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彥輝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 蘭州 730050)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評估及應對策略
牛彥輝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 蘭州 730050)
分析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評估的形式及價值取向、評估在辦學中發揮的作用,并提出應對策略。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評估;策略
評估是依照一定的標準對評估對象的活動作出價值認同和判斷,以實現對評估對象活動的干預。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經歷了如下4種評估形式的變化。
1.1 辦學水平評估
辦學水平評估是依據我國教育部制定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估指標體系》,從辦學方向與質量效益、基礎條件與合理利用、規范管理與改革創新3個方面,利用15個二級指標條目和39個三級指標條目的內涵及標準,對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辦學水平進行全面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省部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合格中等職業學校。通過評估干預促進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引導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健康發展并較好地履行社會職能。
1.2 專業設置評估
專業設置評估是依據省衛生廳、省教育廳制定的《中等衛生學校專業設置評審指標體系》,從辦學基礎條件、基礎學科條件和專業學科條件3個方面,利用13個二級指標條目和39個三級指標條目的內涵及標準,對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開設的或擬開設的專業進行評審認定。根據評審結果認定省級示范專業、骨干專業、合格專業和不合格專業。通過評審認定確定示范專業和骨干專業的示范帶頭作用,指明合格專業的發展方向,提出不合格專業的整改措施,以促進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專業建設和特色辦學。
1.3 重點專業評估
重點專業評估依據省教育廳制定的《重點專業評估指標體系》,從專業設置、專業師資、教學設施、教學管理與改革和質量效益5個方面,利用13個二級指標條目和47個三級指標條目的內涵及標準,對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開設的特色專業或品牌專業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國家級重點專業、省部級重點專業和市級重點專業。通過評估干預進一步發揮重點專業在一定的區域的示范作用,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4 信息化建設評估
信息化建設評估是依據省教育廳制定的《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從硬件環境建設、軟件環境建設、教學應用和學校管理4個方面,利用9個二級指標條目和27個三級指標條目的內涵及標準,對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進行全面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指導中等衛生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促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2.1 促進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遵循教育規律辦學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評估是一種促進學校內在規律和社會要求有機融合的運行機制。評估指標體系是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辦學的“指揮棒”,學校只有按照評估指標體系的內涵辦學,才能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學校只有堅持按教育規律運行和發展,才能保持這種運行和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通過評估,促使各級主管部門重視和支持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促使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自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按照教育規律進一步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2.2 促進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遵循市場規律辦學
職業教育的本質是就業教育。為此,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評估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新理念,引導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按照市場需求辦學。通過評估,促進社會更加重視并理解衛生職業教育;促進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堅持“醫療衛生服務工作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原則,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進一步深化以就業為導向的衛生職業教育改革,在招生工作、專業設置、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上突破常規、開拓創新,不斷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以“出口”拉動“入口”,增強辦學活力。
2.3 促進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關注“特色辦學”
評估主要從2個方面考察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一方面是從總體上考察學校是否確立了與時俱進的職業教育新觀念,具有主動適應社會和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辦學思想和能力;另一方面考察學校是否建立了符合醫藥衛生行業發展規律的自主、有特色、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以促進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展示自身的辦學特色。通過評估,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根據自身辦學優勢,結合當地實際,在規模、結構、質量、效益方面進一步協調發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功能辦學,構建全方位的特色辦學新格局,積極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嫻熟操作技能的技能型、服務型高素質勞動者和初、中級專門人才。
2.4 促進中等衛生職業學校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評估的指導方針是“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其目的是幫助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通過“評”和“建”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在評估過程中,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都不同程度存在師資隊伍建設與衛生職業教育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為此,通過評估,使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為中心,以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重點,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師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將“雙師型”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和目標要求,促進教師從理論型向“雙師型”轉變,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步伐,提高中等衛生職業教師的整體素質。
2.5 促進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提升文化品位
文化是學校之魂。評估引導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構建開放的組織文化,促進學校形成自重自立、自我約束、開放創新的機制,形成自識、自主、自覺和自律的文化氛圍;評估有利于學校突破傳統,追求崇高的理想,拓展“立足現實、適應社會、放眼未來”的思路,從而促使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文化不再只是組織記憶的產物,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和創新的產物。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評估是政府轉變職能,加強宏觀監控,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需要。《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建立職業教育工作定期巡視檢查制度,把職業教育督導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加強對職業教育的評估檢查。”因此,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評估是促進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必須積極應對,切實發揮評估的導向和促進作用。
3.1 科學定位評估,凸顯職業教育新理念
科學定位評估是評估作用發揮的認識論基礎。目前,部分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對評估的定位理解還不全面、欠深刻,仍表現出較濃的功利色彩,存在違背教育規律的做法,如有的學校為評估不惜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有的學校“以評代建”,把評估當做“整材料”;有的學校在爭創“國重”或“省重”目標的驅使下,大做表面文章;有的學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暴發戶”心理,把評估視為促進“跨越式發展”“超常規發展”的機會,急起直追的熱情代替了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尊重。所以,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評估定位于引導學校及學校教職員工提升學習能力、發揮主體功能、改進運行狀況,擺正評估與日常教學工作的關系,做到以評估促工作、工作保評估,推動學校辦學能力建設和文化建設。
3.2 完善評估組織,形成良好評估文化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評估仍處于初級階段,營造濃厚的評估氛圍,建設良好的評估文化是當務之急。因此,學校在評估過程中必須成立評估工作領導小組,具體領導和安排評估工作,并制訂評估工作計劃,使評估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與此同時,正確認識評估過程以教育行政部門為主導的合理性,按照教育規律辦學,圍繞培養目標改進和加強各項工作。另外,對評估要有耐心,充滿信心,對于評估過程本身存在的技術問題與不足之處要寬容,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評估工作,形成良好的評估文化。
3.3 明確評估內涵,全員參與評估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要科學、全面地理解評估指標體系的內涵,既要理解評估指標體系中的硬指標,更要理解軟指標。在評估指標體系中包含很多軟指標,主要評價學校是否有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否重視人才培養,是否重視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學校的戰略發展定位是否準確;學校在技能型、服務型高素質勞動者和初、中級專門人才培養方面有什么舉措,在教學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努力等。所以,評估最終、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學生,所有評估指標體系都是為保證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目標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而建立的,是讓學生能夠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最好的教育環境,以及得到學校正確教育思想的指引。為了充分發揮評估的導向和促進作用,在評估過程中必須根據評估指標體系的內涵要求,將三級條目分解到各科室及各專業學科(或教研室),由各科室科長(主任)及各專業學科(或教研室)主任牽頭,依據評估計劃和評估實施方案,全面進行自評,并對自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整改,堅持邊評邊改、邊完善、邊提高的原則,既注意用評估指標體系對照檢查,又注意把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納入科學化、規范化的范疇。
G40-058.1
B
1671-1246(2010)09-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