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軍
(太原警官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辯證統一關系
陳志軍
(太原警官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各有其基本內涵,它們在理論上是辯證統一的,在實際歷史進程中是同一個過程,它們的有機統一是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客觀規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立足中國國情、研究中國問題、指導中國實踐,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理論形式和話語體系。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的創新,使之正確地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同當前時代的發展,同當前時代的特征結合起來,使之能夠適應時代的需要、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課題。實際上,就是從時代發展、時代特征、時代需要的角度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發展。理解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需要從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去把握,也需要從過去和現在去認識,即理解某一時期的馬克思主義,要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特征相聯系。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讓人民群眾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人民群眾掌握科學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提高覺悟,同迷信和錯誤思想作斗爭,自覺成為先進文化的實踐主體。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強調的是用馬克思主義來化解中國問題,解決中國革命、改革、建設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個過程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之上,而這種理解是建立在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之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立場、基本方法的理解,但在此過程中必須強調民族性,就是要讓馬克思主義立足中國國情、研究中國問題、指導中國實踐,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理論形式和話語體系。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和時代的結合。馬克思主義要實現和時代的結合,必須正確認識時代主題、時代矛盾和時代趨勢。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我們既要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時整個世界所處的時代及其特征,更要重視中國社會在該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特征,從而有效地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馬克思主義要引領時代向前發展,同時又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和群眾的結合。就是讓人民群眾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掌握科學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并自覺成為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的實踐主體。馬克思主義只有為大眾所接受,才能對社會進行有效的治理。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只有和廣大人民群眾結合,才能實現其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力量。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其第一要義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這是任何國家、任何時候搞馬克思主義的共同方向和普遍性。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強調馬克思主義和時代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只要時代化和馬克思主義相聯系,就必然包含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本質,這是時代化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強調馬克思主義和人民群眾相結合,要求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實際通俗易懂。在這一過程中實現馬克思主義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能接受的目標。這當然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共同立論基礎就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共產主義事業和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基礎,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拋棄或背離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中國化和大眾化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只有實現了與時代特征的緊密結合,具有了時代的生命力,才能中國化和大眾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時代化和大眾化的核心,解決中國的問題,需要的是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時代化和中國化的落腳點,馬克思主義只有為群眾掌握,與群眾相結合,才能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
馬克思主義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的歐洲,德國是馬克思主義的故鄉。但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它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它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成果。所以馬克思主義是世界歷史的產物,是一種世界哲學。而馬克思主義要實現其世界哲學的指導意義,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寓于各個國度、民族、地域的特殊發展規律中。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規律與各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才能使這些普遍規律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體現。如果沒有這樣的過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性也只能是高懸在空中的一般道理,不能解決各個國度、民族、地區的特殊問題。就中國而言,這一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解決中國實際問題,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觀點、方法,決不能拋棄仍然符合當前實際情況的根本原理,同時也不能固守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已有結論上,而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現代世界不斷變化的時代結合起來,特別是與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結合起來。這也就是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使馬克思主義適應時代要求、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課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要求同時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科學的理論要發揮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必須和群眾相結合,讓中國的大眾掌握和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離開了生活在現時代的中國大眾,離開了大眾當前的實際生活和需要,也就失去了它中國化和時代化的意義。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有一段經典名言:“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這句話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只有讓群眾所掌握,才能發揮巨大的力量。
胡錦濤同志在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寶貴經驗時指出,必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胡錦濤同志說:“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黨和人民團結一致、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同時,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緊密結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指導實踐的作用。”并且提出要“更加深入人心、更好發揮指導作用”。這實際上啟發我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有機統一是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順利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謂規律,是事物存在和發展過程中客觀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有機統一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間就存在著這樣一種內在的聯系,它是客觀的規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具體國情下,深刻把握戰爭與革命的時代主題,并發動人民群眾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新中國建立后,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形成了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毛澤東思想。
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更加注重理論的創新,更加注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有機統一。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這些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8-12-19(1).
A8
A
1673-0046(2010)6-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