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玉芝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3)
圖式理論關照下的大學非英語專業口語教學
燕玉芝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3)
當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口語水平還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文章在圖式理論的關照下,對非英語專業的口語教學提出了一些啟示。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并不斷豐富他們的語言圖式和內容圖式,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大腦中的修辭圖式,還要積極地激活學生大腦中已有的圖式。
圖式理論;口語教學;語言圖式;內容圖式;修辭圖式
當前,對大學生英語口語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但實際上,大學里的“啞巴英語”和Chinglish隨處可見。許多學生反映他們在說英語時比較容易焦慮,不知道說什么,怎么說。
近年來,心理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日益發展成熟,圖式理論也因此倍受關注。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國外研究者就對該理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將其運用到外語教學中。1997年以后,國內對這一課題的研究也開始活躍,把該理論應用到了閱讀理解、聽力理解、詞匯習得等方面。但之前的研究多是分析圖式理論在話語理解方面的應用。實際上,圖式對學習者的作用也可體現在話語產出方面。因此,論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把圖式理論和大學非英語專業的口語教學結合起來,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啟示。
從起源到現代,圖式理論走過了220多年的歷史,并且一直是認知學家的一個研究熱點。圖式理論最初是用在人工智能領域,后來學者們用它來研究二語學習中的各個方面。圖式(schema)一詞來源于希臘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和心理學著作中。1781年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認知圖式的概念,認為該概念本身并非獨立存在且無意義,只有當它與人們已知的事物相聯系并反映相互關系時才具有意義。格式塔心理學家Bartlett認為“圖式”就是人們過去的經歷在大腦中的動態組織。在他的著作《記憶》中,圖式被定義為對過去的經驗和反應的積極組織。反復的反應就會形成圖式,形成的圖式又影響著反映。20世紀70年代后期,美國人工智能專家魯梅哈特等做了大量研究,把圖式的概念發展成一種完整的理論。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是認知心理學家用以解釋心理過程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圖式是對先前反應或經驗的一種積極組織,是由過去的經驗組成的,圖式是人頭腦中存在的知識單位。張懷建、黃建濱把圖式比作一個龐大的檔案系統,該系統把個人的知識經驗分門別類儲存在大腦中。大腦接收一個新的信息后,便會設立一個新的文件夾(或先驗圖式),或把新的信息輸送到現存的先驗圖式之中。由此可見,無論是過去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還是現代的圖式理論研究者,他們對圖式的定義雖然不同,但卻共同反映了這樣一個觀點,即“圖式”是指每個人過去獲得的知識在頭腦中儲存的方式,是大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或積極組織,是被學習者儲存在記憶中的信息對新信息起作用的過程及怎樣把這些新信息豐富到學習者知識庫中的過程。
圖式一般分為三種類型: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修辭圖式。語言圖式指語言知識,即關于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圖式指語篇的主題、背景知識或常識等,包括文化知識、語用知識和專業知識;修辭圖式指有關各類文章的體裁及篇章結構的知識,比如英語的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等體裁都有各自獨特的結構和特點。
認知理論證明:圖式是認知的基礎。圖式一旦形成,就會對以后獲得的信息進行重新組織、理解和記憶。前面已經提到過,圖式理論的作用也可以在語言輸出方面得以體現。因此,口語表達過程也受到圖式的制約。筆者在圖式理論的基礎上,結合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口語教學,得出了下面一些啟示。
語言是交際的前提,沒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交際就會遇到很多障礙。換句話說,語言知識是口語輸出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語音、詞匯和語法的教學給予足夠重視。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大技能是相輔相成的,不能撇開語言基本知識的培養來孤立地進行口語教學。具體到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對口語中一些常見的語音現象,比如連讀、弱讀、失去爆破等要進行專門訓練。除了課堂集中訓練,教師也可引導學生課下多聽英語資料,多看英文原版電影,多渠道全方位地增強學生的語音知識。其次,詞匯量不足嚴重影響口語交際的順利進行。很多學生對單詞采取死記硬背,結果費時低效,教師應該用科學的記憶法來引導學生擴充詞匯量,比如詞根詞綴法、聯想記憶法等。在詞匯量不斷擴大的基礎上,學生還要掌握盡可能多的詞語搭配和習語知識。最后,語法也很關鍵。如果把語言系統比作一個建筑物,那么單詞就是磚,語法就是水泥。沒有水泥,磚永遠只是磚,建筑物也永遠站立不起來。同樣的,如果說出的話不符合語法規則,那么句子必將支離破碎而無法理解。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語法知識的傳授。只有這樣,大腦中的語言素材才會越來越多,口語交際才能順暢進行。
當前,國際交流日益增大,大學生學英語不是為了在國內和同胞進行英語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口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掃除學生同外國人交流時的障礙。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如果不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就很容易產生誤解。因此,英語學習不僅是對于英語語言本身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熟悉英語國家人們的思維方式,口語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對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文化習俗進行比較、分析,建立準確的圖式,比如有關愚人節、感恩節、圣誕節等英語國家重大節日的圖式,讓學生體驗他們的節日文化。當前很多高校對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開設了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英美文學等方面的選修課,這是值得肯定的。并且,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多讀英文原版書籍,多看英文原版電影。通過以上方法,學生大腦中的內容圖式會越來越多,口語交際能力也會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在口語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注意到談論事件的發生過程時,要注重時間短語的應用,這樣聽者就會對事件的來龍去脈比較清晰。在討論一個觀點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盡量用精練、嚴謹的語言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從而增強說服力。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針對不同體裁的談話主題,調動大腦中相應的語言和內容圖式。
具體操作起來,在每次口語課剛開始的時候,教師應根據給定話題引導學生做一些熱身練習和頭腦風暴的游戲,幫助學生回憶已掌握的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和句型。也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與主題相關的圖片、文字、動畫、視頻等,然后讓他們自由討論,進而激活相關的內容圖式。一旦學生已有的這些圖式知識被激活,就會感覺有話可說,有內容可說,從而非常積極地投入到口語活動當中。
當前,我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口語能力亟待提高。論文在圖式理論的關照下,得到了一些啟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扎實的語言基本功,要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來豐富他們的內容圖式。在口語訓練時,應做好說前的準備活動,可采用游戲、圖片等方式來激活學生頭腦中的語言圖式和內容圖式。還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修辭圖式,積極地激活學生記憶中的各種圖式。相信在圖式理論的關照下,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會對口語課更感興趣,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也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1]高太峰.應用圖式理論提高SBE閱讀能力[J].外語界,2000,(3):20-2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外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3]羅燕子.圖式理論、學習策略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08-111.
G642
A
1673-0046(2010)6-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