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玲
(華中農業大學 黨委統戰部,湖北 武漢 430070)
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能力建設,是民主黨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結合我國社會發展實際做出的一項重要抉擇。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明確要求,要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參政議政作用。[1]加強參政議政能力建設已成為一個重大的課題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我們去研究、去探索、去提高,以適應新形勢、新階段發展的需要。
(一)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
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各民主黨派接受中共的領導,參政黨的參政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執政黨執政能力的水平。因此,參政黨的參政能力建設不僅僅是參政黨自身建設的需要,還是執政黨執政能力建設的需要。具體而言,提高民主黨派的參政能力,有利于執政黨執政理念的創新,有利于健全執政黨的執政體制,有利于執政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有利于擴大執政黨的執政資源。
(二)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民主黨派更好地履行參政職能。
民主黨派的基本政治職能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政治協商。特別是參政議政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民主黨派發揮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民主黨派最基本、最重要、最具本質性的職能,是參政政黨功能和作用的集中體現,是體現民主黨派整體素質的重要標志,也是廣泛調動積極性和智慧的有效方法,因此,參政議政是衡量參政黨政治價值、工作績效的重要標準。參政黨只有參政為民,積極地參政議政,服務社會,才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才會為人民所認可。
(三)有利于進一步推動我國政治文明建設。
民主黨派是中國政治體制內的政黨,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主體之一。在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過程中,民主黨派負有支持配合和幫助共產黨、提高執政能力的義務,是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提高參政能力,有利于進一步堅定不移地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積極、穩妥地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促進有序的政治參與,發揮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建言立論,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一)民主黨派參政局面總體良好,但參政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民主黨派在多黨合作政治格局中參政局面總體較好,有一定作為,但部分黨派成員參政意識不強,究其原因主要受到年齡結構不合理和思想觀念多元化兩方面影響。在年齡方面,民主黨派成員年齡老齡化一直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此外,老一代民主黨派成員由于退休,對社會的了解不夠,缺乏參政議政的關注度,而新一代成員受年齡限制,對多黨合作的歷史不夠了解,對我國政黨制度存在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必要性也缺少深刻的認識,缺少參政議政的深度。在思想觀念方面,由于受外國政治思潮和市場經濟發展的某些負面因素的影響,有些民主黨派成員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現多樣化的特征,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意義不了解,對民主黨派推進政治文明建設的職責使命不明確,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高,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對參政議政的認識,降低了參政議政的熱情和對履行參政黨黨員義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民主黨派參政氛圍較為活躍,但黨派整體參政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民主黨派的整體建言獻策氛圍極為活躍,但就微觀而言,目前部分黨派成員的提案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有待繼續挖掘和提高。現實中,部分提案還存在著缺乏針對性、可操作性等不足,還有一些則顯得創新不夠,其中一些“老點子”、“舊點子”本身不具備應有的實際價值。在政治實踐過程中,部分黨派成員仍然是即興發言、有感而發、心血來潮,隨便說幾句這樣的形式來進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缺乏調查研究和充分準備。還有部分黨派成員的提案存在調查不細、分析不透、思路不新、建議不實等問題,失去黨派提案的政治嚴肅性,無法實現政治互動和合作。由于這種情況的發生,民主黨派進行建言獻策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受到了極大地限制,因此,需要進一步促進民主黨派建言獻策水平的提升。
(三)民主黨派發揮了一定的監督作用,但對執政黨的監督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
民主監督是中國各民主黨派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其參政能力的重要構成要素。民主黨派發揮了一定的監督作用,然而,就整個中國監督系統來看,民主黨派的監督與其他監督形式如人大監督、司法監督等相比,目前顯得仍較為薄弱,其本身應有作用和價值尚未得到有效發揮。客觀而言,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根源主要在于兩個方面:其一是執政黨在相關信息資源的供給上嚴重不足,使得黨際監督面臨渠道不暢的困境。在民主監督的實踐中,民主黨派的成員有時還只能作為被動的知情者,本身無法主動獲取有益信息。在個別地方甚至還存在著往往只是通報情況,執政黨與民主黨派之間很少進行信息交流,致使民主黨派的監督無法實施;其二是部分民主黨派成員及社會公眾對黨際監督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可見,這種認識上的缺失,導致民主黨派監督水平的打了折扣。
