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勝,高介亮,盧 霞,連紅軍,焦永明,張志賢,蔡全新
(1.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天水 741000;2.天水市衛生局,甘肅 天水 741000;3.天水市衛生監督所,甘肅 天水 741000)
天水市2009年傳染病網絡直報質量調查分析
劉芳勝1,高介亮1,盧 霞1,連紅軍1,焦永明1,張志賢2,蔡全新3
(1.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天水 741000;2.天水市衛生局,甘肅 天水 741000;3.天水市衛生監督所,甘肅 天水 741000)
天水市;傳染病;網絡直報
為及時發現網絡直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使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更加規范科學、及時有效,我市于2009年7月7~16日,由市衛生局、市疾控中心、市衛生監督所相關人員組成聯合檢查組,深入各縣(區)對傳染病網絡直報質量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全市督導檢查單位共35個,包括7個縣(區)衛生局,7個縣(區)疾控中心、7個縣(區)綜合醫院,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個鄉(鎮)衛生院。
按照《甘肅省衛生廳關于開展全省傳染病網絡直報質量督查的通知》的安排與要求,分別對各縣(區)衛生局、疾控中心、綜合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開展現場督導,檢查內容主要為2009年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部分內容涉及2008年的工作。采取現場查看資料,衛生監督人員填寫“現場檢查筆錄”、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等檢查方法。
(1)衛生行政部門。2009年各縣(區)下撥傳染病防治專項經費共44萬元,其中秦州區5萬元、麥積區8萬元、秦安縣10萬元、甘谷縣5萬元、武山縣5萬元、清水縣8萬元、張川縣3萬元。這些經費主要用于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相關技術培訓、督導檢查等,很少用于傳染病網絡直報和設備更新維護工作。2008年各縣(區)均對轄區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質量進行了督導檢查。部分縣(區)對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先進單位與個人進行了表彰獎勵,但均沒有對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落后單位與個人進行處罰。
(2)疾控中心。各縣(區)均建立了對異常監控信息的快速反應流程,能夠動態監視本轄區報告傳染病疫情信息,對報告卡的實時監測審核頻次每天達到4次以上,但大多數縣(區)缺少異常信息實際處理記錄。各縣(區)均能開展傳染病監測資料月、年常規分析,撰寫疫情動態,對轄區傳染病報告質量進行綜合評價,查找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同時能夠及時將各項分析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轄區報告單位進行書面反饋。當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或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各縣(區)均能及時開展相關專題調查。各縣(區)均組織開展了對下一級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監測資料分析利用、網絡直報系統數據統計規則等。此外,各縣(區)還能及時將衛生部下發的《手足口病防控指南(2009版)》《甲型N1H1流感防控指南》等最新文件納入培訓內容,使專業技術人員能夠盡快了解如何防控當前流行的傳染病。各縣(區)均配置了網絡直報專用臺式電腦、激光打印機和疫情報告專用電話等網絡直報設備,但各縣(區)均沒有配備專用筆記本電腦及無線上網卡。
(3)縣(區)綜合醫院。各縣(區)綜合醫院均有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本,但項目設置不太齊全,主要缺少職業、發病日期和初診或復診等基本項目。大多數醫院建立了檢驗與放射科異常信息反饋機制。各醫院均設有傳染病專門科室,由專人負責本院傳染病報告工作,配有網絡直報專用電腦、疫情報告專用電話。各醫院均制定出針對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的處理機制與流程,但均沒有針對不同時期醫院主要傳染病進行專題分析。各醫院定期對新進人員和臨床醫生組織開展關于《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等內容的專業培訓,能夠及時學習衛生部下發有關傳染病診斷、防治的相關文件。在2009年度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本中抽查傳染病病例223例,網絡直報219例,漏報4例,傳染病網絡報告率為98.2%;網絡及時報告212例,遲報11例,傳染病網絡及時報告率為95.1%;抽查紙質報告卡72例,填寫信息準確率、完整率、卡網信息一致率分別為81.9%、73.6%、69.4%。
(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有門診日志,但項目設置均缺少職業、發病日期,并普遍存在使用不規范情況,如將病名填寫為癥狀,未填寫職業、現住址等項目。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設有專門科室,由專人負責傳染病報告工作,但缺少傳染病報告自查機制。在2009年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本中抽查傳染病病例61例,網絡直報59例,漏報2例,傳染病網絡報告率為96.7%;網絡及時報告45例,遲報16例,傳染病網絡及時報告率為73.8%;抽查紙質報告卡61例,填寫信息準確率、完整率、卡網信息一致率分別為75.4%、70.5%、41.0%,卡網信息不一致主要為日期不符、病例分類不符等。
(5)鄉(鎮)衛生院。各鄉(鎮)衛生院均有門診日志,但普遍存在內容填寫不全情況。在2009年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本中抽查傳染病病例77例,網絡直報70例,漏報7例,傳染病網絡報告率為90.9%;網絡及時報告51例,遲報26例,傳染病網絡及時報告率為66.2%,沒有一家衛生院傳染病網絡及時報告率達到100%;抽查紙質報告卡71例,填寫信息準確率、完整率、卡網信息一致率分別為53.5%、52.1%、53.5%,沒有一家衛生院卡網信息一致率達到100%,卡網信息不一致主要為職業、疾病歸屬、家長姓名、病例分類、日期不符。
(1)個別縣(區)對傳染病報告管理無獎罰制度、傳染病報告管理培訓資料不全。
(2)各網絡直報單位專用臺式電腦陳舊,急需更新,縣(區)疾控中心無專用筆記本電腦及無線上網卡。
(3)各級醫療機構均存在法定傳染病漏報現象,尤以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嚴重。部分縣(區)綜合醫院未建立檢驗與放射科異常信息反饋機制,極易造成傳染病漏報。
(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本項目設置不全、使用不規范,傳染病網絡及時報告率,紙質報告卡填寫信息準確率、完整率,卡網信息一致率較低。
(5)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疫情報告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導致傳染病漏報和遲報。
(1)建議上級部門盡快制定傳染病網絡直報管理工作規范,以提升傳染病報告質量。
(2)統一印制門診日志和出入院登記本,統一設置項目,以便規范化管理及使用。
(3)衛生行政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全省范圍內的傳染病網絡直報質量檢查評比工作,獎優罰劣。
(4)統一編制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培訓教材,加強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報告管理規范等方面的培訓。
R184
B
1671-1246(2010)05-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