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萍萍
(南華工商學院,廣東廣州510507)
淺析高校廣播臺在詮釋校園流行文化方面的作用
梁萍萍
(南華工商學院,廣東廣州510507)
流行文化中所蘊涵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及行為方式,其所宣揚的自由、平等、自我張揚都深深地吸引著當代大學生們。高校廣播這一宣傳陣地在詮釋校園流行文化,把校園文化與流行文化有機統一起來,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廣播臺校園流行文化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網絡、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流行文化廣泛傳播與滲透,這種“被成千上萬或百萬人觀看、閱讀或參與的娛樂”被大眾普遍喜歡和熱烈追隨的文化也隨之深入校園,并與傳統的校園文化相結合,影響著當代大學生。
校園流行文化特指由學生創造的文化環境,作為大學文化的一部分,這一文化是大學文化對流行文化進行過濾,與其碰撞和融合之后的產物,其深深影響并塑造著當代大學生。流行文化對傳統校園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使這一原本只屬于象牙塔里的單一傳統校園文化也漸漸變得多元化起來,其中所蘊含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及行為方式,所宣揚的自由、平等、自我主張都深深吸引并影響著年輕一代的大學生們。走進大學校園,校道上走來的是穿著時尚的服飾,佩戴彰顯個性的佩飾,發型潮流的“80后”“90后”,他們談論的是最新上映的電影和“80后”作家們新上架的小說,哼唱的是近期流行的港臺流行歌曲,崇拜的是所謂的“日韓偶像”或者“快男快女”,關心的是BBS上置頂的灌水帖,使用的是“校園流行語”。
(一)校園流行文化促進了當代學生個性解放與發展。
流行校園文化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了寬松、和諧的生活環境和廣闊的生活空間,使學生群體的文化視角更加多元化、文化選擇更加多樣化。大學生可以從流行文化中及時得到各種知識、信息,有助于他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發展能力,有提倡個性、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個性解放與發展,有利于發揮當代大學生的創造性和開拓精神。
(二)校園流行文化誘導當代大學生講求享樂、導致道德缺失。
校園流行文化追求娛樂性、世俗性和平面性,以聲色感受、直觀刺激、絢麗形式,誘導當代大學生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講虛榮、擺闊氣、穿名牌,急功近利。在感官的強烈體驗中,流行文化會讓大學生處于一種懸浮狀態,以自我為中心,淡化對遠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義的嚴肅思考,表現在內就是依憑自我感覺作情緒化的表達,無法清晰分辨現實,表現在外則是社會道德責任感與道德行為的缺失。此外,流行文化強烈的娛樂性還常將大學生引入虛擬社會交往之中,混淆現實與虛擬的界線,使他們的道德認知與判斷能力,尤其是道德實踐能力弱化,并引發一系列的社會道德問題。
隨著校園網絡、電臺、報紙、專刊的發展甚至電視的沖擊,在廣播設備落后等問題下,高校廣播臺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我們都知道,高校廣播臺的根本任務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全面反映學校各項工作,配合學校以社會熱點、重大事件等為契機開展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最傳統的有聲媒體,它還是展示大學校園獨特文化內涵的窗口,并在一定程度上充當校園與社會聯系和交流的橋梁。學生作為校園廣播的主體受眾,其需求決定了主流節目的定位和節目內容的設置。
如何將校園流行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校園廣播中,一方面滿足學生對校園流行文化的汲取,另一方面利用校園流行文化更好地為構建和諧校園發揮一定的作用,這是所有高校宣傳工作者所面臨的問題。高校的廣播工作者應加強對流行校園文化的認識,認清學生的思想傾向和心理特點、文化需求,根據目標受眾的需求,在堅持弘揚主旋律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對各種信息進行辨析、篩選、揚棄、吸收、消化。
(一)高校廣播臺在校園文化中的地位和優勢。
1.廣播臺是高校重要的宣傳陣地,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
廣播臺作為校園里的傳統媒體之一,承擔著及時宣傳國家方針政策,傳達學校精神的作用。在建設校園文化、傳遞校園動態、豐富校園生活、抒發學子心聲等方面的作用我們不可忽視。廣播臺通過對校內外新聞播報、專題節目制作、先進典型專訪等方式,在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之余,將正確的導向精神傳播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它有力地配合了學校的各項政治任務、重大事件,并以此為契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正確的輿論導向。
2.廣播臺是師生交流情感的紐帶、溝通的橋梁。
廣播臺與學生的接觸交流主要通過廣播節目來實現,從文字編輯、音樂剪輯、播音等環節充當連接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目前,多數高校廣播臺都是由學生擔任記者、編輯、播音并參與節目的制作,從廣播稿的撰寫、編輯、播音到收聽,都是學生在唱主角,因此,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啟發的過程,也較容易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在廣播的采編過程中,通過采訪調查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協調師生的關系,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二)高校廣播如何詮釋校園流行文化,發揮其詮釋校園文化方面的作用。
1.創新節目,做到定位準確、層次鮮明、強化互動。
