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雁
(遼東學院國際交流中心,遼寧 丹東 118001)
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寫作教學
王曉雁
(遼東學院國際交流中心,遼寧 丹東 118001)
寫作訓練對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應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論文試圖對漢語寫作教學中的一些體會進行整理分析,希望能為漢語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從而幫助留學生克服對于寫作的逃避心理,有效地促進目的語的學習。
漢語寫作;過程法;任務法
語言不只是一種表達工具,而且跟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密切相關。漢語作為“世界上歷史悠久的、發展水平最高的語言之一”,它記錄了漢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蹤跡,成為延續歷史與未來的血脈。對母語非漢語的第二語言教學來說,漢語寫作是一門與聽、說、讀起同樣作用的語言技能訓練課。聽、說、讀、寫這四種語言技能中,寫是公認最難的,是考察學生漢語綜合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留學生在寫作中普遍存在著詞匯量缺乏、語法和書寫錯誤等顯性方面的問題,例如:
他跑過去河邊。
我回來丹東了。
這兩個句子是韓國學生作文中常常容易出現的病句,是因為對于趨向補語的一些用法不清楚,正確的句子應該是:
他跑到河邊去。
我回丹東來了。
除了詞匯和語法的謬誤,留學生在寫作時也有思維邏輯性差、對所寫題目涉及的事物觀察不夠等隱性方面的錯誤。但最為普遍的問題是:段落內部、段落與段落之間結構松散,內容與主題缺乏統一性和一致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跑題,對題材不懂如何合理地剪裁取舍,不能將句子之間、段落之間合乎邏輯地組織起來。比如在寫《一次難忘的旅行》時,有的學生本來對旅行的經歷終身難忘,可是他不知道該以什么為線索,應該重點寫哪些經歷,不會巧妙地布局謀篇,結果整篇作文只是按照時間的線索記錄行程,讀起來平淡無味。
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漢語寫作連貫性差、中心不突出的問題。大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往往容易把精力集中在字詞、語法等表層錯誤上,而忽略了學生的思維邏輯、謀篇布局等隱性問題。一篇好的文章在思想內容上要求文章內容必須體現一致性,體現一個中心思想,各個段落只能為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每個段落一般有一個主題,段落中的其他句子都要有助于發展主題句。段落中各句的組織與安排要以明晰、合乎邏輯的順序進行,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因此,寫好文章的關鍵是首先應該從構思和布局謀篇上下工夫。
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一般人的思維是借助于語言來實現的。要寫出好的作文,在語言方面要求遣詞用句準確,合乎語法規范,而且句式又要形式多樣,富有文采。這就好比我們建造一座房子時要先搭起框架結構,然后再添磚加瓦一樣,好的構思和提綱就像房子的框架基礎,遣詞造句則是給房子填充內容。
(一)有針對性地圍繞主題進行固定格式的訓練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出一個主題和一些固定格式,讓學生利用所給的固定格式圍繞主題寫一段話。例如,讓學生練習用轉折關系復句來寫一段人物的心理活動,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雖然我回國的那天父母眉開眼笑,但我記得那天的天空特別灰暗,天氣陰冷。”寥寥數語,鮮明生動地用景物襯托的方法暗示了自己失落憂傷的心情。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所給的固定格式如“……長……短”、“……則……則”等,連成一段話,有意識地練習句子間的照應和銜接。
(二)培養學生寫提綱的習慣
提綱可以統帥全篇,使語篇或段落能緊扣中心,不至于偏離中心。學生在漢語寫作中經常跑題,就是因為缺乏全局意識,沒有考慮到各部分內容與中心思想的關系,這樣下筆就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寫著寫著難免會游離于主題之外。如果在正式動筆之前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提綱,那么在行文中就會始終有清晰的思路,能使語篇的發展緊扣一個中心思想。所以寫作提綱是寫前階段重要的準備工作,可以幫助作者對寫作對象進行充分的挖掘,為成功寫作做好鋪墊。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鼓勵學生列寫提綱。比如,采用啟發式的方法讓學生針對題目展開自由聯想,把想到的有關感覺、例子和想法列出來,然后根據主題的需要進行取舍并加以展開。這種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自由馳騁的想象力和提高創造力。教師還可以運用提問法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面對文章主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注重語篇連貫性,培養謀篇布局的能力。比如在寫《我最珍貴的一件東西》時,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引導學生:你最心愛的東西是什么?為什么你最珍惜它?它在你生命中有何重要的意義……
(三)朗讀、背誦優秀語料
