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娜
(閩北衛生學校,福建 建陽 354200)
影響中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相關心理因素分析及其對策
吳玲娜
(閩北衛生學校,福建 建陽 354200)
對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心理因素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旨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關注心理以及運用恰當的心理教學策略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從而促進中職學生的和諧、全面發展。
中職英語;心理因素;對策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積極、健康和愉悅的心理對學生理解和掌握英語,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然而,長期以來,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人們關注的往往是教學中的認知因素,而對心理因素則缺乏應有的重視,中等職業學校中英語教學亦存在此種狀況。現對影響中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相關心理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焦慮是指個體由于預計不能達到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得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是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1]。
由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在乎自己的學習,教師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應該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注意適度地提高學生促進型的焦慮程度,一定的學習壓力能使學生保持適度的焦慮,促使他們有學習動力。在課堂上營造適當的焦慮感很必要,一定量的焦慮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假如教師一味地提高全班學生的焦慮水平,那么后果又會不堪設想,許多因過度焦慮引起的問題可能會無法解決。所以,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焦慮情緒,一旦發現就要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使適度的焦慮發揮積極的作用。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從而產生巨大的推動力,看到自己與同學的差距,會激發青少年學生的好勝心;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會產生進一步學好的愿望。所以教師要堅持按時批改作業,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習結果。表揚優秀的和進步的學生,激勵落后的學生。注意反饋語言的得體以及中肯、針對性和激勵性。其次,教師可正確運用比賽、考試和評比。比賽和評比能激發人的好勝心和成就心理,考試能衡量知識掌握程度和努力程度[2]。建議中職英語教師可以在每學期開展若干次英語技能競賽,評出若干獎項,給予一定的獎勵。教師還可以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測驗,將每一次競賽的獲獎情況和考試情況一并記入學習成績的評定中。創造一定的競爭氣氛,會有利于維持中職學生適度的焦慮,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自尊這種心理源自人們對自我價值的判斷,實際上它是個人的自信程度。我們的內心體驗和與外界的交往均影響自尊[3]。自尊是外語學習中很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它表明了一個人在何種程度上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外語。
中職學生以前大都有過不太成功的學習經歷,由于成績差他們對自己學習狀況和學習能力的評價都不高。中職教師對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例如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在確定教學內容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進行教學檢查時等。要避免損害學生自尊心的言行和活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訂合理可行的學習目標。對于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建議教師將其分解為若干較小且較容易的步驟,為學生搭建完成任務的階梯,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對于自尊心低的學生,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去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價值,鼓勵他們從簡單易行的小事做起,一點一滴逐步積累,不斷感受成功,逐步增加自尊心和信心,促使他們形成自尊和學業成就之間的良性循環。
課堂交流是指在課堂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根據社會互動理論,學習是人與社會互動的結果,學習總是在一定的外圍環境中進行的。環境條件對學習的影響不可低估。
教師應注重課堂上與學生的心理交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授課方式,設計多樣的教學活動,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改善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培養學習技能外,更需注重對學生的心理調節。中職學生在英語課上大都感覺不緊張,但也不感覺輕松愉快,喜歡上英語課的學生不多。這需要中職英語教師改變教學觀和學生觀。教師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從關注教法轉向關注學生的學法,教師的教學要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把學生真正視作課堂的主人,教學方式以人為本。教師要改變單一的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智慧,采用生動的,有趣的方式,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加教學活動。隨著課堂教學的開展,教師自然地運用身體語言來配合教學,如通過面部表情去吸引學生,用點頭或幽默動作給學生以鼓勵、勇氣或提示,既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又創造了輕松的課堂氣氛。
對模糊的寬容度是指對語言學習中出現的模糊現象有一定的寬容度。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大量語義不明,所指不清和語音含混等模糊現象,如果對這些現象沒有忍耐性,通常會引起語言學習的焦慮[4]。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對模糊持容忍態度,對語言學習者來說,還是相當必要的。對模糊持較高容忍度的學生,在語言學習中越有可能堅持得長久,而那些在學習新語言中極度懼怕遇到模糊現象的學生,則恰恰相反。
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容忍模糊不清的語言結構的能力。引導學生關注所學內容的主要大意,嘗試猜測模糊結構的含義,學會放棄一些不影響理解的模糊結構。引導學生容忍模糊,使信息容易進入大腦,并使學生能接受并處理不完整或矛盾的信息,從而能夠把信息分清主次和層次,將新舊信息聯系起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語言學習中的冒險精神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說話較少打腹稿,愿意使用復雜結構,能夠容忍模糊不清的語言現象并忍受錯誤。
中職學生普遍在英語學習中缺乏冒險精神,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和平時的教學練習中,一方面從精神上支持學生,大力提倡學生敢于冒險敢于嘗試沒有把握的活動和任務;另一方面,采取小步走的方法,盡量將有難度的學習任務分解成若干小的步驟,幫助學生一步一步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既降低了難度,又增加了很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在鼓勵學生發揚冒險精神的同時,對于學生漫無邊際的胡言亂語要進行必要的引導和約束,但不能諷刺和挖苦他們,以保護他們的積極性。
(1)心理因素對中職英語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積極心理態度。幫助學生形成有良好傾向的穩定心理。英語學習不是在短期內就能見到成效的,要以英語學習的長遠目標教育學生堅持不懈地努力。同時英語學習也沒有捷徑可以走,教師要注意持之以恒地幫助學生端正學習英語的態度,及時地為學生鼓勁,培養他們刻苦學習的意志品質。
(2)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中職英語教師的教學理論知識非常匱乏。因此,要為中職英語教師創造條件學習心理因素的相關理論,了解相關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的教學和學習理論。在教師中努力營造學習、研討、實驗和反思等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建立教學研究的有效機制,幫助教師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3)加強對問題學生的研究和轉化工作。問題學生是指職業學校中所特有的學業不佳根本不愿學習的一類學生。他們的主要問題不是學習差,而是根本不想學。教師要特別關注這一類學生,因為他們有可能會影響一批學生也會給教師的教學和教育帶來很大的障礙,因為他們什么都不在乎。建議教師首先要設法了解造成學生厭學的原因,多與他們溝通,哪怕碰釘子也不能放棄;其次給這一類心理態度有問題的學生建立外語學習心理檔案,隨時了解并記錄他們在外語學習中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再次教師要以自身積極嚴謹的治學態度來影響和感染這些問題學生,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幫助這些問題學生逐步地轉變。
總之,影響語言學習的心理因素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各種心理因素常常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我們有時很難將其單獨分開。解決語言學習中的心理問題也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僅僅注意一方面或幾方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從整體上把握,從多方面著手,才有可能真正地起到積極的效果。
[1]王銀泉.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122.
[2]張順生.《高級英語》理想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6,11:15.
[3]戴曼純.語言直覺的方法論意義[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2:19.
[4]鄭佩蕓.課堂提問與焦慮控制[J].外語界,2003,3:53.
G420
A
1671-1246(2010)12-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