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釗
(潮州衛生學校,廣東潮州 521041)
“插秧”與“拋秧”的啟示
——教學中運用“生本教育”理念的幾點體會
蔡旭釗
(潮州衛生學校,廣東潮州 521041)
教學體會;教學理念;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方式和理念。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在當前的中職學校中提倡生本教育,無疑是適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迫切要求的。
筆者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運用生本教育的一點心得體會,以求教于同仁。
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到這樣一個例子:以前插秧,農民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把苗秧插得密上加密,一般一家要花上一到兩天,付出很多勞力和物力。他們以為勞動越多就會收獲越多,但糧食并沒有因此增產。現在把插秧改為拋秧,農民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勞,可以以優美的姿勢拋出秧苗,卻獲得了豐收。
這是什么道理,怎么會出現“懶人有懶福”呢?那是因為拋秧為秧苗提供了充足的生長空間,維護了它的自然生長和自由生長的規律,提高了產量。
聯系到我們的課堂教學,許多教師也做著類似插秧密植的事情,對學生提出十分細密的要求,結果學生的思維不再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
課堂是師生生命互動的場所,教師一定要給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維。
總之,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做到“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呢?結合教學實踐,筆者提出4點體會。
2.1 糾正一個認識誤區
生本教育提倡“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剛接觸這個理念時,有些教師可能不理解,認為生本教育否定了教師的主導地位,甚至出現了不管學生、不批評學生、放任學生的抵觸情緒。通過深入學習和探討,筆者認為“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并沒有否定教師的主導地位,更不是要教師不管學生、不批評學生、放任學生。
教書與育人永遠是教師的職責。教育部近期出臺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明確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可見,在強調尊重學生、維護學生權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學校出現的“教師不管學生、不批評學生、放任學生”現象,是與教師的職責相違背的。
“以學生為主體”與“以教師為主導”并不矛盾。郭思樂教授有這樣的比喻:“產婦的確是主體,但她處在需要別人幫助的狀態,別人如何安排她,她沒有主動權。產婆既然可以安排產婦,她當然就有主導權。那么,作為主體的產婦,她在自身生產過程中,當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主動的。但這種主動性的發揮更多地在于依靠身體的自然力,或與身體的自然力反應相結合,因而我們不把這種主動當主導。”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上的“主角”,教師要給學生主動學習和思維的空間。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由原來的“演員”轉化為“導演”,做學生學習的設計者、指導者、矯正者。
2.2 更新一個教學理念
中專逐年擴大招生規模后,學生因學習目的不明確、文化基礎不扎實、學習自信心不足等而引發的厭學情緒日益突出且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這是現實,我們必須面對。這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不應再以傳統方式看待中職生。
中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是“合格教育”,不是“選拔教育”,因此,學校要努力擺脫“以分取人”、“一把尺”、“一刀切”的人才評價、選拔和培養體制。
2.3 改進一套教學方法
傳統“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學生沒有什么輕松、愉快可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教學效果有限。差等生最反感這樣的教學方式,他們談到這個問題總是叫苦,“陪坐”、“跟不上”、“聽不懂”、“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等;中等生覺得雖然課堂上能獲得一些知識,但更多的時間自己沒有很好利用,一下課那些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就又忘記了;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則認為“老師講的我基本都懂,我不懂的地方老師又沒有講透”。
生本教育提倡“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我們必須從傳統教學方法(“一言堂”、“滿堂灌”)向現代教學方法(行為導向教學)轉變,采用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行動導向教學,是以行動或工作任務為導向,由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所構成的職業教育活動。行動導向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過程,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的興趣為教學組織的起點,而且學生自始至終參與。
行動為導向教學,要求中職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應是高效的組織管理者、職業操作的教練員、有問必答的咨詢師、探索創新的引路人。
2.4 樹立科學的學生觀
教師要樹立科學的學生觀,真正對學生做到“三相信”: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得成功。
中職教師要具有“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的觀念,引導學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以及“行行出狀元”的信念。中等職業學校應該注重的是成功教育,引導中專生完成從自卑、自棄、自負到自尊、自信、自強的轉化,幫助中專生處理好“揚長避短”與“揚長補短”的關系,促進學生目標明確地發展自己,以“成功者”的心態走向社會。
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生本教育理念,正以強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影響著廣大教師,它必將掀起新一輪教學改革的熱潮。
G630
A
1671-1246(2010)22-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