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東,張虎,曾四清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陜西省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現狀及對策分析
陳學東,張虎,曾四清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陜西省20所高校的“陽光體育運動”五項內容的現狀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活動要求難以落到實處,并針對實施陽光體育運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以期在陜西省高校形成“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的長效機制。
陜西省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現狀;對策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2007年4月發起的“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在北京全面啟動,要求“提高認識、精心組織、統一時間、全面啟動”。為了更好地開展此項運動,我們在2009年對陜西省高校陽光體育活動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目的是了解和掌握陜西省高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現狀,為有關決策部門提供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參加陽光體育活動的相關資料,為進一步改善陜西省大學生參加陽光體育活動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推動陽光體育運動在陜西省高校全面、科學、有效地開展。
1.研究對象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渭南師范學院、寶雞文理學院、延安大學、陜西理工學院等20所高校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運用文獻資料法
通過知網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論文30余篇,為本論文提供詳實的資料。
(2)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自2009年5月份共發放學生調查問卷1000份(每校50份),回收985份(男456份,女生529份),回收率98.5%,其中有效問卷937份,有效率為93.7%。教師問卷發放40份,回收36份,回收率90%,有效問卷34份,有效率85%。
(3)訪談法
對各高校分管體育的領導及體育教學單位進行訪談,為本課題取得了詳實的資料。
(4)數理統計法
運用Microsoft excel2003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
(一)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內容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實施意見》(教體藝[2006]5號)和《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通知》(教體藝[2007])的精神要求和內容設置,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內容主要涉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體育新課程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輿論宣傳、組織領導等5大項共14小項。
(二)陜西省高校實施《標準》的情況
1.陜西省高校《標準》的實施與體育課
與“陽光體育活動”同時啟動的《標準》既是檢驗“陽光體育活動”開展的評價標準,也是活動開展的重要的內容。調查表明,陜西省所有高校都已建立了大學生體質測試中心,并從2007級學生開始用最新頒布的《標準》。其中,30%的學校采用有組織的集中測試,70%的學校采用由體質測試中心負責生理指標測試與教師負責的體能測相結合的方式。僅有40%的學校結合體質測試的要求加大了體育課程中體能練習的內容,并把體能測試的項目與課程練習內容與評價相結合。而且,受學生選課興趣的影響,近年來60%的學校取消了田徑課程的設置,無視它在體育教育中基礎性的地位。表明當前的測試工作與體育課程銜接不足,沒有在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最終目標上形成相互銜接、積極有效的措施。
2.陜西省高校實施《標準》的現狀
推行《標準》的意義還在于通過其過程的實施,引起學生對自身體質和體能狀況的關注,使學生具備自我評價和運動處方的能力。新標準提高了達標要求,使學校以往的達標率下降至82%-87%,這對激勵學生的體育鍛煉會有一定正面的積極作用。但學校如果僅注重達標率的提高,不注重提高學生對達標意義的認識,只能使實施《標準》變得毫無價值。調查表明,僅有20%的學校開設了《標準》理論課,對體質測試的目的、方法及針對性的運動方法進行指導。57.8%的學生表示如果不達標,會主動通過課外鍛煉提高成績,說明《標準》的實施對促進學生的鍛煉有一定的作用。有60%的學校能將學生的《標準》測試結果反饋給學生,但是只有10%的學校針對學生的《標準》測試結果開具運動處方,給學生提供運動指導,47.8%的學生認為由于缺乏相應的指導,自己鍛煉的成效較差。在工作中我們還發現,部分學生對體質測試的目的缺乏正確的認識,將其視為畢業或獲得獎學金的必要渠道,由此造成了在缺乏教師的監督與指導下,少數學生有采用作弊的方法來通過測試獲取分數的現象。另外,僅有20%的學校由專門人員擔任體質測試中心的測試工作,表明測試工作仍缺乏專業的人員,測試工作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種種現象說明,當前的體質測試工作還只是停留在相關數據統計的淺層面上,未能充分發揮其對學生體質健康的指導、干預的作用。
(三)陜西省高校體育新課程教學情況
體育課是高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校體育是貫徹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途徑,也是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基本手段。通過對陜西省20所高校的調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和以陽光體育運動精神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在各高校都有所貫徹,其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構建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長安大學實現學生網上“三自主”選課模式最為典型,對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長效性有著積極的影響。
(四)陜西省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情況
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目的是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其要求是依法保障學生體育鍛煉的權利,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僅僅靠每周兩節體育課,是無法實現這一要求,為此,各高校職能部門都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和措施,以確保學生能夠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但通過對20所高校937名學生的調查表明,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學生僅占被調查對象的12.3%,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3次以上,每次在30min以上的占調查對象的23.1%;每周參加體育活動在2次以內的有538人占57.4%;1次都不參加的有183人占19.5%。可見,這與中央[2007]7號文件倡導的“陽光體育運動”所要求的“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目標相差甚遠,導致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與高校課外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不無關系。
