體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對東盟的貿易年內持續保持增長,2009年全年對東盟進出口10.94億美元,同比增長48.7%,其中,出口5.16億美元,增長97%。對越邊貿0.93億美元,同比增長9.8%。隨著海南省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外貿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示出來。
由于海南地處熱帶,海南的海淡水養殖業、熱帶農業、文昌雞等禽畜養殖業已成為海南本地特色產業。2007年海南在出口總量有所下降的同時,本地特色產品比重卻上升,其中羅非魚及其魚片、蝦仁等海產品及制品、水果、胡椒等熱帶農產品、家禽畜牧等動植物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出口8.66萬噸,價值2.64億美元,分別增長69.9%和60.3%,其價值占全部外貿出口總值的比重由2006年17.1%上升到2007年19.3%。此外,與海南的優勢資源密切相關的油氣化工、生物制藥、農產品加工、汽車制造、紙漿等產業對海南對外貿易的發展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海南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發展旅游業的潛力巨大。根據國務院發布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意見,海南將對外實行以“免簽證、零關稅、放航權”的旅游開放政策。海南省應抓住航權開放的機遇,進一步開發國際市場,在鞏固港澳臺游客進出境游的基礎上,開通更多的國際直達航線,與俄羅斯、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先后開通旅游包機。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大量增加外匯收入。據統計,2007年海南進出境的旅客全年共84.7萬人次,增長61.5%,旅游外匯收入超過21億元。另一方面,海南外貿企業可借助定平臺,把產品向國外游客宣傳,增加外貿機會。
從海南外貿出口的市場來看,香港是海南省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2009年1月海南出口到香港的外貿額為5592美元,占海南省全部出口市場份額的39.2%。美國、法國等其他國家和地區所占出口市場份額比重較小。
2009年海南外貿形勢總體好于全國水平的同時,該省利用外資的形勢卻較為嚴峻。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跨國直接投資(FDI)大幅下降,這對海南省利用外資影響很大。與全國相比,新批外商投資企業及實際利用降幅分別高出14.4%和24.3%。合同外資降幅大,對今年實際利用外資將產生較大影響。但在對外投資方面,2009年海南新批境外投資企業22家,投資總額2.18億美元,同比增長393.7%。
21世紀,一個地區的創新能力及其體系,將在新一輪的國際經濟競爭中起決定性的作用。海南省實施“大外經貿”戰略,構建海南大外經貿格局,將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從而從根本上改變海南外經貿發展的現狀,為迎接海南國際旅游島新經濟時代到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海南省實施“大外經貿”戰略,構建大外經貿格局,關鍵是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通過對外向型經濟資源的充分利用,進一步打破由專業外貿公司壟斷經營對外貿易的格局,外貿經營權不再是一種特許權,而僅是一個渠道。由審批制過渡到登記制,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外貿經濟活動中來。海南外貿經營主體應形成一種多元化格局。讓國有外貿企業成為“領頭羊”。從事外貿數十年的國有外貿企業,熟悉客戶,熟悉外貿規律,熟悉國際市場運作的規律,熟悉伙伴也熟悉競爭對手,同時,具有外貿方面的人才,所以國有外貿企業比其他任何企業都具有競爭力。讓外商投資企業成為一支“生力軍”。2005年1~9月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值為4.09億美元,同比增長17.1%。讓其他經濟成分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成為新的增長點。海南私營企業進出口值從2000年0.5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6.5億美元,占海南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由4%上升到18.5%。
海南省應大力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要在鞏固和深度開拓已有市場的同時,下功夫開拓海南省占有率較低的市場。隨著海南旅游業國際化的發展,今后將有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到海南來,企業應抓住這一機會大力宣傳產品,并將產品打入這些新興市場。這幾年,到海南旅游的俄羅斯游客日益增多,據統計,俄羅斯目前已成為海南省農產品的第四大出口國。海南省應大力開發俄羅斯、非州等市場。正確認識這些市場的潛力,進出口相結合,進出口同對外投資、援外、承包勞務相結合,有關運輸、金融、保險等配套服務緊跟,進行整體、綜合開拓。
海南應把保證進出口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作為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增強品牌意識,培養海南省的出口名牌產品、優質工程,樹立海南省對外經濟貿易的良好形象和信譽。大力扶持出口企業創建品牌,鼓勵企業到境外注冊商標,申請國際質量認證,取得走上國際市場更為有效的“通行證”。調整出口產品的結構,增加附加值高的產品出口,降低初級產品出口。為此,企業應加強出口基地建設,提高基地集約化、標準化水平。改進海南水產品加工技術,擴大加工生產規模,形成水產品出口加工體系。海南還應加大引進機電產品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比重,從而構建海南效益型出口產品的格局。
當前,投資是拉動我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9年海南省利用外資的形勢較為嚴峻,這與海南經濟發展很不相適應。海南省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際跨國公司投資高新技術項目,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招商項目是對外招商的基礎,海南省應選擇一批符合當地規劃、市場前景好,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招商項目。海南省可重點選擇與本地資源有關的天然氣與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林漿紙一體化、汽車制造與配件業、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作為招商項目。招商引資工作,對投資環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海南省可以實行“大通關”模式,培育一個交易機會多、審批環節少、投資成本低、服務質量高的受外商青睞的投資環境。除了進行招商引資外,海南還應吸引國外高新技術項目,進行資產重組,利用優勢互補,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海南的外向型經濟應逐漸向數字影視技術、數字傳輸、現代醫藥、汽車零部件、環保綠色產品、新型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突破,培養海南的名牌產品,促進海南外貿產業的調整。
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為海南的對外貿易創造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海南只有堅持實施“大外經貿”戰略,積極構建海南大外經貿格局,才能保證海南外貿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1] 安然,孫梁.國際貿易實務[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9,(8).
[2] 黃泰山.出口營銷實戰[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7,(1).
[3] 劉德標.外貿實務案例精華80篇[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9,(1).
[4] 笪家祥.外貿風險應對指南[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9).
[5] 劉偉奇,丁輝君.國際貿易單證理論與實務[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8).
F272
A
1005-5800(2010)08(c)-219-02
海南省教育廳資助資金項目《構建海南“大外經貿”格局的對策思考》課題(Hj200586)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