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波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830)
高校輔導員如何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
肖金波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830)
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工作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項工作中,輔導員應當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了解具體情況,宣傳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有針對性地和家長共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心理等問題,以使他們順利完成學業、走向社會,這是推進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輔導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校招生規模日漸擴大,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絕對數量也在相應增多。如何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資助、心理輔導、學習督促、就業指導等一系列工作,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在具體實踐中,高校輔導員大多只注重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本身的調查、測評、心理輔導等,較少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論文著重研究輔導員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的必要性和溝通技巧。
(一)準確認定家庭經困難學生需要與家長溝通
學生一般對家庭經濟狀況缺少量化的概念,在筆者工作中,向學生進行家庭經濟調查問卷,學生往往無法準確說出家庭收入來源和年收入。所述一般屬于感性認識居多,即使有數據,一般也是較為模糊的數據,這就加大了認定的難度,不利于準確界定家庭經濟是否困難以及困難的等級。所以,輔導員有必要和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其家庭經濟情況。家長是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撐者,是學生在校學費及生活費用的埋單者,家長對于家庭收入情況和家庭經濟壓力是最清楚的。更有學生出于獲得資助的功利心理而偽造、謊報家庭經濟情況。鑒于此,輔導員更有必要和家長溝通,查實情況。家訪是最有效的辦法,可以實地了解學生家庭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
(二)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動態需要與家長溝通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般會有自卑感心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會影響其學習的狀態和集體活動的參與積極性。據筆者調查,46%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出于自卑心理,往往心理問題不會首先向現在的同學和輔導員傾述,而是與家人。另有20%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會選擇自己默默忍受,其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選擇以往同學、老鄉、網友傾述。由此看出,輔導員為了有效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動態,就有必要經常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疏導。
(三)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工作需要與家長溝通
有少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人生觀不正確,需要輔導員進行引導,比如,有學生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卻節衣縮食將僅有的錢購買品牌服裝化妝品等。這反映出有學生不愿正視自身處境的問題,也看出學生有攀比的心態。還有少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經濟條件好的學生懷有對抗和敵視心態。這種心態比較危險,直接威脅到和諧校園的建設,是無形的、潛在的隱患。這些學生往往熱衷于關注社會的負面新聞報道,對社會上出現的少數不公平現象不能夠正確看待,往往用放大鏡似的觀點來審視這些社會不公平現象。一旦這種心態沒有及時發現、疏導,后果難以確定。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般來自落后地區,由于受當地教育水平或自身家庭的經濟水平束縛,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績不理想,而為了鼓勵學習勤勉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針對困難學生的助學金等資助的評定又往往與學習成績直接聯系,這些同學心理負擔比較重。輔導員要做好這些學生的思想工作,引導其放下包袱,盡快通過良好的學習方法取到理想成績。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般愿意在業余時間找兼職來減少家長負擔,由于自身經濟水平長期束縛,少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能夠在物資利益面前把握好,甚至會誤入歧途。
做好這些學生的思想工作,單靠學校的努力還是遠遠不夠的,要形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力,共同配合糾正學生的不良思想。
(四)宣傳黨和國家助學政策需要和家長溝通
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助學政策,高校也會相應地出臺勤工助學方案,這些政策直接有效緩解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的經濟壓力。這些政策必須及時、準確地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通告、解答,讓家長感受到黨和國家以及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從而減少家長的擔憂,同時讓家長體會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在宣傳助學貸款等政策時,還要向家長強調對學生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請家長配合學校發揮家庭教育的獨特作用,這樣才可以減少或消除國家助學貸款的違約率,監督相關助學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傊?,做到黨和國家助學政策讓學生清楚、家長明白。
(一)高校應建立輔導員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的機制
高校應重視輔導員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的溝通,并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因此,必須建立一系列的操作流程、監督機制、效果測評量表。輔導員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一般以電話聯系為主,高校應指導輔導員編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聯系目錄,在學生入學時,輔導員應及時留下所有家長的聯系方式,以此為基礎,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的聯系方式匯總,單獨編制聯系目錄。在日后工作中,根據情況進行修正和刪減,也可以順便對溝通作相應的記錄。通過輔導員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的第一手資料,建立相關檔案,便于日后定期總結工作。
