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英,曹心芳,張 琳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淺談我校護理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
馬俊英,曹心芳,張 琳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結合我校護理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論述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的建設和規范化管理。高校實訓基地建設應在起點、標準與發展方向上謀求與國際接軌,在硬件設施上采用最新的科學技術,在管理上力求規范化、制度化。
護理實訓基地;建設標準;規范化管理
高職高專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有較強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創造良好的實訓條件是適應新形勢下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培養的重要保證。我校護理實訓基地被批準為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在原建設投入470萬元的基礎上,利用中央財政支持300萬元資金進行了擴建,同時對實訓基地強化管理,充分發揮基地的作用,使學生及相關行業人員在實際訓練中得到鍛煉,有效培養了學生及相關行業人員專業基本技能和職業素質,實現了服務于學生、服務于社會的目的。
1.1 指導思想
1.1.1 仿真性 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按照崗位群對基本技能的要求,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和綜合素質培養。
1.1.2 先進性 緊跟護理專業發展前沿,緊貼護理職業崗位第一線,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學到和掌握本專業的先進技術。
1.1.3 綜合性 在內容安排上不僅涵蓋護理專業的核心技術,而且包含與護理專業相關的技術,使學生得到職業綜合素質的全面培訓。
1.1.4 開放性 不僅能承擔校內全日制學歷教育基本技能實訓,而且能為社會提供相應的培訓服務,使護理實訓基地服務于社會。
1.1.5 通用性 在總體設計上滿足資源共享,建成集教學、崗位技能培訓、技術服務為一體的護理實訓基地。
1.2 護理實訓基地建設標準
1.2.1 建設目標 具體建設目標是:環境適宜、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管理規范、特色鮮明。即成為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和實踐技能培養以及護理專業師資培訓的基地,是學校與醫院資源共享的基地和校內教學與醫院實習相結合的紐帶,是面向社會的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和國際護理職業教育合作與交流的平臺。
1.2.2 建設要求(1)完善實訓基地硬件建設。擴大護理實訓基地面積,增加設施,新開設模擬手術室、模擬產房、婦科檢查室、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嬰兒沐浴室等實訓室,開展專科護理崗位培訓。
(2)建立網絡化管理平臺。建立實訓基地網站,逐步豐富和完善基地網站,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網絡資源,實現規章制度、設備物品、實訓場地、教學安排、人員考核等的網絡化管理。
(3)健全管理機制,實施分層管理。護理實訓基地設主任1名,下設基礎護理實訓組、專科護理實訓組、急救及重癥監護實訓組,實訓室、實訓設備、實訓教學分塊管理,各負其責,主任負責教學工作的安排和全面協調。
(4)加強實訓教學團隊建設。制定實訓教學團隊“專兼結合,兼職為主”建設方案。加強對實訓教師的培養,安排專職教師以短期、長期或不定期的方式下臨床,以提高實訓教師的教學和管理水平。加大實訓教師集體備課的力度,開發模擬情景實訓項目,使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提高實訓教學效果。
(5)增加實訓課時,強化操作訓練。護理實訓基地每年承擔6 000多學時的實訓教學任務,護理學基礎、急救急重癥護理等課程理論與實訓比例達1∶1.33,護理訓練用物每5名學生1套。①第四學期開展畢業實習強化訓練,內容為臨床常用的基礎護理技術、專科護理技術30項。②改革護理操作考核方法,設置融合多項操作的整體護理病例,學生隨機抽一份病例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臨床實習。③定期舉辦各項技能比賽,強化學生專業技能。
(6)實訓教學改革。通過改造多媒體示教室,建立示教回示系統,使護理技術操作能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與手段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和實踐技能。開設模擬情景綜合訓練項目,通過實際病例、集體備課、集中訓練,開展模擬情境教學。在訓練過程中,讓學生不斷思考、討論、質疑,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利用仿真條件,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根據高職高專培養較強人文素質、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在護理實踐教學中,處處滲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成立護理禮儀協會,以少帶多、以點帶面,規范學生的護理職業行為。在護理實訓基地張貼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護理發展史、禮儀規范等,通過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和職業責任感。