首先,20所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相對落后,主要還是沿用體育教學部或學生會、團委每年固定的計劃來布置安排,每個院系也只有少數學生參與其中,大部分學生成為看客。
其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項目單調,缺乏新穎性。調查發現,大學生選擇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球類運動作為課外鍛煉項目的比例相對較高,而當代大學生所追求的以健身娛樂、興趣休閑為主的課外體育活動項目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高校足夠的重視,這說明大學生的鍛煉內容還停留在最基本和最簡單的層面上,同時也說明陜西高校體育課程結構體系單一、狹窄、封閉。
第三,體育場地、設施有限,也是部分學生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理由。近年來高校擴招,有些學校在校生有2萬多人甚至更多,雖然各高校對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投入較大,但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而高校體育場館課外活動收費也打消了相當一部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第四,體育職能部門對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雖然為了貫徹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加強素質教育,各高校對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與任務,將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納入教育計劃,并形成制度,但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行為,缺乏嚴格的執行制度的機制,所謂的計劃與制度也就流于形式,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成為無效的體育管理。
(五)陜西省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輿論氛圍
據訪談了解,從2007年4月29日,“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啟動,調查的20所高校全部舉行了“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億萬學生西安——北京象征性長跑”等活動的啟動儀式,全部進行了“陽光體育之歌”的傳唱活動。而且各高校都通過各種媒體對“陽光體育運動”進行宣傳,對健康理念的傳播都做得很到位,宣傳了課外體育活動對培養健全學生的重要性,并組織了各種課外體育活動,如全校師生長跑活動、跳繩、拔河等參與性較強的活動以及一些興趣性很強的項目如野外生存、校園定向、拓展訓練、輪滑等。但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良好的輿論氛圍已經在陜西省高校變得很淡。各高校的陽光體育運動只是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性地延續下去。
(六)組織領導
調查顯示,被訪談的20所高校均成立了以分管體育的副校長或黨委副書記為主的領導小組,各校在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均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確保大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點。各校雖然在指導思想上對“陽光體育運動”都很重視,但各校都缺乏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長效機制,大學生沒有形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風氣,更沒有掀起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活動的高潮,這也是“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學生僅占被調查對象的12.3%的原因之一。
1.結論
從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五項內容來看,“陽光體育運動”在高校的實施情況并不樂觀,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根據《標準》的要求,加大體育課程改革的力度不夠;未能充分發揮實施《標準》的真正作用。
第二,“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并未能真正改變學生課外活動興趣、活動內容、活動時間和活動質量,“每天堅持鍛煉一小時”的目標沒有落到實處。
第三,輿論氛圍沒有能形成長期的課外體育活動的校園文化氛圍,缺乏延續性。
第四,各學校雖然都成立以分管副校長領頭的領導小組,但缺乏制度管理的長效機制,“陽光體育運動”不能落到實處。
2.建議
第一,堅持以教育部提出的“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全面實施《標準》,根據《標準》的要求,加大體育課程改革的力度,充分發揮《標準》的反饋與指導功能。把健康素質作為評價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制定合理、恰當的《標準》評分標準和獎勵政策,避免做無用功。
第二,建立完善的體育運動鍛煉制度,加強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避免整齊劃一,根據不同學生開展各類形式多樣的運動項目,采用多種形式,組織開展各類各級競賽,并加強對課外非正式體育群體的引導與管理。
第三,通過各種輿論形式的積極宣傳,進一步廣泛傳播“陽光體育運動”的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等口號能夠深入人心,為確保“陽光體育運動”長期開展下去創造持久的輿論氛圍,促進青少年學生形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風氣。
第四,加強領導,明確職責,齊抓共管,建立高校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制度管理的長效機制。
[1]周濟.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2006-12-23.
[2]羅振宇.關于在學校中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理性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u):44~45.
G64
A
1673-0046(2010)6-0096-02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陜西省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09JK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