高校應建立輔導員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里定期家訪制度,相應的工作量如何計算、費用如何報銷等細節也應在此機制中體現。
只有學校在制度上進行規劃、指導、監督,才可以有效動員輔導員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的頻率和有效性。高校還應對輔導員進行溝通技巧的培訓,如電話溝通禮儀和技巧等。定期舉行研討會,共同分享輔導員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成功案例,一起研究輔導員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需要解決的問題。
輔導員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是一個情感工程,工作量比較大,且不易衡量,所以,高校要建立有操作性的監督機制。在工作中,高校領導要充分理解這項工作的艱巨性、漫長性,更要理解這項工作對于學生本人和家長的重要意義,對于和諧校園創建的獨特作用。
(二)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應平等對話
困難學生家長一般屬于農民、下崗職工等弱勢群體,在人生經歷上有諸多挫折和不如意,家長本身也有一定自卑心理,一般也較為敏感。高校輔導員雖然不是高收入者,地位也不見得高,但是,輔導員相對于困難學生家長而言經濟上處于優勢,加之輔導員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是代表學校同家長聯絡,比較正式,所以輔導員在溝通中用語和語氣上要多加注意,對其不如意的經歷要抱有同情心。輔導員應該對具體家長的情況作簡要記錄,以免日后談話中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為加強與家長的談話效果,輔導員要對家長所在行業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樣才可以感同身受地交流,使家長倍感親切。做到這一點,除了輔導員自己要有意識地收集相關知識以外,還需要依托學校,讓輔導員走出校園,大多數輔導員是從畢業就開始在高校工作,缺少對社會的了解,多接觸社會,可以有利提高輔導員的業務水平,在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談話時才游刃有余。
輔導員在宣傳黨和國家的助學政策時,不應采取居高臨下的施舍態度,這將無法建立與家長有效溝通的基礎。在講解具體政策時,對家長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解答,盡可能用口語化的詞匯解釋相關條文。
困難學生家長一般所受教育程度較低,文化水平一般較低,表達不清晰,用詞不準確。輔導員應該學會聆聽,對于無傷談話主旨的用詞小錯誤不宜糾正,避免家長因教育水平不同產生抵觸情緒。
輔導員在平時工作中要做到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情況了如指掌,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談話時,可以先談談孩子最近在學習上、第二課堂上的成果,以此為突破口,增加家長的自信心,減少其自卑感,方可愉悅溝通。
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才會與輔導員進行深入細致的交談,講出心里話,溝通才具有有效性。
(三)適時轉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的不正確思想
大多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寧愿自己怎么辛苦,也不希望孩子有太大負擔,所以,對孩子一般不會明確告知家中目前的詳盡經濟情況。實踐中發現,對于心理壓力大、孝順父母的學生不宜告知家中具體經濟情況,但對于責任感不強、學習沒有動力、生活散漫、缺乏感恩之心的學生應當如時告知。筆者在實踐中如是操作,家長起初不愿意孩子有太多負擔,在輔導員說明對學生需要進行感恩教育之后,家長告知孩子家中具體經濟情況,學生對父母的艱辛才有很明確了解,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十分感激,在此基礎上,輔導員適時與其談話,幫助其制定學習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就比較容易。一個懷有感恩之心的學生主動性是很強的。事實證明,“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父母感恩、對生活感恩,對一切給予過他們幫助的人感恩,進一步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和諧?!笔羌ぐl家庭經濟但又自律性不足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方法。
少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對黨和國家的資助有等、靠、要思想,對學校的幫扶比較依賴,缺乏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經濟處境的動力。輔導員在與家長溝通中既要將黨和國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幫扶、資助政策宣傳到位,也要從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的角度提醒家長不應抱有消極等待資助的態度,這對于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很不利。
(四)盡量減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負擔
高校應對輔導員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的費用建立完善的報銷途徑,在此基礎上,輔導員應主動打電話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溝通,避免增加家長的電話費負擔。
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電話聯系時,不宜干擾其正常工作,一般應當在下班之后聯系。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訪的時間選擇上,不應當選擇在用餐時間、農忙時節等,以免給家長帶來不必要的物資和心理上的壓力。
輔導員不宜接受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的饋贈財物,輔導員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心是分內工作,應當使學生及家長明白這是黨和國家以及高校對學生的關愛。這樣,輔導員才可以用行動來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做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畢業生家長,還應當使家長有正確的擇業觀,在實踐中,發現有家長急于想讓孩子參加工作,以減少家庭開支并補貼家用,這種急切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往往影響了孩子實現既定的職業發展規劃。對此,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家長耐心研究。同時,要樹立家長尊重孩子就業意愿、個人發展方向的意識。在還應積極宣傳“三支一扶”和西部計劃等國家就業政策,這些政策中,同等條件下家庭經濟困難優先錄取,以及國家有相應的完善政策保障大學生到基層、到艱苦地區建功立業。這既可以盡快實現就業,也是困難大學生實現人生目標、人生價值的良好渠道,也還可以減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對子女就業的憂慮。
[1]杜德省,何世新,徐海濱.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與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版),2010,(2):74.
G64
A
1673-0046(2010)7-0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