(四)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參政能力建設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肯定民主黨派多年來參政議政工作的成果時,也實事求是地看到在參政能力建設的機制方面存在差距。一是參政議政缺少成果科學評價及改進溝通的工作機制。各參政黨的提案或建議得到執政黨、政府有關部門鼓勵性表彰的多,真正能聽到中肯評價的少。這是因為其中缺少一個重要的工作環節,即在參政黨內和政府有關部門內尚未形成對參政議政成果進行科學評價的工作機制,以及就此相互溝通以有利于改進的反饋工作機制,這不利于提高參政議政工作質量。[2]二是參政黨缺乏調動成員參與參政議政工作的激勵機制、競爭機制。參政黨的參政議政成果大多出自于少數兼職專家之手,往往會出現“人在興,人走廢”的工作局面,此情形與參政黨普遍存在缺乏調動全體成員主體參與參政議政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激勵機制、競爭機制有關。三是參政黨缺乏重大提案成果長期跟蹤工作機制。多年來,參政黨發揮各自成員的專業優勢,提出了許多關于國計民生的提案成果,可是過后卻由于精力的緣故或暫時未被采納等原因而中斷研究,未能繼續跟蹤研究。四是參政議政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效應,缺乏參政議政的長效機制。系統回顧這些年來參政黨的參政議政成果,人們不禁會發現一段時期內有的出自急功近利,有的曇花一現。究其深層原因,除了認識上的短淺外,參政議缺乏長效機制是此癥結所在。
(一)以深化參政認識為主線,不斷提高參政能力和水平。
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國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鮮明特色和突出的政治優勢。作為共產黨重要執政資源的各民主黨派應該不斷總結、探討、豐富、創新和深化對參政議政的認識。要重視參政議政的理論研究和制度創新,充分發揮民主黨派這個知識分子的群體優勢,建立一支理論素養高、了解熟悉政黨工作、具有創新能力的參政議政干部隊伍;要充分認識我國政黨制度的合理性、優越性,要深化對參政黨歷史地位、政黨理念、參政宗旨、參政環境、參政方式、參政機制和參政規律的認識,及時收集、整理、歸納和概括那些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東西,并不斷豐富和發展,澄清模糊認識,堅定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信心,增強抵制西方多黨制影響的自覺性;要加大參政議政創新工作的力度,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基本政治制度指導下,不斷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但是,參政議政創新不是主觀臆造的,必須選準角度,深入調研,實事求是,符合國情、市情。總之,要深化對參政議政的認識,通過認識創新,推動工作創新,克服在參政議政上的“憑感而論”、泛泛而論和附合性表態傾向,促進參政黨參政議政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從而更好地搞好多黨合作,提出更多、更好的提案、意見和建議。
(二)以完善機制為保障,構建參政能力建設的動力源泉。
參政能力機制是參政黨為履行參政議政職能而建立起來的能夠協調、高效、靈敏運轉的內部功能。[3]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要根據自己的性質、地位、作用,努力探索黨派工作的運作規律,逐步建立和完善參政議政機制,構建參政能力建設的動力源泉。一是建立領導機制,加強對參政議政工作的領導,把參政議政工作擺在重要工作日程上,以參政工作來凝聚廣大成員,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二是健全參政機構,強化參政議政工作的支持系統,為參政議政工作提供基礎保障。三是建立組織網絡機制,進一步整合參政議政的人才資源,把成員的力量有效地集中起來,更好地發揮整體優勢。四是建立健全信息反饋機制,通過對信息的認真研究和科學分析,形成本黨派的意見、建議。五是建立參政議政激勵機制,把參政議政業績作為各基層民主黨派干部考核的重要條件。
(三)以自身建設為根本,加強參政能力建設整體構建。
1.以思想建設為核心,增強參政意識。
思想建設是參政黨建設的靈魂。加強思想建設是民主黨派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和發展的基本條件。首先,通過多黨合作制度教育和政黨史教育,尤其是科學發展觀教育,使民主黨派成員明確自己的參政使命。其次,積極探索創新思想建設的有效方式和途徑。通過聽報告、座談會、研討會、社會實踐等活動可以有效地貫徹思想建設的內容,對黨派成員不斷進行“立黨為公、參政為民”的教育,深化對參政黨地位、性質和歷史使命的認識,增強參政意識。最后,參政黨加強思想建設,就必須結合自己的政治實踐和政治理念開展有參政黨特色的思想建設,進一步加強政黨意識,增強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以自身的優勢為構建和諧社會而盡力。[4]
2.以組織建設為基礎,強化政黨職能。
組織建設關系到民主黨派的政治面貌、社會形象和參政黨作用的發揮,是堅持多黨合作制度的重要組織保證。在組織建設上,要按照政治素質好、服務精神佳、業務能力強的標準,建設好領導班子,同樣要堅持政治標準和參政議政的能力標準,把好成員發展觀,重點發展政治素質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意識強,業務水平高且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
3.以制度建設為保障,規范參政能力建設。
制度建設是民主黨派自身建設中根本性、長期性和保障性的建設。因此,要逐步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適應組織運行需要的制度,比如,領導班子議事決策征求意見制度、發展成員考察反饋制度、民主黨派成員參政議政考評制度等,并與建立健全參政黨工作機制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民主黨派的整體優勢,進一步規范民主黨派的參政能力。
[1]鄭巍寧.關于加強參政黨參政議政能力建設的思考[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5):47-50.
[2]李竹安.加強參政議政能力基礎建設的思考與對策建議[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3):25-27.
[3]韓秀紅,李從熙.論加強參政黨的參政能力建設[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8,(10):114-116.
[4]劉芳.新時期民主黨派參政能力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