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羽
強烈的閱讀興趣是促使閱讀活動深入開展的內驅力,它是構成閱讀能力的最為活躍的因素,而要產(chǎn)生這種內驅力首先是內心的需要。林崇德教授研究發(fā)現(xiàn),在語數(shù)外三科上,學習興趣與學生成績之間存在顯著的相互關系。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成功,而這種結果又會反過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chǎn)生更大的效能,為學習提供更強的推動力量。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較沉重的學習負擔中形成自主閱讀的內驅力,讓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轉化為內心需要而主動“想學”,這將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最先突破口。正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斯卡特金所說,教師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來把教學工作由學生沉重的負擔變成歡樂鼓舞和全面發(fā)展的源泉。
筆者的做法是:培養(yǎng)自身廣泛閱讀習慣,在推薦學生閱讀書目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做到這點,首先教師自身必須要熱愛閱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廣泛的知識涉獵,那想讓學生自覺喜歡閱讀就比較困難。因為自身熱愛,所以才會廣泛閱讀,才能發(fā)現(xiàn)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并把它們推薦給學生。教師在親身感受過書籍的巨大吸引力后,學生才能更容易被你的語言打動。簡言之,你的熱愛之情才會對學生產(chǎn)生強大的感染力,促使學生和你一起熱愛閱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通過教師自身的大量閱讀,對值得導入教學的文章,教師可以及時搜尋;對時下的精妙時文、新版圖書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才能及時開出適合學生精神成長的書目。
學生逐漸產(chǎn)生閱讀興趣后,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平臺、各個時段向學生推薦書目,充分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在推薦書目前,為了使學生對這些書產(chǎn)生閱讀興趣,可依據(jù)推薦的書目中的有關內容,設置一些富有情趣的懸念,以此更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常在自習課上大聲誦讀好的片段,在講課文的過程中穿插自己熟悉的好詩歌、好文章,在課后和學生一起討論某本大家都很感興趣的書。在初始年級,可在每周有限的語文課時間中特辟出半節(jié)課向學生推介古今中外名家名著。從先哲圣人到當代大師,從《戰(zhàn)爭與和平》到《朗讀者》等,都向學生進行介紹。這一點筆者并不注重系統(tǒng)性,目標就是用自己淺近卻不乏生動的語言介紹給學生,讓他們心里除了有影視明星、球星之外,再升起幾顆璀璨的學術明星、思想明星、文學明星。當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那些影視明星、球星等的熱情漸漸淡退之后,不至于心里空空如也,精神上沒有依歸。當學生精神有所成長后,就要讓學生在心中產(chǎn)生這樣的一種意識:一個人所讀書籍體現(xiàn)了這個人的品位高低。這樣不僅開拓了學生的眼界,更主要的是幫助學生確立了一種正確的讀書觀,促使學生提升自己的讀書品位。
同時新聞出版總署經(jīng)常推薦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目,教師可以向學生有選擇地介紹。可推薦訂閱專業(yè)性強、閱讀品位高的 《課外閱讀》、《語文報》、《讀者俱樂部》;充滿青春氣息、嘹望外部世界的《讀者》、《青年文摘》、《中國校園文學》等。長此以往,全班學生的閱讀“胃口”就被吊起來,師生之間的感情也更融洽,教學效果更好。
筆者一直堅信:對語文學習而言,世上沒有絕對沒有用的知識。有了以上這些鋪墊之后,筆者就發(fā)動學生多涉獵文本。要求他們去新華書店或在當當網(wǎng)上或在家里爸媽的書柜中挑選一本自己比較喜歡的、估計自己能夠看懂的、有一定檔次的圖書自行閱讀。規(guī)定他們每天閱讀不少于15分鐘或不少于5頁,并提出閱讀的速度要求(課程標準對閱讀速度作了明確的要求: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一個學期后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慢慢地學生的閱讀趣味便基本養(yǎng)成。
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學生要開展自主閱讀,必須具備相應的閱讀技能。中國有句老話: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因此教給學生閱讀技能十分重要。當學生掌握了系統(tǒng)化的學習技能后,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就基本形成。且一旦形成,其不僅能獨立學習,而且還能獨立思考。這對發(fā)展他們的學習能力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人格、終身學習意識等都將有重大的意義。掌握了閱讀技能,也就掌握了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這樣學生就能從“想學”層面跨入“會學”層面。
如何行之有效地垮進“會學”的門檻?筆者認為: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培養(yǎng)其整體把握文本的技能,是教會學生閱讀技能的好方法。
語文教學中文本閱讀的重點在對文本的領悟。對文本的閱讀感悟首先應該是整體領悟。因為只有準確地把握整體,才能對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相反,脫離課文整體,對部分的理解將是膚淺的甚至是偏頗的。迅速、準確地把握整體也是一項最基本的閱讀能力,它直接影響閱讀活動的質量。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應先在課堂閱讀教學中開展。
