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華
(云南師范大學職教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對高職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改革的思考
秦華
(云南師范大學職教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鋼琴即興伴奏作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項基本功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出其自身的特色和價值,并且日趨成為一門能夠簡便而集中地體現音樂各學科與技能相互融合的綜合性學科。針對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教學現狀,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我們應該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探索性地并大膽地提出一些有效的改革方案。
高職;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定位;現狀分析;改革思路
在開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之前,我們必須了解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什么?也就是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很顯然,就是培養幼教教師。那么對于一名幼教教師而言,鋼琴基礎與鋼琴即興伴奏哪一門學科更加實用呢?答案自然是鋼琴即興伴奏。因為我們無論在課堂上進行歌唱教學、律動教學,還是課后的舞蹈活動以及各種演出,都離不開即興伴奏。作為一名幼教音樂教師,可以不會彈巴赫的創意曲、李斯特的狂想曲、肖邦的練習曲……但是必須會彈即興伴奏,我們培養的不是鋼琴家也不是藝術家,而是一名合格的幼教音樂教師。孫維權教授提出的“音樂師范院校的課程設置,應該以鋼琴即興伴奏課為中心”思想,正是體現了師范音樂教育的全新觀念。
鋼琴即興伴奏課的基礎課程是:鋼琴基礎課、和聲課、視唱練耳課、音樂理論課以及聲樂等課程。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是一門處于學生最后完成階段的音樂類骨干學科,它既是對音樂各個學科的檢驗,同時也是各相關學科知識的綜合,是音樂教師必備的關鍵性課程。
長期以來,許多高職院校鋼琴即興伴奏課教學,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較為傳統,課程設置缺乏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觀念,有失師范性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與課程之間相互脫節、相互排斥,重學術而輕實踐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些相同或相近的課程之間往往缺少必要溝通,不僅造成教學內容的重復和浪費,還導致鋼琴即興伴奏課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從中也折射出我們某些基礎學科教學上的不足。比如,視唱練耳與鋼琴即興伴奏到底是什么關系?并沒有進行很好的研究,多數院校的視唱練耳課均以訓練固定調唱名法為主,而即興伴奏恰恰表現的是首調思維;又如,鋼琴基礎課與即興伴奏的關系究竟是什么?鋼琴課上許多教師只注重讓學生彈練習曲、樂曲,而不去接觸大小調音階、琶音的訓練,致使學生開始學習即興伴奏時,由于完全不熟悉調式調性而感到很吃力……諸如此類的問題已亟待我們用心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并探索出一條促使鋼琴即興伴奏得以健康、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大課(集體課)與小組課的互補
多年以來,我們的即興伴奏課都是通過大課(集體課)講授的方式進行。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是:學生可以較系統全面地掌握即興伴奏的基礎理論、伴奏音型、歌曲分析等知識;教師授課時因為同時面對眾多學生,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但其缺點也非常突出:由于教學中理論強調過多,在鋼琴上的實踐不足,往往造成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跟不上;其次,師生間交流不夠,教師對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難以把握,從而不能及時調整教學;再有,學生在遇到各種問題時,往往不能得到教師及時因材施教的解答等等,久而久之,必將造成教與學的嚴重脫節。
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對即興伴奏課的教學模式作一些適當的調整與改革。首先,在大課(集體課)教學中應側重講解和聲理論、伴奏音型和伴奏手法,以及相關的知識技能,講解過程要做到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然后,再利用小組課形式完成即興伴奏的還課(或稱為檢琴)過程,讓學生的問題、疑點和困惑在小組課上得到解決;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有效地調整教學過程。在小組課上,既要重視教學的統一標準,突出教學要求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關注個別,相輔相成。為保證師生間交流的深入,落實因材施教的原則,小組課的上課時間應該占到總課時的一半以上。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再結合其他相關的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模式的優越性必將得到充分體現。
(二)鋼琴即興伴奏課與和聲課的結合
在即興伴奏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任務,就是讓學生理解和聲,培養明確的和聲思維,提高學生對和聲音響的想象力與和聲語匯的組織能力。和聲是鋼琴即興伴奏中的骨架,和聲設計是鋼琴即興伴奏中具有“靈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聲選配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整首歌曲伴奏處理的合理性和完美性。然而,在傳統和聲教學中,教師仍局限在給學生灌輸傳統和聲條框,和聲課學習結束后學生還不清楚和聲是干什么用的,所教、所學與所用三者相去甚遠,無法進行有機的整合。學生在開始鋼琴即興伴奏課的學習時往往感覺很吃力,因為他們腦中的和聲知識還停留在書本上,沒有形成基本的音響概念,更不要說在鍵盤上彈奏了。因此,在和聲課教學中應加強鍵盤和聲的教學,把實際音響效果體現出來。
