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榮
(定西市衛生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我校排課困因及對策
張彥榮
(定西市衛生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排課;困因;教學管理
排課是學校的一項常規工作,也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不僅關系到學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教學效果、學生發展及教學資源的整合和科學高效的利用,而且關系到教師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學質量。為此,每學期教務工作人員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排課。筆者從事排課工作10余年,現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對排課中的困難之因、應對之策談幾點看法。
我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近幾年由于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辦學規模的逐漸擴大,在校學生人數持續增加,且近年保持在2500人以上。學校設有7個專業,40多個教學班級,此外,還與周邊幾個大專院校聯辦成人大專和成人本科班。受編制限制,我校專職教師只有96人。學校實行每周五天半(周六上午)教學制,每天7學時(上午5學時,下午2學時),每周40學時,每學時40分鐘。
由于開設的專業多、課程多、教學班級多、教學時數多,但教師數量少,這“四多一少”使大部分教師所授課程雜且課時多。有的教師每周授課30學時以上,有的教師同時教授5~6門相近課程。加之每門課程周學時一般在1~12學時,這就大大增加了排課難度。
(1)多位教師在不同時段教授同一個班級的輔導課、講座課時,這些課程與每位教師的其他課程不能重復。
(2)臨床、護理等實驗課程及計算機課程由于受教學資源和設備限制,利用同一教室或機房上課的不同班級的課程不能安排在同一時段,且一般要有3節或3節以上的連堂課,以便完成實踐教學計劃。
(3)我校二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設專項選修,需將幾個班對同一項目有愛好或特長的學生組成專項選修小組,在同一時段上課,由具有相關特長的專業教師對他們進行專項訓練。因此,要考慮多個班級的課程是否有沖突。
(4)單獨1節課的困因。因為每門課程的周學時一般在1~12學時,且單雙周不等,一個班每天的總排課數為7學時,每門課每天只排1次,一般為2學時,特殊情況排3學時。如果一個班每門課都排為2學時的偶數節時,每天必有1節課空出,并且一般在第一、三、五節。如果每天多出1學時,一周就會有7學時。這樣就會使最后所排課程全部為1學時。如果讓教授幾個平行班級同一門課的教師上課,會使其備課、授課等十分不便。
(5)單雙周課的困因。有些課程一周只有1學時,可單獨排1學時,也可按單雙周一次排2學時。如果按1學時排,遇到有空堂插入即可,但因空出的課一般都在第三節,只能調整到第一、三、五節,而這樣就會出現不合理間隔現象。如果按單雙周排,又會出現一周有課、一周無課或周課程安排不完的問題。
(6)調課的困因。在排課過程中及課程表制定后,往往會因人、因事進行調整。課表上每次課的學時一般都是按無序的1節、2節、3節安排,如果要將學時不同的課程進行調換,會很困難。
(7)個別教師因特殊情況(如兼職教師、半脫產進修教師、外聘教師、年齡較大教師)有特殊要求的,也給排課增加了難度。
以上種種困因為排課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排好課程表,靈活應對排課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困因是排課教師關心的問題。
不同層次、類別的學校因主客觀因素不同,對排課的具體要求也有所不同。總的要求是排出的課程表要科學、合理,突出專業特點,反映學校特色,符合教學實際需要。故在排課前要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制定一定的排課原則,設計出科學、有效的工作流程,針對具體情況優化排課方案。
3.1.1 優先批量固定原則 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先編排特殊課程。比如,外聘教師、科室兼職或有特殊困難的教師需固定在指定時段上的課程,體育課程的專項選修,臨床、護理等實驗課程以及計算機課程等應優先安排。然后編排課時數較多或授課門數較多教師的課程,再顧及其他。
3.1.2 專業課優先編排原則 將專業課盡量排在上午第一、二、三節,專業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及選修課編排在上午最后2節或下午時段。
3.1.3 均勻有序編排原則 對一個教師教授多個班級同一門課程同等學時的課程,堅持均勻有序編排原則,課程不能過分集中,也不能間隔時間過長。
3.1.4 多課程穿插編排原則 對教師教授多門課程的,在不同課程之間要有一定的時間間隔,穿插編排,以便教師備課和恢復體力。
3.2.1 制作教學進度表 按照實施性教學計劃精心制作教學進度表。同一專業、年級設計一張進度表,注明學期、班級、課程、學時、進度、考試課程、考查課程等內容。
3.2.2 制作學科教學任務表 將教學進度表所列各專業(年級)每班、每門課程按照所屬專業學科分配到具體學科室,由學科室主任負責各學科教師簽字,使其明確各自承擔的教學任務。此表一式2份,一份留學科室,一份交教務科。
3.2.3 教學任務匯總 將各學科教師簽名的教學任務表進行歸類、匯總,以任課教師為主,把同一教師簽字的所有課程歸放一處。在匯總表上注明教師姓名,所授課程、班級、周學時數、總學時數等。
3.2.4 制作排課總表 排課總表的左列為周,第一行是在校班級。按照教學任務匯總表上每個教師所授課程和班級,在空白排課總表的相應位置遵循排課原則、兼顧教學進度等方面要求進行有序填寫。
在排課過程中遵循排課原則,兼顧教學雙方,依據客觀條件,靈活運用“七排三方法”。
3.3.1 七排(1)考慮學生的認知生理、心理特征等,專業課盡量靠前排。(2)對于跨專業授課教師,特別是所授班級數和課時數較多的,須盡量保證各班級授課的周循環和教師周內課程平均分布。(3)考慮上課時段、師資需求、上課班級數及專選項目數等教學資源的限制因素。比如體育與健康課程只限排在上午最后2節或下午時段,故同一時段上體育課的班級數或專項選修項目數不能超過體育教師數目。計算機、實驗課編排要考慮機房和實驗室的可用限制性、教學任務的完整性,須有一定的連堂課,以便完成實踐教學計劃。故此類課程應提前編排。(4)考慮年輕教師和年老教師對于連堂課的需求傾向不同,一般年輕教師的課可連節排;年老教師要保證其體力的恢復,一般穿插排。(5)外聘教師、兼職教師或有特殊要求教師的課一般固定在某個時段。(6)根據專業及課程特點應公平排。(7)在單雙周課程的搭配和單獨1節課的處理上,一般把只有2學時和3學時的連節排。4學時以上的先看學時的奇偶數,偶數每天最少排2學時,特殊情況排3學時;奇數(如5、7、9學時)先按3、2學時或3、2、2學時或3、3、3學時排,如果剩下1學時就和周學時只有1學時的課結合按單雙排。
3.3.2 三方法(1)實物標志操作法。要使各班級課程不重復,均勻有序且合理編排,可以使用小物體作標志,即把班級按學時的多少擺放小物體,調整好位置,然后在小物體相應的位置用筆填寫課程名稱和授課教師姓名,這樣排出的課程會整齊有序,不重復。(2)排課過程留底法。排課過程中,每編排1位教師的課程,抄寫1份留底。這樣,在排課后期如果出現重復或沖突,既便于查對和調整,也為以后因人、因事調整課程帶來方便。(3)對照梳理檢查法。將編排完成的課程總表與各專業教學大綱、實施性教學計劃對照,查對其科學性;與教學進度表對照,查對其進度的適中性;與教學任務總表對照,查對其不重、不漏性;與排課各原則對照,查對其合理性。經過多遍梳理,求證無誤后提交教務科長審批,最后生成教師課程表及班級課程表。
總之,要快速、準確排課且編排科學、合理并符合教學要求,就要在排課時統攬全局,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和方法。
G473.4
B
1671-1246(2010)15-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