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新彬,魏二剛
(1.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太原市體育運動學校,山西 太原 030001)
用科學發展觀夯實當代青年的社會主義信念
施新彬1,魏二剛2
(1.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太原市體育運動學校,山西 太原 030001)
當代青年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如何,關系到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敗。用科學發展觀教育引導青年,堅定青年的社會主義信念,是當前青年思想工作的重點。
科學發展觀;當代青年;社會主義信念
作為肩負祖國未來建設重任的青年,他們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們偉大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因此,能否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堅定信念,就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在21世紀能否振興繁榮的關鍵。
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青年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呈現以下兩大狀況:一方面,在廣大青年中,堅信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仍是主流。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給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帶來勃勃生機,也給廣大青年思想上帶來許多積極向上的影響,使廣大青年思想更加活躍,也更進一步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光輝燦爛的明天,因而更加堅定了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的信心和決心。可以說,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信仰還是當代青年的主流。另一方面,在一些青年中存在著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產生動搖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推崇西方的價值觀念;推崇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推崇意識形態多元化;推崇個人主義和金錢至上;對社會主義信念產生動搖,甚至否定;道德觀念淡薄等。
當代社會,青年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淡化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樣的。概況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實行改革開發以來,隨著封閉多年的國門的打開,在引進西方科學技術、資金、物質設備等“硬件”的同時,西方的社會思潮、文化藝術、生活方式等也蜂擁而入。青年通過電視、廣播、影視、音樂、互聯網、文學作品等途徑接觸和感受西方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青年接受、選擇、判斷的困難和混亂。這樣一來,往往模糊了青年對西方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價值觀念本質的認識,將西方傳媒中對自由、民主、人權等抽象價值的肯定與西方現行的政治制度畫等號。一些青年就用這些抽象的概念和西方的一些制度套中國的現實,從而否定或懷疑我國現行制度,淡漠了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青年人在書本上、課堂上和宣傳傳媒中了解了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基本內容,但是,當他們走向社會或把目光轉向社會時,卻看到了有些實際和自己所學到的不相符,甚至格格不入,使理論和實際形成強烈的反差,這些反差每時每刻都在青年的思想上產生震蕩和碰撞,使一些青年的思想產生迷茫和困惑,對已經接受的觀念產生動搖和懷疑,嚴重削弱了青年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我國現時期正處于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在這新舊交替的改革時期,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沖擊和挑戰,舊的理論和新時期出現的一些新情況脫節,新的理論又未完善起來。比如,怎樣看待工人下崗問題?怎樣看待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私人企業?怎樣看待新時期出現的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怎樣看待腐敗現象?怎樣看待分配差異?等等,都缺乏強有力的理論說明,有些問題在理論上還未形成一個基本的共識,而用傳統的理論又無法解釋這些難點和熱點問題,青年在這些現象面前不免無所適從、困惑和迷茫,對傳統的思想信仰產生動搖和懷疑,又找不到新的思想信仰,促使一些青年缺失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轉而崇拜西方的價值觀念。
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是導致青年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在近幾年中,一些地方和單位忽視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了對青年的德育教育和要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嚴重的“知行”脫節。許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從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說教,生動活潑、理論聯系實際的少等問題。這樣一來,一些青年學生雖然也上了德育課,考試也合格了,但思想上并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進入社會中的青年,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比學校而言,更少一些,在社會上就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無力的局面。
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劇變,使世界共產主義運動暫時轉入低潮。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巨變后,相繼走上了政治多元化、思想自由化的道路,恢復了原先的私有制,走向資本主義,這些極大地沖擊著青年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的這些前所未有的曲折,困惑著一些青年,造成一些青年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動搖,甚至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
針對當代青年在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上存在的這些偏差,以及造成這些偏差之因,必須加強對廣大青年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運用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科學發展觀,聯系實際,有的放矢,主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1.用科學發展觀教育青年,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指導意義
科學發展觀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世紀交替的歷史高度,著眼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繼承歷史,立足現實,前瞻未來所作出的精辟論斷;是深入總結我們黨近90年來領導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歷史經驗,深入思考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經驗,緊密聯系我們黨面臨的形式任務和現實狀況作出的科學結論。科學發展觀理論,高屋建瓴,總攬全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新時期用這一思想教育廣大青年,具有極為重大的現實意義。
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教育引導青年正確認識西方的價值觀念
對于西方的價值觀念,要引導青年以正確的態度來認識,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于那些錯誤思潮和腐朽思想,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進行分析和批判。要深刻揭露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資產階級民主、自由、人權的虛偽性,闡明資產階級三權分立制的局限性和多黨制的本質。同時,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和義利觀,使廣大青年真正認識到什么是正確的和什么是錯誤的,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的優越性。
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教育引導青年正確認識生活中的熱點問題
在對廣大青年進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教育過程中,不應回避現實的熱點問題,因為廣大青年最關心現實中重大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對這些問題,我們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科學態度去研究分析,盡可能引導青年去正確認識和分析,防止因這些熱點問題引導認識失當,而影響和沖擊青年的理想信念。
1.激發青年的愛國主義熱情
愛國主義,是人們在歷史上長期形成并鞏固起來對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情感,是對祖國的一種政治的道德的義務,責任感是愛國主義的核心。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以祖國富強繁榮為己任的優秀傳統,古語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說。回顧我們的先輩,像屈原、岳飛、文天祥、譚嗣同、孫中山、魯迅、朱自清、錢學森、華羅庚等等,哪一個不是對祖國矢志不渝,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們都有一種為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甚至犧牲自己,也在所不辭。我們應該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引導青年認識這些愛國者的英雄事跡和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古老文明,激發和引導青年的愛國主義熱情,增強青年的愛國責任感,培養青年的愛國主義情操,一個青年只有具備了愛國主義的情感,才有可能樹立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2.培養青年的集體主義精神
一個具備了較強愛國主義思想的青年,才會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才會成為他思考的問題,才會成為創造他人生的出發點,才有可能成為他價值觀念判斷的標準。這樣,有了愛國主義的基礎,引導青年熱愛集體、關心集體,增強青年的集體主義責任感、榮譽感和義務感,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把這種引導真正落到實處,貫徹滲透到青年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通過有意識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培養青年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為祖國和人民而奉獻的精神,最終引導青年樹立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1.引導青年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曲折歷程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共產主義運動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曲折。引導青年正確認識這些曲折,應成為當前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大課題。用科學發展觀作指導,全面、準確地向廣大青年介紹這些東歐國家的情況、成就和失誤,辯證地、科學地分析這些國家演變的原因。借史名理,讓廣大青年在正確分析的基礎上,引以為戒,更加堅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
2.引導青年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的曲折歷程
我國從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兩次大的曲折。一次是1956—1966年,指導思想上偏“左”,脫離國情,搞“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另一次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在“左”的思想路線的指導下,實施“窮過渡”、“割資本主義尾巴”等等,這些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造成極大的損害。用科學發展觀作指導,正確引導青年認識和分析我黨走過的彎路,更加堅定他們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3.引導當代青年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當代青年是沐浴在社會主義的春風中長大的,由于上面提到的種種原因,有些青年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要教育廣大青年,使他們認識到社會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這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的規律決定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化大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要引導青年認識到這個發展大趨勢,以堅定青年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綜上所述,用科學發展觀教育廣大青年,夯實當代青年的社會主義信念,引導青年學習和運用這一重要思想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就能避免青年在思想方法上的偏執傾向,提高他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性;就能幫助廣大青年澄清那些被搞亂的理論是非,深入透徹地認識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最終使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進而夯實他們的社會主義信念。
D64
A
1673-0046(2010)5-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