高校廣播臺要認真比較分析校園各媒體的特點,找準校園廣播自身的媒體特質,優化自身,強化和提升優勢。在內容上盡量避免對外界媒體的照搬照抄,聯系學校實際所開展的活動等開辦貼近校園的節目,借鑒符合校園特點的受眾可以接受的多種表現形式。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開設相應的互動節目,認真提取互動的成果反饋到節目中,再通過節目滿足參與互動的受眾,最大化地擴展互動空間,使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對各種信息進行辨析、篩選、揚棄、消化和吸收。
2.宣傳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引導高校流行文化的方向。
大學生身心各方面都處在發展之中,他們對新事物接受快,對新潮的流行文化,他們往往是最早及最快的接受者,并且隨之在他們的群體中傳播開來。但由于他們涉世不深、思想單純,對流行文化缺乏一種鑒別能力和批判意識,不能區分出流行文化中的消極負面影響,我們可以將校園流行文化融入到校園廣播中,在廣播中大力宣傳主流價值觀,以化解物質主義、享樂主義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通過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進行鑒賞審美教育,提高他們的鑒別鑒賞能力。
通過廣播節目,利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或者學校的各類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活動,比如運動會、文藝晚會等,宣傳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把校園文化與流行文化有機統一起來,把流行文化中積極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內容、形式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去,在校園流行文化中大量充實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內容,使大學生受眾在欣賞流行文化的過程中受到陶冶,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3.營造高雅的人文環境,弘揚健康的校園文化。
現行的流行文化不要求對社會現實進行深刻的理性思考,而是以一種感性化的方式,以滿足大眾感官需求的娛樂性為宗旨。它采取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沖擊著傳統的文化秩序格局,強調求新求變。在這樣的大的環境下,高校的廣播,可以通過開辟相關“走近大師,感受經典”的欄目,將高雅的文化與通俗流行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相互借鑒、取長補短。
通過廣播,營造一個全方位、立體的充滿人文藝術氛圍的校園環境。根據具體情況,在廣播的內容方面可以結合學校所舉辦的各種高品位的純藝術畫展,欣賞古典音樂、芭蕾舞的演出、藝術講座等活動,開辟相關的專題節目,邀請名師名家進廣播臺,通過廣播與大家分享藝術,把校園變成為一個藝術的大觀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解高雅藝術,進而喜愛、欣賞高雅藝術,最終成為健康校園文化的傳播者和創造者。
4.用正確的方式詮釋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并不是洪水猛獸,它是復雜的混合體,因此對于優秀的流行文化、大眾審美文化,學校應給予一席之地,使更多的學生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受到啟迪。以流行音樂作為例子,高校中流行音樂的流行以及學生們選擇流行音樂的行為方式取決于學生們在大學文化生活中所接受的文化引導,取決于他們各自的某種特定心理需求的驅使,從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中的流行音樂以及校園群眾文化的風氣和實際現象。在大學校園里,沒有一個學生不聽流行音樂,沒有一個學生不會哼唱幾首流行歌曲,沒有一個學生不熟悉幾個港臺歌手。可以說,流行音樂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是建設和發展校園流行文化的關鍵因素之一。
當今高校學生的音樂文化生活的最直接體現就是通過收聽、欣賞現代流行音樂達到調劑精神、消除疲勞、豐富課余生活的目的。縱觀高校廣播節目,流行音樂的播放時間在節目中所占的比重至少達到40%,無論是用做版頭的制作,或是節目的背景音樂,或是專門開辟的點歌節目等。在這種學生最直接對各種音樂的接受活動里,我們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途徑實現現代流行音樂的宣傳教育功能。現代流行音樂用其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影響了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的思想、感情、性格乃至品德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換言之,只要我們在廣播節目的選歌過程中對流行音樂所蘊含的內容加以篩選或把關,就可以對學生起到鼓舞、教育的作用,實現良好的宣傳教育功能的。
此外,校園流行語的盛行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當代大學生的青春朝氣與智慧美麗的昂揚精神和靚麗形象。但由于兼收并蓄并缺乏鑒別能力,我們還可以在相應的文化節目當中就一些新穎別致、幽默風趣、形象生動的“校園流行語”進行探討和甄別,并在其他的節目中相應地予以適當的使用。
總之,利用廣播這一宣傳陣地,把傳統校園文化與流行文化有機地統一起來,將流行文化中積極的、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內容、形式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所有高校廣播工作者的奮斗目標。
[1]肖博宇.淺談高校廣播的問題與發展.廣電傳媒,2007,(6).
[2]許華.試析“流行文化”對高校學生價值觀的影響.中國職業教育,2009,(1).
[3]顧洪英.流行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科學家,2008,(11).
[4]余曉玲.新形勢下高校廣播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文教資料,2009,(4上).
[5]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