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朝陽衛生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職業教育中英語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朝陽衛生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對分層教學進行理論探討,對其重要性加以論述,結合英語教學自身的特點,闡述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英語;分層教學;職業教育
近幾年,職業院校學生的文化基礎差異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教學無法回避的問題。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筆者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分層教學法是指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個性心理以及基礎知識、接受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對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過程、教學要求進行分層,促進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充分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是原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分層教學法是在承認學生層次差別的前提下,教師把“灌輸式”的教學活動變成學生自覺學習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每個層次的學生變不知學習、不會學習為樂于學習和自覺學習,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分層教學法針對各層次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而且使教學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使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學有所成,強化參與意識,培養合作精神,有利于對其全面素質的培養。
通過對學生的課堂提問、平時作業、英語考試情況以及學生聽說讀寫水平的了解,確定學生的現有水平并初步判斷出每名學生可能達到的水平。通常情況下,將少數具有較好英語基礎與較強學習能力的學生編入A層,把毫無基礎且學習速度明顯較慢的學生編入C層,大多數學生編入B層。
依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練習,通過情境導向,使其慢慢把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將教學目標按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分解,相應地突出A層目標、B層目標和C層目標。對于A層學生,可設計一些應用性、探索性強,思維量大的內容。對于B層學生,重點在于調動其非智力因素,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學會多觀察、勤思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刻苦鉆研上下工夫,通過練習,使他們向A層學生轉化。對于C層學生,以強化基礎、鞏固技能為主。教師要力求明確各層次學生的情況,隨時提高或降低教學難度,以學生應知應會又不感覺太難為原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較好發展,以增強其自信心。
要在90分鐘內把不同層次的內容介紹給相應層次的學生,必須做好以下幾步工作。第一步,分層預習。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預習范圍,預習的內容盡量以問題的形式提出。第二步,集體講授。對不同層次的內容分清側重點,每個層次間再找結合點,使A層學生聽得好,B層學生普遍理解,C層學生聽得明白。第三步,分層質疑。要留有充足的課堂時間讓學生提問題及解決問題,以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第四步,分類輔導。在學生自學的同時,教師巡回進行個別輔導,重點輔導A層與C層學生。對A層學生,教師的目標是,增加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鼓勵其善思考、善提問;對C層學生,目標是使其達標,重點是抓基礎;對大多數的B層學生,目標是整體提高,為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鼓勵其多思考、多提問。
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定期進行考核評價,這種考核可以結合小考、中考、結業考進行。由教師根據考核情況進行分層評價,及時肯定各層次學生的點滴進步。例如,C層學生雖然基礎較差,但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而且對評價非常敏感,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多加鼓勵,對于錯誤及時加以糾正。要及時調整已超標和不能達標的學生,并制訂新的教學目標,周而復始。
總之,在英語課中進行分層教學,既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又關注學生的認知體驗,無疑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實施成才教育的有效教學模式。
G420
A
1671-1246(2010)12-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