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真
(鎮江衛生學校,江蘇鎮江 212004)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成效研究
盧秀真
(鎮江衛生學校,江蘇鎮江 212004)
多元化教學模式;護理專業;解剖學
1.1 解剖學目前采用的教學模式
隨著教學改革和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目前在解剖學教學中形成了2種主體模式:一種是以“注入式”為主的直接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在知識傳授的系統性、扎實性和快速性方面有其獨到之處,是一種最經濟的教學模式,但課堂氣氛不活躍,使解剖學教學枯燥無味。另一種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間接教學模式。該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通過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但這種教學模式在知識傳授的系統性、扎實性和快速性方面嚴重不足。
1.2 多元化教學模式[1]的提出
當今社會需求的人才不僅要有系統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不斷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從人體解剖學教學目的和任務出發,依據不同章節的性質與特點、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教學條件,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綜合性的多元化教學模式[2],使學生在系統掌握解剖學知識的同時,又能夠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選擇我校護理專業061、064班112人為實驗班,062、063班111人為對照班。實驗班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均為省內統一招生,隨機分班,入學成績無顯著性差異。
3.1 多元化教學模式實施原則
根據學生綜合素質和具體教學內容以及課堂目標,選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應注意如下幾點。
(1)考慮生源的智力水平差異,宏觀把握多種教學模式的比例關系。因為我校學生都是初中畢業生,而且入學成績不是很理想,因此,注入式教學比例應大一些。在實驗教學和每章的總結課上,應在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引入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教學模式。這樣易使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就感的同時對解剖學產生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
(2)系統考慮,合理設計,具體落實。在多元化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應正確估計教師的知識體系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教學進行合理設計,制訂具體的操作步驟。
(3)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因為在中學階段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較差,因此,在解剖學教學中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利用相關解剖知識分析病例[3,4],并提出解決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解剖學的興趣。
(4)注意2種教學模式的交叉使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2種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因為解剖學教學是在實驗室進行,而實驗室的投影儀、模型、標本、掛圖等設施可以滿足2種模式的轉換。如內臟系統的教學,教師可以先通過問題式教學模式導入課程,引起學生興趣,而后運用注入式教學模式在較短時間內系統講授具體內容,最后可通過簡單的病例分析對本章內容進行總體測評[5,6]。
3.2 評價指標
實驗班和對照班成績比較見表1。經比較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實驗班和對照班成績比較()

表1 實驗班和對照班成績比較()
理論考核實驗考核實驗班對照班83.58±6.93 74.32±17.98 85.67±8.16 72.69±12.80
多元化教學模式既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充分利用教師講授,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總之,多元化教學模式是現階段一種較理想的教學模式。
多元化教學模式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除掌握解剖知識外,還應掌握護理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靈活、有效地運用2種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技能,提高教學效果。
[1]周鳳崗.建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設想心理研究和應用心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曹秋生,黃存嫦,曹欣.綜合教學法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運用[J].解剖學研究,2007,29(3):236~237.
[3]羅濤,田茂友,黃力,等.病案討論課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四川解剖學雜志,1999,7(2):111~112.
[4]張慶金,陳金緒.病例分析法在神經解剖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文選,2006,(4):78~82.
[5]余文森,連榕,洪明,等.課程與教學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6]任大勇,鄭瑋,石玉秀.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在組織與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雜志,2006,1:132~133.
G424.1
B
1671-1246(2010)23-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