在寫作教學中,時常有學生因為對詞匯的儲備量不夠,語言使用不熟練而在寫作時缺少信心,只關注詞匯和句式的使用而無暇顧及內容和結構上的安排,導致語篇連貫受阻或讀起來給人一種不順暢、語意不連貫、缺乏統一的中心思想的感覺。為了克服這種習作中常見的問題,教師不妨讓學生背誦一些優秀的學生作文和名家名篇,通過背誦這種強制性輸入方式來加強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積累和鞏固,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內化形成語感。學生對漢語語言現象的敏感度會隨著背誦輸入的不斷增加而逐步增強,隱性語言知識將不斷得到擴展,語感也將不斷得到強化,寫出來的內容也就會越來越符合漢語思維表達習慣。
唐代繁榮的詩歌創作達到了我國古典文學的一個高峰,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筆者在寫作教學中適當增加了唐詩名篇鑒賞的內容,要求學生背誦下來。通過這些強化訓練,學生不僅鞏固了語言知識,而且增加了對中國古典文化的了解,為日后的漢語寫作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素材。一位學生在寫故鄉的時候很自然地引用了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寫《我的母親》時,學生會想起孟郊深情的吟唱:“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些古典詩歌的精品既能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又能成為他們語言運用的實際技能。
(四)運用循序漸進的訓練進程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把寫作作為一個表達思想的過程,這種第一語言寫作教學中廣泛運用的方法被稱為“過程法”(The Process Approach)。“思維”和“表達”是其中的兩個核心概念。“過程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注意啟發、鼓勵學生討論,讓學生用比較充分的時間來思考,提高學習者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教師指導幫助學生找到話題、構思內容以及收集資料、組織篇章結構等,鼓勵學生大膽動筆。教師一直參與從初稿到修改等過程并作出一些引導,但不對學生進行干預,師生共同推動寫作學習進程,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找到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這就使得寫作成為一個雖復雜辛苦而又有創造性的活動。
在“過程法”教學中,寫作是通過反饋修改以達到得體、準確、完美的進程。教師要給予學生重要支持,針對學生寫出的草稿給予內容上的反饋。教師可以和其他同學提出反饋意見,如通過討論、閱讀、辯論等形式分析草稿是否得體、有條理,以及詞匯和語法是否準確,比如作者是否清楚地向讀者表述了他的意思?是否有解釋不清給讀者不連貫的感覺?詞匯運用是否需要改進?句子是否要增刪?段落是否要調整?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銜接是否自然明晰?在修改過程中,作者自己也會不斷融入新的想法。老師的批改也不是簡單地找出錯誤評定分數,而是通過和其他同學一起閱讀思考,提出改進意見。這種方式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進程培養學習者的寫作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從容地吸收、理解語言運用知識,不斷通過新的語言形式表達新的想法和意見。
(五)用“任務法”組織教學
針對學習者對寫作的厭煩或畏懼心理,教師可以運用目的明確的“任務法”把寫作練習和具體的交際目標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方法優勢在于使得教學直接指向訓練目標,在具體的授課目標上體現交際性,把一個個富有交際價值的訓練項目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貫徹。
寫作訓練中可以選擇靈活的項目,可以從任何項目開始,教師注意提供實用的語言運用提示,使學生的表達有依據。這種教學法比較適合學習目的明確的教學對象,如一些專業人員或要運用目的語進行經濟、法律或自然科學等專業學習的學生,他們需要相對集中地掌握某種語篇類型。任務法提供的教學框架能擺脫一些語言水平的限制而有利于集中解決這些問題。以運用為目的的教學可以及時鞏固語言運用知識,并在具體的文字表達中提高學生的成就感。比如在社交書信這一單元中,我們重點練習感謝信、自薦信和辭職信的寫作格式和常用詞語,訓練目的非常明確,學生們對這些實用性很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因而學習積極性就很高。因此,“任務法”可以作為一種與其他教學法平行使用的方式。
進行對外漢語寫作教學法的探索研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作為一門科學,它是“以教學為目的、以外國人為對象的漢語本體研究”。漢語寫作教學應結合相關的語言學理論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教師應在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幫助學生合理建構篇章,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漢語寫作水平。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潘文國.論“對外漢語”的科學性[J].世界漢語教學,2004,(1).
G642
A
1673-0046(2010)7-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