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工商學院 謝杰 錢志芳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出現了一些網絡貿易中的問題,突出地表現為企業信用的風險。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很容易產生信用危機,在商務活動中出現了商品形象宣傳與交易商品不實、交易貨款拖欠、售后環節商品退貨換貨難的現象。一些消費者對網上銷售商信任不足,擔心其網購的商品有質量問題,質疑其付款后的貨物配送和售后服務質量等。
因此,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今天,商業信譽好壞與信用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障礙性因素,研究和解決電子商務企業的信用危機,構建合理的電子商務信用機制,具有現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信用”一詞本意是用于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信守承諾,遵守彼此約定的意思。隨著經濟社會出現商品往來貿易,信用被界定為貿易伙伴或貿易合作方之間,在涉及商品供求及經濟交往中是否遵守合同或事先約定內容的行為。它是經濟社會中應當遵循也是必須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信用就是要求合作各方信守諾言,實踐成約,以取得、保持各自的商業信任,確保商業交易雙方的利益。
電子商務貿易具有虛擬性特點,信用的重要性在這種特殊的商業模式中就顯得更加突出并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前提條件之一。如果電子商務信用缺失,商品貿易就不可能正常進行,從而導致市場秩序的混亂。因此,在電子商務活動中應該加強商業合作伙伴之間的信用建設。保持信用程度、實施信用監督、進行失信懲戒的制度關系,這就是電子商務的信用機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機制是以道德為支撐、以產權為基礎、以法律為保障的,它包含信用意識、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信用程度的衡量等內容。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商貿形式,它加速了商業信息的傳遞,提高了商品交易的效率,降低了商家的運營成本。但是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信用機制建設的滯后是致命的弱點,它不利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壯大和持續穩定,當前時期,電子商務信用機制的構建尤其必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規范電子商務交易市場秩序和市場行為的需要。在市場經濟中,經濟詐騙、商業欺詐屢見不鮮,尤其在電子商務中,一些不法分子的身份不確定性和商品品質的不確定性使得其行騙行為更加隱蔽,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例如進行身份認證和資信采集工作,以保證商務往來中的資信安全和信譽保障。
(2)保證電子商務參與各方信息安全性的需要。無論是作為企業還是個人,其信息資料的安全關系到其自身的經濟利益、社會利益,有時甚至還涉及到國家和公民的政治利益。在電子商務活動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交易各方資料的認證和信息確認,因此保證交易信息的安全不受侵犯已成為電子商務中急需解決的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的問題。
(3)確保商務業務的正常往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追求經濟利益是必然的,但在電子商務中,由于網絡是虛擬的,交易市場也要在保障信用的前提下,才能使得客戶放心地將貨款打入對方帳戶。此外,交易雙方還要按照預定的時間接到貨款或貨物,同時還有售后服務的兌現問題等,這些都要以信用風險管理為基礎。
(4)有利于提升電子商務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快捷的貿易方式,它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效率,是商業發展的趨勢。但是如果沒有解決好信用問題,就會制約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其業務拓展就會受到限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誰的信譽好、信用機制健全,誰的軟實力就強,其核心競爭力就會更明顯。因此,電子商務信用機制,必須以提升市場綜合競爭力的高度來構建。
在我國,電子商務還屬于新興的貿易行業,發展歷程短,有關機制的構建不夠完善。尤其是在信用管理方面,信用意識缺乏,信用規劃缺失,信用評價單一,法律法規保障和管理手段也相對滯后。
