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成
(江蘇省泰州第二職業高級中學,江蘇 泰州 225300)
新一輪中職德育課改要求德育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切實加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在新課改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情感,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值得實施和推廣。那么怎樣實施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呢?
小組合作學習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它把社會心理學中的合作原理引入課堂教學,強調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其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按照性別、個性特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能力傾向、家庭背景、文化環境、社會聯系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倡導“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坐在一起討論,小組成員之間并沒有實質的合作,這只能算是傳統教學中的小組討論,并非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也不應該僅僅作為調節課堂氣氛的一種手段,它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應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精心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前提,是關鍵性的第一步。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恰當地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主題的設計應該充分體現德育課改對認知、知識運用、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要求,符合德育課程“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三貼近”原則。教師應該緊密聯系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緊密聯系中職生的思想實際、心理需求、生活環境等重新整合教材,開拓和挖掘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課,可以把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設計為“5.12地震與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等,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心靈的感悟與震撼中真正理解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是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社會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和新的發展,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代中國的集中體現和新的發展。在“企業中的勞動者”這一課,可以把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設計為“當前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勞動者”,讓學生通過采訪調查等小組合作學習了解當前企業最需要的是愛崗敬業、技術熟練、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的勞動者,從而立志奉獻社會、苦練專業本領。總之,教師設計的小組合作學習主題應該具有時代性、生成性、活動性和開放性,一定要尊重學生學習的興趣,貼近學生發展的需要。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要盡量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組合,在小組成員之間形成最大程度的差異,使小組成員在各方面形成互補。組與組之間則要盡量保持相對均衡的水平,從而保證每個小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開公平競爭。
教師還要指導每個小組進行明確細致的分工。例如各小組設小組長,負責組織督促組員開展合作學習;設資料員,負責多渠道搜集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料;設書記員,負責及時記錄整理小組各成員的學習成果,并匯總形成本小組統一的結論;設對外聯絡員,負責聯系采訪、調查、社會實踐等事宜。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小組里展示自己的才華,既增強了責任感和成就感,又培養了團結合作精神。教師還要指導各小組內部實行角色輪換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不同的角色和任務,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常會有學生等待觀望或盲目跟從,產生“無效合作”的尷尬。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學生還沒來得及獨立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方案。由于缺乏思維的碰撞,觀點的交流,小組合作學習只能流于形式。其實,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沒有獨立思考的合作學習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例如“人生價值的實現”這一課,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為“中職生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獨立思考,為交流合作做好準備。在我的鼓勵下,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認為要找到與自己專業對口的企業,有的認為要進修培訓以提高學歷,有的認為要在各類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有的認為要抓住創業的機遇,還有的認為要當公務員,為百姓辦實事,等等。有了獨立思考,每個學生才能踴躍發言,互相切磋,甚至據理力爭。實踐證明,只有建立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才是高質量、高效率的。
在競爭激烈的21世紀,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關鍵將更多地體現在與他人的合作上。同樣,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技能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
(1)教育學生樹立團隊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不是一種個人行為,而是一種集體協作。教師應該教育每個學生樹立團隊意識,以小組集體利益為重,顧全大局,齊心協力,團結互助,為達到共同目標而奮斗。
(2)教育學生學會傾聽
傾聽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學會傾聽不僅是學會學習的需要,而且是學會交往、學會做人的需要。教師要教育學生傾聽時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發言,要注意聽出別人的主要觀點,聽完后要及時評價,并發表不同意見以展開探討。而對于別人正確的意見則要虛心接受。
(3)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現代人立足社會,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特別需要每個人能準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與他人進行交流探討。有些中職生發言不能緊扣主題,表達也不夠精練,教師應該幫助其訓練語言表達的技巧。還有些中職生由于自卑膽怯,不敢大膽、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教師則要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幫助其克服自卑膽怯的不良心理,并盡量為其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
(4)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技能
在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技能是一個人事業走向成功的保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教育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禮儀,做到禮貌待人,真誠待人,寬容待人;教育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如尊重對方,贊美對方,親和微笑,培養友情等;教育學生掌握思想溝通、情感溝通甚至心靈溝通的方法與技巧;教育學生以謙和友好的態度對待爭議,求大同,存小異,建設性地解決問題。
小組的整體表現和總體成績是評價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基本依據。評價的指標可以劃分為:各小組的學習是否認真,探究是否積極,可設立最佳態度獎;各小組內溝通是否有效,配合是否默契,可設立最佳合作獎;各小組搜集資料是否全面細致準確,可設立最佳資料獎;各小組學習心得體會、調查報告、總結發言是否科學嚴謹,可設立最佳成果獎。除了單項獎外,還應該對照以上指標評出各小組的總分。總之,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共同參與、共同奮斗、共同進步才算得上成功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展示自己、悅納自己、發展自己的舞臺。教師的評價要使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與幸福感。比如要讓探究能力強、合作熱情高的學生更優秀更自信,讓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體驗到寬容與鼓勵,讓成績落后、自卑怯懦的學生發現自身的潛力與閃光點,增強信心與勇氣。
除了教師外,小組長、組內學習同伴、學生家長甚至學生自己都可以作為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更能保證評價的科學與公正。
[1]陳曉岱主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鄭金洲.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系列——合作學習.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