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蔣曉青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東廣州 510515)
淺議七年制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
王宇,蔣曉青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東廣州 510515)
七年制;醫學生;實踐能力
近年來,國內許多重點醫科院校都進行了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本碩連讀的招生與培養。七年制醫學生實習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臨床實踐能力、科研能力、發展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醫學人才。臨床實習是目前七年制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臨床高層次醫師,提高醫療質量極為重要,具有醫學教育承前(醫學院?;窘逃﹩⒑螅ㄅR床醫學繼續教育)的重要作用,其中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是重中之重。
(1)不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不知如何與病人進行溝通和取得病人及其家屬的信任。(2)七年制醫學生進入臨床前均經過基礎理論和臨床知識的學習,但沒有融會貫通,實踐能力較差。(3)不能正確定位自己在臨床工作中的地位,如既要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管理病人,又沒有處方權;不能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4)不能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以及各種臨床實踐和學習時間。(5)七年制醫學生由一名在校生轉變成一名逐漸掌握一定專業技術的臨床醫師,需要有較大的心理轉變和理性定位。(6)我院近年來在七年制醫學生培訓機制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和創新,將七年制醫學生由以前過早定科定向培養轉為先期全科多專業能力培養,實行競爭淘汰制,以增強七年制醫學生學習動力。
2.1 加強教育
2.1.1 崗前教育首先強調臨床實踐階段對于七年制醫學生將來的醫療、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作用;其次介紹醫院概況、科室編制、專業特色、組織紀律要求、規章制度等。通過培訓,使七年制醫學生盡快轉變思想觀念,迅速適應醫院工作環境。
2.1.2 綜合素質教育(1)醫德醫風教育。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與廣大病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自古以來,醫者便把“大醫精誠”奉為最高守則。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下,醫德醫風教育勢在必行。應教育醫學生遵循新的道德原則,以適應醫療服務需求及現代醫學觀念的變化[1]。(2)嚴謹的科學態度。必須使醫學生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形成嚴謹的工作作風,為他們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3)團結協作精神。讓醫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各部門、各科室及工作人員團結協作、緊密配合,才能順利完成醫療工作。
2.1.3 溝通能力培養(1)較強的溝通能力是對醫生這一社會角色提出的客觀要求。臨床醫療的實踐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一個人際互動過程。良好的醫患關系,一方面可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順利進行醫療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病人的心理和需求,認識到醫生的行為對病人心理影響的重要性,從而有利于其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2]。(2)與帶教教師溝通對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尤為重要。在多次召開的實習生座談會上,反映最多的問題是帶教教師不主動帶教。這就要求實習生具有與帶教教師溝通的能力。通過溝通,爭取到更多的動手和實踐機會,從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2.1.4 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1)理論知識準備。要求進入科室之前,認真復習相關科室常見病診療和危急重癥搶救措施等理論知識,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2)臨床基本技能訓練是培養實際工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醫院為了避免醫療糾紛,讓實習生操作的機會明顯減少。另外,一部分實習生忽視物理診斷及病史采集,過分依賴儀器和其他檢查,重理論、輕實踐,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才能更全面、系統地掌握醫學知識[3]。
2.1.5 自學能力培養必須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包括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自主學習能力決定實習生成長的速度和高度,主要體現為學習新知識和融會貫通各門學科知識的能力[4]。要主動學習、有效學習,在學習中做到自我識別、自我選擇、自我控制和自我培養。
2.1.6 創新能力培養要求初步掌握臨床科研方法,增強情報意識,掌握文獻檢索和醫學統計學技能,能夠撰寫出具有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
2.2 帶教教師教學方式
2.2.1 重視基本訓練包括醫療文書書寫、查房、病例討論、常用診療技術培訓。帶教教師應嚴格把關,對病史采集、問診、體格檢查等進行示范和指導,及時糾正錯誤,提高實習生醫療文書書寫質量。一是指導實習生書寫完整的病歷、病程記錄、交接班小結、出院小結等有關文件,并進行修改和講解;二是讓他們明確教學查房程序和正確方法,了解三級教學查房的特點,強化對疾病的臨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的理解和記憶;三是組織病例討論,在疾病病因、病理、體征采集、臨床表現、診斷、疾病鑒別診斷、物理診斷、實驗室檢查結果分析以及預后干預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訓練;四是指導實習生熟悉術前預備、術中操作和術后治療及護理;五是要求實習生熟練掌握換藥、腰椎穿刺、胸穿、膿腫引流、清創縫合等基本操作技能,強化無菌觀念和手術基礎訓練,同時指導其進行肌注、抽血、留置胃管和導管等基木護理操作訓練??傊?,要培養實習生系統化、整體化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必須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
2.2.2 加強臨床考核和管理我院對七年制醫學生采用“理論+技能”的“1+1”考核模式。每一科室實習結束后,由科室教學秘書組織對實習生進行考核,包括病史采集能力、全面體檢能力、操作及手術技能。采取面對面考核方式,要求必須達到規定的學分才能進入下一科室輪轉。
2.3 效果評價
通過以上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表現在以下方面:(1)通過考核使實習生明確了學習目的和重點,激發了學習熱情。(2)促使七年制醫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3)通過出科考核使絕大多數七年制醫學生初步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了解臨床常見危急重癥的搶救措施,使“三基”更為扎實。(4)實習生通過在臨床一線的學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臨床第一手材料,鍛煉了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
衛生人力資源是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支撐,臨床醫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則是決定醫療服務質量的關鍵因素。七年制醫學生是日后進入臨床進行醫療工作的高素質人才,加強其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可促使其成為我國衛生工作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1]劉文亮,吳洪濤,陳游,等.素質教育在七年制外科手術學教學中的實踐體會[J].實用預防醫學,2005,12(2):440~441.
[2]魏廣和,程剛,張金國.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醫學教育探索,2005,(4):262~263.
[3]黃貞杰.探討我國八年制實習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現況及對策[J].醫學與哲學雜志,2007,28(5):64~66.
[4]郭濤,潘小玲.八年制實習醫師培訓實踐與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2(1):42~43.
G421
B
1671-1246(2010)23-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