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嫻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苯虝叵扔?,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人才的前提是良好的政治思想和完善的人格,只有這樣的人才才是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也只有培養出這樣的人才的教育才是有意義的教育。那么,怎樣才能既教書又育人呢?在教學中,只能是一點一點地積累,不能生搬硬套、牽強附會、急于求成,必須注重社會,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聯系學生思想認識實際來進行。具體說來,它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設計課前導語,縝密思考激起學生興趣的每一個關鍵步驟,或渲染氣氛,或設置懸念,能激起學生濃濃的興趣,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如在教白居易的《琵琶行》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一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雅客,一個江湖歌女,因為音樂,使他們演繹了一曲令人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見證了這個美麗憂傷的故事,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濕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來,一路灑下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他的青衫,也沾濕了歷史的臉龐。今天,讓我們伴隨琵琶,再次感受這個美麗憂傷的往事。”優美的語言,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把他們帶進了如詩如畫的《琵琶行》,學得如癡如醉。再如在教《孔雀東南飛》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剪切一些《梁山伯與祝英臺》電視中的部分鏡頭,營造一定氛圍,讓學生在這些鏡頭中體味主人公之間那種真摯的感情,通過梁山伯與祝英臺、劉蘭芝與焦仲卿兩對主人公的相同的感情經歷,給學生造成懸念,創設意境,更主要給學生打下深刻的烙印,激發學生急于探索造成這種悲劇的社會根源,這樣能達到藝術感染和思想教育的雙重目的。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形象在美的領域占主要地位。”電影、電視往往通過完美的藝術形象對觀眾進行真善美的教育。語文教材中鮮明的典型人物形象令人目不暇接,在講讀課文中,通過對典型人物的分析,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如《衛風·氓》中女主人公是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女性,但她沉迷于愛情,最后被氓遺棄。面對當前學生的早戀現象,抓住“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教導學生要自尊、自強、自愛、自立,結合舒婷的《致橡樹》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峨x騷》中,屈原“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州之宿莽”,一生為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奮斗,“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也”,在七雄紛爭、各國存亡的緊要關頭,希望通過變法、改革政治,使楚國強大起來的愛國情懷,以及“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對百姓深切地關懷和深深地憂慮,都可用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素質,教導學生及時自勉,為理想奮發努力,拼搏向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熱愛祖國、愛護人民。
在教學中,須注重把課文內容與學生心靈的凈化和道德的培養緊密結合?!段遗c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著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老師要抓住這一契機,教育學生如何面對挫折,堅實自己脆弱的心靈;如何珍惜母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當我用低沉、哀傷的感情,聲情并茂地解讀那段頹廢的荒原時,好多學生沉浸其中,被作者向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震撼,感受到命運的不公,更感受到生命的頑強。史鐵生那沉痛而充滿懺悔的言語講述當年他對母親的冷漠和傷害,使我想起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學生講述了母親臥床后,由于自己的疏忽和大意,造成了無法彌補的遺憾,情到深處,我哽咽難語,熱淚縱橫,那種錐心之痛的訴說、聲淚俱下的講解,學生無不動容。那深深地自責,那無法彌補的內疚,凝噎了時空,好多學生也熱淚盈眶,淚流滿面。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正好是周末,學生回家,于是留下作業,讓每個學生回去后,感受親情,回報母愛,哪怕主動掃一次地、擦一次桌,哪怕為父母盛一回飯、洗一次碗,哪怕是幫父母捶一會兒背、揉一會兒肩……讓我們的父母從內心發出微笑,感到孩子長大了!后來,我檢查作業,效果非常好,達到了教學目的。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徑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比绻硬湴磷詽M、狂妄自大是他的無知,那么他知錯改錯、嚴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批評卻是他的可愛。而海神若智者不言、大音希聲,只是無言地靜默著向河伯昭示著自己的廣博和豐富,它并不在乎河伯的自狂,也不在乎河伯的贊頌,它依舊是它,接納百河,吞吐吸納。全面辯證地分析了河伯、海神若形象后,還要進一步拓展延伸,教導學生:一個人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前進,哪怕你認為自己天下第一了,也應該學習,永葆這個第一,河伯就有這樣的內涵,如果他不去東行來到北海,那又和那個“自大”的“夜郎”有何區別呢?他雖自大,但沒停止探索、前進,正是在這樣的探索中,他才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只有不斷探索,才能不斷發現自己同別人之間的差距,然后才能進步,就像海神若一樣,只有不斷吸取,才能成其多、成其大、成其美!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情感承載文化,讓激情在教學的天空中飛揚,讓我們飛揚的激情激發學生激情飛揚;用高亢飽滿的精神、生動豐富的語言、真摯深沉的情感,激發起學生如火一樣熊熊燃燒、似水一樣洶涌澎湃、如風一樣遒勁浩蕩的激情,使學生的心靈受到碰撞,智慧得到啟迪,潛能得以挖掘。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希望我們的課堂是一種情感體驗,更是一種精神享受;是激發學生想象思考的沃土,更是引導學生快樂成長的健康樂園。我也希望我們能以自己至誠、至真、至尊、至愛的教師魅力,帶領學生走向道德光輝的頂點,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