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 樺,龍麗霞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50)
輸卵管妊娠藥物保守治療的應用效果
欒 樺,龍麗霞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50)
目的探討氨甲蝶呤聯合米非司酮在輸卵管妊娠保守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我院近3年納入入選標準的152例輸卵管妊娠患者隨機分為甲、乙2組,甲組給予氨甲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乙組單用氨甲蝶呤治療,比較2組療效。結果甲組成功率86.8%,乙組成功率69.7%,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成功患者甲組血β-HCG轉陰時間與乙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2組毒副反應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氨甲蝶呤聯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輸卵管妊娠的效果優于單用氨甲蝶呤。
輸卵管妊娠;保守治療;米非司酮;氨甲蝶呤
輸卵管妊娠是婦科常見急腹癥,近年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隨著早期診斷水平的提高,使藥物保守治療成為可能并演變為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目前,應用的藥物以單用氨甲蝶呤為主,成功率在 71.4%~84.5%之間[1]。為進一步提高保守治療的成功率,我們采用氨甲喋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輸卵管妊娠,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婦科住院,采用保守治療的輸卵管妊娠患者152例,均經血β-HCG測定結合陰道超聲確診,部分結合診斷性刮宮確診。
1.2 入選標準[2]
(1)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無明顯內出血征象;(2)血常規、肝腎功能正常;(3)血 β-HCG≤2 000mIU/ml;(4)附件區包塊≤4cm,子宮直腸窩液體少或無;(5)患者同意并自愿接受保守治療。
1.3 分組
將符合標準的152例患者隨機分為甲、乙2組各76例。其中甲組年齡(28.4±2.3)歲,妊娠次數(2.8±0.7)次,停經周數(6.7±1.8)周,體重(53.0±5.7)kg;乙組年齡(27.9±2.3)歲,妊娠次數(2.7±0.9)次,停經周數(6.5±1.6)周,體重(52.8±6.5)kg。治療前血 β-HCG 水平:甲組 312~2 000mIU/ml,平均(1 563.0±23.0)mIU/ml;乙組 281~2 000mIU/ml,平均(1 531.0±35.0)mIU/ml,2 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4 治療方法
甲組給予氨甲蝶呤20mg,1次/日,肌注,連用5天;同時口服米非司酮25mg,2次/日,共5天。乙組給予氨甲蝶呤20mg,1次/日,肌注,共5天;同時口服安慰劑1片,2次/日,共5天。
1.5 監測指標
(1)嚴密監測患者血壓、脈搏,觀察腹痛、陰道流血及肛門墜脹等臨床表現。(2)血β-HCG水平:服藥后第5天和第8天測血β-HCG,如果呈下降趨勢,以后每周測β-HCG,直至降至正常范圍。(3)B超:服藥后第5天和第8天行陰道B超檢查,密切監測盆腔包塊大小變化及腹腔內出血情況。(4)同時觀察記錄藥物的毒副反應。
1.6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1)治療后血β-HCG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2)B超提示盆腔包塊縮小30%以上或消失,孕囊萎縮,盆腔積液減少或消失;(3)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符合上述3項為治愈。失敗:(1)在保守治療過程中輸卵管破裂內出血而急診手術;(2)血β-HCG不降或持續升高;(3)包塊不縮小反而增大;(4)腹痛反復發作,原有內出血增多;(5)治療期間出現胎心管搏動。符合上述1項為失敗。
1.7 統計學方法
數據及結果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治療效果
甲組治療76例,成功66例,成功率86.8%;乙組治療76例,成功53例,成功率69.7%,2組治療成功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甲組血 β-HCG 轉陰需(14.6±6.8)天,乙組需(23.9±8.1)天,2 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 毒副反應
惡心、嘔吐發生率甲組18例,占23.7%;乙組16例,占21.1%,2 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另外,2 組均有 3 例發生轉氨酶升高,甲組1例出現口腔潰瘍,2組均無骨髓抑制發生。
近年來,隨著臨床診斷水平的提高,異位妊娠的早期診斷率也不斷提高,隨之使藥物保守治療成為治療此病的一種趨勢[3]。目前,異位妊娠的藥物保守治療廣泛應用氨甲蝶呤[4],國外一些文獻報道成功率在71.4%~84.5%之間[1]。為了進一步提高成功率,學者們開始嘗試用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5]。米非司酮是一種具有甾體結構的抗孕激素藥物,其作用使蛻膜、絨毛組織變性,促使黃體生成素下降,黃體溶解,使依賴于黃體的胚囊壞死,導致流產。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機制與其抗早孕機制相似。但是蘇放明等[6]研究認為,輸卵管內孕激素受體的含量遠遠低于子宮內膜,只有高濃度(總量2 700)的米非司酮才能與體內的孕酮競爭輸卵管上的孕酮受體,用宮內早孕藥物流產的劑量治療異位妊娠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大劑量會損害腎上腺功能、肝腎功能。氨甲蝶呤為葉酸拮抗劑,可抑制細胞內DNA合成,從而抑制滋養細胞的生長,導致滋養細胞死亡。根據這2種藥物的藥理作用,考慮聯合應用保守治療異位妊娠可起到協同作用,提高成功率。故本研究以單用氨甲蝶呤為對照,觀察氨甲蝶呤與米非司酮聯合應用的效果,結果聯合治療成功率為86.8%,高于單用氨甲蝶呤69.7%的成功率,且在縮短血β-HCG轉陰時間及異位包塊縮小、消失時間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與文獻[7]的研究結果基本相似。考慮異位妊娠的特點,輸卵管妊娠時輸卵管蛻膜反應一般不明顯,米非司酮的作用機制加速了異位絨毛的壞死,加上氨甲蝶呤抑制滋養細胞的生長,兩者可起協同作用,提高了治療異位妊娠的成功率。
本研究發現其毒副反應并未因加用米非司酮而增多,2組惡心、嘔吐等癥狀發生率各為23.7%、21.1%,雖然甲組高于乙組,但2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轉氨酶升高各3例,甲組1例出現口腔潰瘍,2組均無骨髓抑制發生,說明氨甲喋呤配伍米非司酮并不增加保守治療輸卵管妊娠的毒副反應。
另外,在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有腹痛癥狀,有些較劇烈,可能為輸卵管妊娠流產的出血刺激腹膜所致,大部分可緩解。但一定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血象以及腹腔有無內出血,同時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減少手術干預。對血β-HCG下降緩慢、附件包塊較大的患者,必要時可重復給予米非司酮及氨甲喋呤治療,也可提高成功率。
[1]Oudleg PS,Heard MJ,Sangi Haphpeykar H,et,al.Characterizing ectopic pregnancies that rupture despite treatmeat with methotrexate[J].Fertil Steril,2004,82(5):1374~1378.
[2]樂杰.婦產科學[M].第 6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3]岳曉燕,周應芳.輸卵管妊娠治療現狀與趨勢[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18(3):150~153.
[4]常立達.異位妊娠診斷和治療的新進展[J].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1994,21:250~252.
[5]范麗霞.米非司酮終止妊娠的臨床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 6,15(15):2129~2131.
[6]蘇放明.米非司酮治療未破裂型異位妊娠劑量的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3,11(3):1629~1631.
[7]杜經英.MTX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異位妊娠34例分析[J].安徽醫學,2002,2(23):41~42.
R714.22+1
B
1671-1246(2010)09-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