如何最大限度地在課堂上發(fā)揮閱讀指導的最大效力?正所謂得法者如魚得水,無法者如瞎子點燈。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并進行有效指導。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從小學就開始的劃分段落、歸納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實際上就是在進行能力的訓練。而當今提起語文改革,許多人都認為應該全盤否定。其實,如果我們對一篇文章的基本結構都看不清楚,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最基本的意思都不能了解,憑什么說我們讀懂了一篇文章?所以這些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我們不能完全只是做這些工作,而忽略了對文章整體的感受,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
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因此我們應引導學生悟出閱讀的步驟和方法:閱讀文章應該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即從整體感知入手,然后仔細咀嚼體會,進而歸納整合,形成新的整體感知,收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具體有:引導學生思考注意文本的前后關照,統(tǒng)攝整體,注重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分散到關聯(lián);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思路層次,分析材料和中心、材料和材料的關系,分析材料使用的詳略、先后,分析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方法等等。同時不同體裁作品往往閱讀方法不同:閱讀小說要憑著故事的情節(jié),逐一追求作者要說而沒有明白說出來的意思;閱讀詩歌要進入詩歌的意境,用自己的心感受詩人的心;閱讀議論文,必須把握作者的推理和分析等。
學生會不會自主閱讀,關鍵看其能否把在課堂中掌握的技能遷移到課后閱讀。筆者十分重視閱讀技能的遷移,這種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雖在課堂閱讀教學中,但學生閱讀遷移多在課外完成,并且從方法到習慣的過程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一定要耐心持久。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國外學者研究認為,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對學業(yè)的成功非常重要。因為毫無效率的時間利用將導致倉促行事。同時應用元認知的監(jiān)控知識,讓學習者在進行認知活動的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閱讀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jiān)控和調節(jié)。主要包括制訂計劃、實際控制、檢查結果和爭取補救措施等,促使學生對閱讀活動自我體驗、自我調控,投入恰當?shù)臅r間,制訂落實相應的計劃措施。因此幫助學生制訂有效的閱讀計劃,可以幫助學生高效地利用課余時間,保證學生親近文本的時間。可根據(jù)學情適度加以調控,使其科學地、充分地利用課后時間投入閱讀,實現(xiàn)閱讀遷移。簡言之,就是使他們“能學”。
筆者的具體做法是:引導學生制訂個人閱讀計劃及小組閱讀計劃,分享閱讀資源,交流閱讀體會,并在閱讀過程中落實閱讀積累。
個人閱讀計劃主要由學生自己制訂,教師只是起到督促抽檢的作用,讓學生明白堅持每天閱讀的重要性。除個人閱讀計劃的安排外,還可幫助學生建立小組閱讀計劃。雖為自主閱讀,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必不可少,這有利于集體閱讀勁頭的持續(xù)。同時學生之間年齡、心理和知識水平相近,學生與學生在交流中最放松,最能形成真正的交流互動,有利于學生交換思想,激發(fā)創(chuàng)新,獲得更深入的理解,更多地領略他人的精神世界,增強合作探究意識,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操作也不復雜:設立負責同學,要有專人記錄,組內成員輪流做主持人,保證組內自主閱讀的完成有人負責、有人落實。同時筆者也經(jīng)常參加,把自己近期閱讀中最真切的感受與學生分享,更融洽了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如何衡量學生閱讀計劃、閱讀遷移是否到位,筆者采用檢查閱讀積累本和所讀的書籍相結合的方法。因為筆者堅信中國的那句古話: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時,做好讀書筆記,不僅使學生把收獲記下來,而且由于在寫的過程中,有讀、有思、有寫、有畫,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因而能夠有效地深化學生的閱讀興趣。可用摘錄法,筆者所教的班級,人手一本閱讀積累本,在閱讀的基礎上將作品中的好詞、諺語、格言、警句、短詩、精彩的描寫、動人的抒情、精辟的議論及精美的開頭、過渡、結尾等摘錄下來。適當引導分析其中好的語句和字詞的妙處,并寫出給你的啟示,可以從內容、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和寫作方法等多個角度分析。每精讀一篇文章就寫摘錄做筆記,學生就自然而然完成了“理解—欣賞—評價—遷移—運用”的閱讀目標,使閱讀成為真正的自主高效閱讀。久而久之,學生在習作中或自覺模仿大家的語言或貼近大家的思想,寫作能力也在逐步提升。此外還可用圈點勾畫法,用各種線條符號在自己所讀的文本上標記,讓學生養(yǎng)成精讀文章必圈點勾畫的良好習慣,這對其應試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幫助。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采用如上層層深入的策略來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相信對語文新課標所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探究式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目標的實現(xiàn)有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