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誠
(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安徽蚌埠233000)
再議新時期軍校教員素質
宮誠
(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安徽蚌埠233000)
隨著新時期世界軍事變革風起云涌,迫切要求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而軍校教員自身的素質成為了軍校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本文就新時期如何提高軍校教員的素質提出了樹立現代軍事教育理念、掌握現代軍事技術、努力提高人文素質、具有終身學習的精神、樹立教學服務觀念六個方面的內容。
新時期軍校教員軍校教育
新時期世界軍事變革風起云涌,許多軍事大國通過調整軍事戰略,力圖搶占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作為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重要基地——軍校就成為推進新時期軍隊建設的重要力量,而軍校教員自身的素質是決定軍校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新時期如何提高軍校教員的素質就成為我們亟待思考研究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打贏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高科技軍事知識技術是根本。培養高素質、復合型軍事人才客觀上需要軍校教員具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面向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人才必須是富有創造性的軍事人才。這就意味著,創新成為現代軍事教育理念中具有決定性的一環。它要求軍校教員首先要培養自身的創新精神,具備創新能力。第一,要善于接受、發現、提煉新信息,并進行科學預測和創新,使教學始終跟隨時代的發展和軍事科技的進步,不斷地適應創新教育任務的需要。第二,要具有求異思維能力。教員較強的求異思維能力的主要表現在:首先,敢于大膽否定,向傳統觀念挑戰,用新觀點、新方法、新角度去認識教學中的新事物、新問題;其次,敢于標新立異,突破思維定勢,要在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方面,敢于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提出獨特的方案,大膽地運用于教學實踐。最后,堅持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的相輔相成性。求同思維是學習知識的基礎,而知識又是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不否認求同思維的重要作用。
軍校教員是人才培養的實施者,用創新更新軍事教育思想,積極探索軍事教學改革的新路子,把創新作為院校的精神核心和價值追求,把培養學員的創新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作為重要目標。在軍事教學過程中強調培養學員的獨立人格、時代個性,尊重學員個性和多樣性發展的需求,用自身的實踐經驗和成果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員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把學員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創新型軍事人才。
作為軍校教員,掌握現代軍事教育技術,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模擬設備、幻燈投影媒體、電聲媒體、電腦媒體、軍事網絡等,將這些靈活運用到軍事教學活動中去。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軍事教學中的教員講、學員聽的模式,使課堂教學聲情并茂、動靜結合、超越時空、彩色顯示,尤其是在信息化條件下,將有限的教學時空與無限的網絡信息資源融合起來,從傳統的軍事知識傳授到現代戰爭多元知識的全面展開。教員在教學中能較為便利地展現感性材料,創設直觀、形象、生動的最佳情境,擴充課堂容量,開闊學員視野,從而獲取較好的教學效果。作為軍校教員,在掌握各種媒體運用方法的基礎上,尤其要提高在教學的過程中展示教學信息的獲取、處理能力,學會在教學的過程中演示信息化教學的具體方法。其本身就是對課程教學的一種拓展。面對信息化戰爭的要求,不會使用現代軍事教學技術的教員就不是一位稱職的軍校教員。
《尉繚子·兵令》云:“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里。”所謂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軍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本質是在具備一般人文素質教育本質要求的基礎上,著眼于高素質軍事人才這一培養目標,培育學員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核心價值觀,使學員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追求革命英雄主義的價值取向、英勇善戰的戰斗精神,培養豐厚的文化品質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境界。
軍校教員要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作為軍校教育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優秀的個人品質,必須具有較全面的知識結構,必須具有較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能力。
當前,軍事高技術日新月異,軍事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再加上今天的軍校學員,軍事知識面廣,獲取信息渠道多。因此,軍校教員要適應新軍事知識發展和新軍事變革的要求,就要通過對新軍事知識的不斷接納和吸收,形成開放、復合型的軍事知識結構,使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得到改造和更新。當今,終身學習已經成為軍內外高校教師的共識。確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是每個軍隊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作為軍校教員更是責無旁貸。軍校教員必須牢牢記住:教員的任務,不僅是教,更重要的是學,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才能跟上新軍事變革的步伐,也才能真正配為人師。
教員作為信息化人才的塑造者,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必須具備獲取新軍事知識、軍事信息的技能,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軍事理念、軍事知識不斷更新,才能授人以漁。在信息化的條件下,隨著信息網絡的擴張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教師只有具有較強的信息能力,才能有效地把學員培養成為信息化的“信息人”。信息化教育應著重培養收集、分析、組織信息的能力;表達想法與分享信息的能力;規劃與組織活動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應用技巧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科技的能力等。這些能力歸結到一點,也就是信息能力,即獲取信息、貯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利用信息及更新創造信息的能力。這不僅有助于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而且能進一步促進教員使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設計和優化教學過程,更是信息時代與同行交流、與世界軍事前沿溝通的基本手段。
軍校教育是為學員的軍事素養發展服務的,是為提高部隊的整體素質和戰斗力服務的。學員是有獨立思維能力和主觀能動性的“人”,經過培養以后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主要在于主體意識的覺醒和創造才能的發揮。學員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人,沒有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很難談教育的有效和成功。從以教員為主體向以學員為主體轉變,是現代軍校教育的基本特點,也是對教育規律的深化。
任何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社會生產力和部隊戰斗力諸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院校學員因人而異地有不同的需求,教員必須按照這種需求提供有效的教學服務,使學員“進來是塊鐵,出去是塊鋼”,這就要求教員必須樹立服務的觀念。
新時期現代化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無疑給軍校教員帶來了許多新的考驗和挑戰。因此軍校教員必須在日常的工作中樹立現代軍事教育理念、掌握現代軍事教育技術、提高人文素質、具有終身學習的精神、不斷加強信息素養、樹立教學服務觀念等。這些都是軍校教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具備這些基本素質,才能不辱時代賦予軍校教員的神圣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