(1)傳統的信用意識薄弱,影響電子商務信用機制的建設。中華民族具有誠實守信、一諾千金的優良傳統,但是在現代貿易領域,由于受到傳統計劃經濟模式的影響,企業的信用基礎薄弱。在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國家的稀有資源由政府控制,企業的生產和產品分配也由國家負責,所以,企業之間很少有經濟交往,信用意識似乎沒有存在和建立的必要。這種計劃經濟下的意識影響,使得處于意識層面的信用觀念很難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來,也使當前企業和消費者在電子商務活動中信用意識薄弱,彼此拖欠貨物與貨款的情況時有發生。
(2)雖然我國在依法治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新興的電子商務領域,無論是法律建設,還是法規制度的保障等方面都還很滯后。而且一些企業的信息設備陳舊,信息化手段落后,企業內部信用管理存在很多漏洞,缺乏交易中對客戶的資信評估制度。總之,許多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由于制度的缺失,使得企業信用存在了諸多的風險,從而使得業務擴展受到限制,不但造成市場競爭力的降低,也很容易造成交易中的經濟損失。
(3)信用中介問題。我國目前的社會信用中介服務還處于初級發展時期,信用中介機構沒有采集客戶資料的法律依據,缺乏企業和個人信息的正常采集和檢索渠道,客戶信用數據庫不全,信用管理與資信評估的能力低下,不能實現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詢與信息評估服務。
(4)還有一個突出問題是電子商務行業的失信獎懲機制尚未建立,失信行為缺乏有效制約。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也是法治經濟。信用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法律的保障。然而我國正處于法治的發展完善階段,法制建設的進程,尤其是在信用法制建設方面明顯落后于經濟發展的步伐,對于一些新的經濟活動方式,還來不及有相應的法律制度跟上。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尚不足以對社會的各種失信行為構成強有力的約束。同時有法不依和執法不嚴的問題也較為嚴重,在一些失信和電子商務詐騙案件的審理中,還存在很明顯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社會上更是缺乏嚴格的失信懲罰機制,這都為電子商務信用問題的解決增加了難度。
信用機制構建的是剛性的制度措施,要通過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來實現信用建立、信用維護、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等環節。應當立足于當前信用機制的狀況,針對目前信用機制的缺失層面,從維護電子商務的持久健康發展出發,從多層面構建信用機制。
(1)實施企業信用的規范化管理。強化工商行政管理監督功能,強化企業經營許可制度,統一電子營業執照和數字標準,規范其發放程序;注重企業信息發布管理,在政府權威網站發布認證級別、信用等級、商業信息、服務條款、監督機構等信息,便于消費者查詢認證;做好電子交易中信用信息、保證金約定、電子合同的管理,切實保證交易安全;積極作好企業內部操作管理,規定嚴格的商務交易流程和操作要領,采取資信認證、程序認證的手段,建立完善的業務流程和服務體系;注重網上交易的售后管理,積極保持與客戶交流暢通,提供產品使用、維修等方面的便利服務,提升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度。
(2)培養消費者的誠信交易行為。通過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提升消費者的誠實守信觀念,引導消費主體在電子商務中誠信的積極性,樹立全社會的資信觀念。同時加強客戶信息的跟蹤,通過中介評估、企業財務報表評估等途徑,分析客戶的資信程度,形成對客戶資信的有效監督與誠信懲戒制度,引導客戶自覺承諾合同約定,保障企業的經濟利益安全。
(3)加強社會信用服務機構建設。建立以政府權威機構為主體的信用信息機構,收集相關企業和客戶資料信息,公開信用信息數據,研發出科學、規范、可信的信用評估模型,以供企業和消費者隨時查詢和評估;從規范電子商務行為、保護交易各方利益、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出發,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懲戒保證機制。應按照失信就要受到制約、懲戒的原則,加強誠信信息公布,對失信企業和消費者,應從制度層面使其受到經濟懲戒,受到社會公眾的譴責,使電子商務在誠信的經濟氛圍中健康穩步發展。
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的誠實信用機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但不能因為其艱巨而不去建立和完善。2010年我國的電子商務將進入一個空前發展的階段,亟需配套信用機制的建立,這就需要我們全社會長期地共同努力,才能為電子商務環境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
[1]王樹娟.長期借貸機制下的農戶信用機制探析[J].特區經濟,2008,(7).
[2]郭永輝,錢省三,馮媛.信用模型與信用機制研究[J].價值工程,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