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麗
(黑龍江省林業衛生學校,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構建充滿激情的語文課堂
桂 麗
(黑龍江省林業衛生學校,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教師從營造和諧氛圍、激情導入新課、激情感悟作者、激情親近文本、激情朗讀華章等幾方面構建激情語文課堂,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教學質量
語文是一門極富思想、極富人文精神、極富激情的學科。教材中文質兼美、詩情畫意的文章,字里行間汩汩流淌著作者情感的清泉,生動形象的語言應使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可如今,學生早已習慣了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對知識點的講解,習慣了對一個個文質兼美的文本進行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寫作特點的分解與剖析,習慣了做一道道選擇題、簡答題,致使語文課變得了無生氣,甚至索然無味、死水一潭。那么該如何構建符合教學實際需要的“激情語文”教學模式呢?筆者體會如下。
有道是:“親其師,信其道。”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總是一副冷若冰霜、波瀾不驚、毫無生氣的面孔,師生之間沒有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其結果只能是教師“自得其樂”,其“收獲”便是學生的漠然。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把,一扇急需開啟的大門。教師的責任就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用心靈去溝通心靈,用興趣去激發興趣,用智慧去啟迪智慧,用情感去點燃激情。教師對學生的熱情,能拉近彼此之間的心靈距離,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因此,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只有師生之間平等,學生才能向教師袒露胸懷,才能營造生動、和諧的學習氣氛,才能最大限度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
教師對學生不僅具有主導作用,還有情感的感染作用。講課的導語設計十分重要,充滿激情、引人入勝的導語極易使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文章基調,感情投入地“導”,給學生一把理解文章內容、進入意境的“鑰匙”,形成“雙向投入”。
如在講解老舍《我的母親》一文時,筆者曾滿懷激情地作了如下導語設計:“親子之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同學們,說到‘母親’這兩個字,你們會想到用什么詞語來形容?是啊,我們會想到慈祥、勤勞、無私等。正如歌曲中所唱的,母親‘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母愛就像貼身的背心,時時刻刻溫暖著我們的心。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兒女還沒來得及報答母親,母親卻永遠地離去了,這怎能不讓人傷心?不讓人懷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親在北京去世了,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飽含血淚的筆寫了《我的母親》來回憶自己的母親,抒發自己對母親的懷念!”這是本學期的第一堂課,正是學生思念家鄉、思念父母之時,作品的主題與他們此時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他們的激情被點燃了。
語文文本的激情之流來自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之源。只有借助于對作者的了解,把握作者人生閱歷中蘊藏的情感因素,才能由“知人”而“動情”,才能將語文的激情轉變為學習的激情,進而營造出“激情語文”課堂所需的良好氛圍。屈原的愛國、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憂患、蘇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知其人,才能使我們穿越時空,品嘗道道情感佳肴,感悟到作者的情懷。
在講授《寶玉挨打》一文時,筆者將曹雪芹的身世及創作《紅樓夢》的過程詳細地向學生進行了介紹,使學生對這部“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原作有了更大的期待,產生了迫不及待欣賞文本的熱情。
語文的激情,是生長于文本之中的。親近文本,是構建激情語文課堂的基礎環節。因此,要尋找并發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只有當我們的心靈與這些情感因素碰撞而迸發出靈感的火花時,語文的激情才能被煥發。
教學時不要讓學生感到閱讀就是為了回答問題和做“條塊”式的分析,而要讓他們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一種美,是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還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美的欲望,而后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知識。這樣一來文字表面的意義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領悟,文字背后的深層情感才能在思維的逐步深入中得以顯現,構成“激情語文”的各個要素,在學習過程中一點點被捕捉、被發掘出來,學生的情感才能被自然、被人類活動、被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畫卷“激活”,課堂才能因為“情動”而擺脫死氣沉沉的狀況。
在中職衛校很少能聽到語文課堂上像小學課堂上那樣的朗朗書聲。其實,精美的文章只有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反復朗讀,才有可能獲得某種情感體驗。因為朗讀能把無聲的語言轉變為有聲的語言,這是對文字信息的再創造。情意盎然的朗讀,或使人凝思靜想,心馳神往;或使人激情澎湃,蕩氣回腸。學生讀書一旦進入角色,久而久之,便會有所發現、有所頓悟。
如講授舒婷的《致橡樹》這首感情濃厚的詩時,如果不斷地去分析詩歌的內容:這句詩有什么含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效果可想而知。再好的課文,如果教師講解時缺少了情感,則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筆者一遍遍地與學生一起誦讀,語調時而舒緩、時而激越、時而堅定,成功地點燃了學生情感的火花。在誦讀中,學生被女詩人平等、獨立的愛情觀深深感染。因此,語文教師在授課時要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情感有一種“高峰體驗”,這樣語文課才能變得美妙無比,語文學習才能變成一件愉快、幸福的事情,這也是返璞歸真的教學藝術。
其實,構建理想的“激情語文”教學模式最重要的環節還是教師自身的“激情”構建。教師的激情是建立在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不斷豐富閱歷、提高修養、認真備課、充滿自信、注重授課藝術等方面。
總之,一堂好的語文課,需要教師充滿激情于文本,洋溢激情于課堂,點燃激情于學生,讓學生始終沐浴在情感的河流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G424
B
1671-1246(2010)09-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