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紅,馮 蓉
(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5)
分娩期婦女的護理說課
張玉紅,馮 蓉
(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5)
分娩期婦女;護理;說課
母嬰護理是高職護理專業以生命周期為軸線的一門核心課程,其護理技術、保健宣教關系到優生優育,甚至關系到一個地區、國家的人口素質。母嬰護理課程主要介紹在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的婦女和胎兒、新生兒的生理、病理變化和護理,還包括心理、社會與優生優育等綜合性內容。通過學習和實踐,使護生具備母嬰護理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能夠運用護理程序對孕產婦及新生兒實施整體護理。母嬰護理課程是護理實用人體學、病因病理學、護理藥理學、護理學基礎等專業基礎課的后續課程,與臨床護理概論、成人護理、兒童護理等一起構成培養臨床護理崗位必需能力的核心課程。學好該課程可以為學生后期的母嬰護理臨床實習和畢業生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分娩期婦女的護理選自母嬰護理課程第三教學模塊(分娩期護理)中的第一教學情境(正常分娩婦女的護理),共有2個學時,是實踐課,該內容是母嬰護理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該課程對培養護生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以及職業行為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本次課在整個課程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妊娠期婦女護理的后續過程,又是異常分娩產婦護理的前期基礎課程,因此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母嬰護理課程選用了衛生部規劃教材《婦產科護理》(邊文會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年出版)。該教材結構合理,知識點全面且能較好地與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接軌。同時,我校課程組自編了相關的實訓指導用書,促進了護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培養了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該課程的學習主體是護理專業2年級的學生,在此之前其已經學習了護理實用人體學、護理藥理學、病因病理學、護理學基礎等專業基礎課程,具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且護理專業的學生大多為女生,她們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較好。但是由于缺乏臨床護理實踐經驗,因此護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欠缺。
本次課的內容為分娩的臨床經過及產程的護理,分娩過程中產婦的護理評估及護理措施是教學的重點,而分娩機制是教學的難點。
分娩過程中產婦的護理評估及護理措施中不但有較多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知識點,而且它還有利于培養護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情感,因此確定其為教學的重點。分娩機制介紹的是分娩過程中,胎頭在宮腔內進行的一系列轉動,要求護生要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確定其為教學難點。
在對護生學情和教學重點、難點進行了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本次課的學習目標。
(1)技能目標:學會觀察分娩3個產程的臨床表現,初步學會接生的護理配合;熟練進行產時會陰沖洗和消毒;能運用護理程序對分娩各期的產婦進行整體護理。
(2)知識目標:掌握產程的分期,熟悉各產程的臨床表現。
(3)素質目標: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在產程護理中表現出對產婦的同情、尊重與關愛。
教學中采用情境實訓、崗位體驗等教學模式,以母嬰護理的職業能力為基礎展開教學。本課程在開課前安排護生利用暑假到附近的醫院見習2周,感受醫院產科環境,熟悉醫院產科護士的工作流程,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1)校外實訓基地集體備課。教師帶領課程助教小組的護生提前一周到臨床教學醫院產科病房與臨床兼職教師集體備課,熟悉產科護理的工作流程。
(2)校內實訓基地集體備課。包括教師備課和護生準備。教師進行情境準備:如案例準備,產婦及產婦家屬扮演者的準備,模擬一體化產房、用物處置室及產前會陰沖洗、消毒的物品準備等。護生課前預習:了解分娩的全過程、各產程護理的要點等。師生合作準備:教師設計情境模擬的臺詞,將課程教學的重要知識點設計進臺詞里,教師和助教小組的護生進行角色分配,課前進行充分的模擬訓練。
本次實踐課,采取情境模擬、直觀演示、仿真訓練等方法實施教學。
(1)地點:實訓基地——模擬一體化產房。
(2)角色扮演模擬醫院產科護士工作流程。接診:進行入院宣教和產前檢查。了解產程進展情況:第一產程的護理(包括產程的觀察、產婦生命體征的測量、休息與活動的護理、飲食護理、排便與排尿的護理等),第二產程的護理(產時會陰沖洗與消毒、協助接產、新生兒的處理),第三產程的護理——產后2小時的護理。重點、難點的解決方法:①在第一產程的護理中,為了讓護生更好地掌握執業資格考試的知識點,我們設計讓孕婦扮演者以提問的方式與護生進行對話。如:孕婦問,護士我現在可以下床活動嗎?我能去小便嗎?這種方式能加深護生的印象,增強其對知識點的理解。把知識點以對話的方式表現出來,護生學習興趣高,印象深。②第二產程護理中,產時會陰沖洗和消毒技術是產科護理的一項重要操作技能,護生必須掌握,因此可以在情境模擬結束后留出大部分時間讓護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同時,第二產程如何指導產婦正確屏氣用力,配合接產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和優秀的視聽教材,首先安排護生課前觀看Flash和正常分娩錄像,了解正常分娩宮頸口擴張的過程、子宮下段形成的過程以及胎頭下降的方式,再在實訓室運用高級分娩模型直觀演示分娩全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及技能。③產后2小時產婦的觀察是第三產程護理的重點內容,護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分析產后2小時在產房觀察產婦的原因、應觀察的重點內容,明確應該采取的護理措施。這種啟發式教學法充分調動了護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護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護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護生分組訓練:護生4~5人為一學習小組,進行小組合作訓練。組內護生相互合作、相互監督、相互評價,共同提高。
護生經過充分的分組訓練之后,教師抽取一個學習小組進行操作展示,以檢測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啟發護生回答操作目的、注意事項以及在操作中如何表現對產婦的關愛。
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還依賴于教學資源,我們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校內外實訓基地開展教學活動,以強化護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分娩期護理相關的理論課教學全部在多媒體教室進行,護生課前在多媒體教室觀看教學視頻,熟悉分娩全過程的處理及護理措施;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形象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前帶領課程助教小組的護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集體備課,熟悉醫院產科的工作過程。校內實訓基地不僅提供了上課所需的環境和設施,同時也為護生課后操作實訓提供了場所,從而使護生的動手能力有所提高。本次課的學習指導,相關的執業資格考試習題已經全部上傳至我校精品課程網站,這為護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此外圖書館藏書豐富,可供學生查閱相關資料。
課程組現擁有一支職稱和學歷結構合理、業務素質高、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專兼教師結合的教學團隊,這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學評價采用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安排護生進行實訓,教師及助教小組護生現場進行指導。護生相互合作、相互監督、相互評價,同時完成課程實訓報告手冊,學期末再對其進行實踐技能的考核。
G420
B
1671-1246(2010)22-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