(8)積極拓展社會服務職能。舉辦急救護理、重癥監護、助產培訓班;開設校際選修課,對兄弟學校學生進行四大急救技術和心肺復蘇術培訓;舉辦護理臨床帶教教師培訓班,提高教師帶教能力和水平。通過以上措施充分發揮護理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職能。
(9)開發實訓教材和基地培訓項目。根據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技能型護理人才目標和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組織編寫《臨床護理實踐技能》實訓教材。根據臨床需要,開發綜合性實訓項目,把操作項目、疾病告知與具體病例相結合,把各單項技能訓練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訓練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應急能力,強化學生的整體護理觀念和服務意識。根據社會需要在原有培訓項目基礎上有計劃地開展禮儀、疾病告知程序等項目的培訓。
2.1 儀器設備規范化管理
儀器設備是實訓教學的物質基礎,其管理、維護的好壞直接影響它們的使用壽命和實訓教學效果,因此,各實訓室應在設備的保管、使用、借用、維護等方面進行規范化管理。
(1)做好儀器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工作。每臺儀器設備由專人管理,并做好備案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按照實訓區域落實到實訓管理教師,責任到人。管理教師負責此區域的衛生、儀器設備的管理。實訓基地設立一位賬目管理員,負責實訓基地儀器設備的總賬目管理,賬目管理員和各區域管理教師清點儀器設備后建立分賬,共同簽字為證。
(2)每一個實訓區根據分賬建立一套完整的物資設備檔案,對新到的儀器設備,特別是貴重的要注明其名稱、編號、生產日期、購置日期、生產廠家、價格、主要用途、保管人等。投入使用后,要做好儀器設備各項運行檔案記錄,如每次使用的時間、使用人、運轉狀況、使用效果等。
(3)對使用年限較長的儀器設備,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查,檢查它們的使用狀況、使用效果等,并做好記錄存檔;對需要進行維修的儀器設備,及時申報,建立儀器設備維修檔案,記錄維修的原因、時間,維修后的使用狀況等。
(4)對使用年限過長,儀器已經老化、過時,各項技術指標和性能已達不到使用要求,且又無維修價值的儀器設備,應予以報廢,并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報廢申請。
2.2 實訓教學人員規范化管理
實訓教學人員規范化管理,是實訓教學的核心問題。實訓教學人員的職業素質與業務水平,以及政治表現、法律觀念、行為方式、語言方式等多方面的非業務因素,都會影響實訓教學效果。
(1)在工作中注意培養實訓教師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并制定詳細的實訓指導教師職責及考核細則,充分利用教師職責和考核細則實行有效管理。
(2)合理配備實訓教師。通過提高實訓教師的學歷層次,明確工作職責,使他們不斷適應實訓教學的要求;同時利用教研活動、老教師帶新教師、業余時間組織生動活潑的實訓示范課等方式,提高實訓課教學質量。
(3)培養實訓教師的超前意識,使他們不斷更新專業知識,熟悉該領域的發展方向,及時調整實訓內容,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選派實訓教師到其他高校先進的實訓室學習,到臨床一線學習,開闊眼界;要求實訓教師熟練掌握所管儀器設備的各種使用方法及操作技能。
2.3 實訓教學規范化管理
(1)實現實訓室網絡化管理。實訓中心設立一位兼職信息管理員,負責把實訓基地的信息及時公布到校園網上,如實訓計劃、內容、項目、任務、功能等,實現網上查詢,為教師和學生及時了解實訓室情況提供方便,同時為實訓室的對外開放使用、充分利用實訓室資源創造良好條件。
(2)建立健全實訓室管理規章制度。實訓教學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動手和動腦相結合,以學生動手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實踐性教學。它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其組織管理比課堂理論教學要復雜得多。因此,做好實訓教學的規范化管理尤為重要。我們依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規程》,建立一系列規章制度。嚴格要求學生進入實訓室的行為,必要時采取獎懲措施;建立實訓室評估指標體系,實施實訓室評估制度,以評促建、邊評邊建、評建結合。以嚴格而有效的規章制度實現實訓室的規范化管理。
綜上所述,實訓教學作為高校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其質量的高低是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實現實訓基地規范化管理關系到實訓基地的工作質量和學校發展的大局。因此,應建立一套科學的實訓教學管理體系,實行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和科學化管理。
G482
B
1671-1246(2010)09-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