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
近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規劃明確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按照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規劃中提出了城鎮發展與城鄉統籌、產業發展與布局、自主創新與創新型區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與布局、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與公共服務、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對外開放與合作八個方面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并明確了保障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
《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已獲國務院批準。這意味著享有“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的資源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也意味著我國面積最大的循環經濟試驗區進入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階段。規劃突出強調了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注重處理好加快發展與轉變方式的關系,處理好發展速度、開發強度與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二是構建以鹽湖化工為核心的六大循環經濟主導產業體系,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廢水、廢氣、廢渣等“零”排放或最少排放。三是做好礦產、能源、土地、水資源的支撐能力分析。四是把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確保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效益的統一。五是強化政策支持,從產業、土地、投資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國家對加快柴達木試驗區發展的十項具體政策。
廣東省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上月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了《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了兩地在跨界基礎設施等九大領域的合作內容:跨界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制造業及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優質生活圈,教育與人才等。重點合作區包括深圳前海地區、深圳河套地區、廣州南沙、落實CEPA重點市。區域合作規劃包括優質生活圈規劃、基礎設施規劃、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旅游合作規劃等。
在深圳市第五次黨代會的代表選舉中,全市劃分為19個選舉單位,其中4個為公推直選試點單位,包括光明新區黨工委、創維集團黨委、市律師協會黨委和市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委。四個單位總共直接選舉產生14名代表,占第五次黨代會代表總數的2.9%。公推直選的主要環節有五個:推薦代表候選人、確定初步人選、確定預備人選、批復預備人選、黨員大會直接選舉。其創新之處:在制度設計上,充分保障黨員選舉權利。
《深圳市2010年改革計劃》正式公布,今年力推27項改革。分六大類:經濟領域,探索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商事登記制度,開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和社區銀行試點;民生領域,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探索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方式方法;文化領域,推進文化產權交易和投資體制改革,積極籌備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環保領域,啟動重點污染物排污權交易試點;黨建領域,改進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提名制度,探索建立分類提名辦法,推行市委全委(擴大)會民主推薦重要干部制度;轉變政府職能領域,啟動區級政府機構改革,優化區以下行政層級。
深圳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由2004年的3266.52億元飆升至2009年的8507.81億元,增長1.6倍。其中,華為以1491億元的銷售收入躍居全球第二,超越了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等國際老牌巨頭,創造了令業界矚目的奇跡。其他指標方面,深圳的專利申請量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全市軟件業務收入去年達到1190.64億元,排全國第二,占全省比重的68.8%,其中出口95億美元,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占全省比重的91.1%。生物技術及醫藥、環保等行業繼續快速發展,去年分別增長35.18%和42.45%。
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對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2009年度排名顯示,香港綜合競爭力位居第一,深圳以較強優勢緊隨香港排名第二,這是深圳連續三年列居內地城市首位。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臺北、廣州、天津、高雄、大連、青島。藍皮書還對56個重點城市的8個分項競爭力進行比較,其中深圳在人才本體競爭力、創新環境競爭力均位居全國前三名,企業本體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四名,公共部門競爭力、商務環境競爭力均位居全國第五名,社會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八名。
梅沙原創音樂前沿基地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國家音樂創意產業基地(深圳園區)”稱號,這也是首個以音樂為主題的國家級創業基地。深圳的原創音樂久負盛名,改革開放以來,相繼創作出如《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也培育了一大批詞曲作家及歌手。2009年深圳市啟動了為期5年的“音樂工程”,全力建設“音樂之城”。
2009年,深圳在境內外上市和待掛牌中小企業總數達到36家,上市中小企業首發募集資金268.6億元,全市中小企業上市總量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目前,全市基本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的企業超過1100家,在上市培育辦備案的企業已達392家,其中處于輔導期的有100家。另一方面,深圳進一步擴大“重點民營企業池”的規模,并組建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中心,積極引導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全年為7346家中小企業提供貨款擔保超過500億元。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近日開工建設。此次開建的是地質公園一期工程揭碑開園項目,主要工程包括地質博物館、科教科研基地、地質研究綜合樓、海岸景觀大道、登山道、資源保護管理站、紅樹林濕地保護區、市政配套等16個子項目,總投資約2.8億元,計劃明年5月底完工。建成后將免費向市民開放。根據規劃,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管理線51.63平方公里。10年內擬投資16億多元分三期興建。
深圳灣口岸不久前啟動的“跨境快速通關”,是以裝貨清單電子數據提前申報為前提,利用車上裝有的全球定位系統(GPS)、電子關鎖和電子地磅等各項先進設備,對跨境運輸車輛實施途中監控,實現對車輛在公路口岸自動快速放行。與普通車輛不同的是,這些車輛是經海關備案,并使用海關認可電子關鎖和衛星定位管理設備的車輛。跨境快速通關系統的應用將避免二次報關帶來的繁瑣手續,每輛車的過關時間從原來的約12分鐘縮減至3至4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