另外,有的學校在課程設置中沒有開設和聲課,這又給鋼琴即興伴奏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還按傳統教學方法授課,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學生們在課堂上會感覺云里霧里,從而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很不利于教學的展開。因此,需要教師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把和聲知識融入鋼琴即興伴奏教學,將傳統的和聲課與即興伴奏課合并成為“即興伴奏與和聲”,重點放在歌曲和聲的編配及基本伴奏音型學習,以突出和聲的實用性;借助鋼琴鍵盤、反復試聽音響效果去形象地理解和聲,再用理解了的和聲知識來指導即興伴奏的學習,這樣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達到和聲與即興伴奏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效果。
(三)鋼琴基礎教學內容與鋼琴即興伴奏課內容的相互銜接
基礎鋼琴的學習是彈好即興伴奏的基礎,鋼琴即興伴奏要從鋼琴基礎教學抓起。職業教育學院有別于音樂學院,二者的培養目標也有著本質的區別。音樂學院培養的是鋼琴演奏人才,一般學生在入學前就有良好的基本功和演奏能力。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鋼琴基礎普遍較差,有的學生入學前根本沒有學習過鋼琴,而這個時候的大學生身體發育已基本定型,接近于成人,骨骼缺乏良好的柔韌性和靈活性。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和培養需要,要求學生必須普修鋼琴。以往鋼琴基礎教學的重點是以練習曲、樂曲的彈奏為主線,衡量學生水平的高低也以此為參照標準。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以培養幼教教師為目標,在鋼琴基礎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一定的鋼琴技巧,除了彈奏練習曲和樂曲外,還必須熟悉二十四個大小調,具備一定的實用技術和鍵盤應用技術,可謂任重而道遠。因此,教師在鋼琴課的教學中應該以講授具體彈奏方法為主,注重扎實基本功的訓練,熟練掌握斷奏、連奏、觸鍵等基本演奏法;不要盲目拔高程度,去追求多彈了幾首樂曲,或練習曲沖到什么程度(通常彈奏效果都較粗糙),要將大部分時間、精力用到基礎技能的學習上。除此以外,應加強二十四個關系大小調的音階、琶音以及和弦的彈奏,堅持在傳統的鋼琴教學中融進伴奏的內容,讓學生把學習樂曲和練習曲與具體的歌曲伴奏相結合起來,齊頭并進,把鋼琴基礎課和鋼琴即興伴奏課在教學內容上加以銜接,讓鋼琴即興伴奏課成為鋼琴基礎課的延伸和拓展。還可結合職教特色,將鋼琴基礎課和鋼琴即興伴奏課合并為鋼琴基礎與即興伴奏課程,使學生的鋼琴彈奏基礎與應用技術得以同步提高,以適應今后實際工作的需要。
(四)注重視唱練耳教學內容與鋼琴即興伴奏課的聯系
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教師一貫的教學方法是從C大調旋律視唱教起,然后是一升一降調號、兩升兩降調號的視唱等等,主要培養學生的固定調思維模式,即五線譜上是什么音就唱什么音,注重升降音音準的訓練。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唱準升降音的能力很有幫助,但高職院校與音樂學院培養目標有差別,學期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唱準音符的同時,還應該具備迅速移調的能力,為將來的音樂教學工作做好準備。教師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中,首先應讓學生準確地學好“固定調唱名法”,同時,還要讓學生學習用“首調唱名法”的方式來演唱旋律,為鋼琴即興伴奏和歌曲演唱的移調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中,還要注重包括速度、力度、句逗、換氣等方面的學習,哪些是聲斷氣不斷,哪些是聲斷氣也斷,都要區分開,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和內心的歌唱性。
(五)以合作練習引導獨自練習
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看到學生進行即興伴奏時伴奏者和歌唱者不能同步實現的現象,伴奏者出錯而重新彈奏,或歌唱者忘詞和跑調的現象。其實,即興伴奏不僅僅是伴奏者彈熟練就可以的,伴奏是服務于演唱的,要有主次關系。歌唱者為主,伴奏者為輔,伴奏者要努力為歌曲服務、為演唱者服務,努力配合歌唱者的每一句歌詞,根據歌曲情緒要求進行輕重處理,塑造形象、豐富內容、深化主題,調動和配合歌唱者的表演情緒,烘托歌曲要表達的感情色彩。
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培養伴奏者彈奏失誤的快速處理能力和為演唱者失誤所進行的補救能力,即使雙方都出現錯誤也不能中途停下來的習慣。這就需要在平時加強相應的練習,鋼琴即興伴奏的練習是彈好伴奏的關鍵問題。過去的伴奏練習中,學生以獨自練習為主,以練熟伴奏為目標,結果造成在實際實踐中的失敗。我們在教學中可實行兩人組合,即兩個學生同步進行即興伴奏的練習,一個人唱一個人彈,各自練好之后再進行配合。對歌曲的關鍵部分進行討論和重新編排,最終達到默契。然后再讓他們調換角色,即原來的演唱者改為伴奏者,原來的伴奏者又去做演唱者。這樣反復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即興伴奏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一定的幫助。
(六)營造豐富多彩的實踐、實訓機會,提高學生鋼琴即興伴奏水平和表演意識,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即興伴奏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練習出快速而準確的伴奏應變能力。為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舞臺和鍛煉機會。讓學生把自己的所學、所想、所練,通過具體的實踐形式表現出來。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積累舞臺經驗、培養表演能力,又有助于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通過同學們之間的相互觀摩,還可以起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作用。
即興伴奏是一門既實在又實用的課程,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實踐、實訓機會,以促進即興伴奏水平的提高。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以個人或分組的形式定期舉行音樂會、匯報會、組織學生參加聲樂考試伴奏等形式;還可以圍繞著幼教音樂教學內容的需要,把課堂當作講臺,讓學生臨時編配歌曲伴奏,到講臺上來邊講邊彈、互相評議;或者借助到幼兒園實習機會進行課程實訓等等。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采用鼓勵為主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大膽嘗試、勇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應變能力,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1]孫維權.鋼琴即興彈奏為什么在我國發展緩慢[J].鋼琴藝術,2003,(1).
[2]徐雅琴.鋼琴實用教程[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G718.5
A
1673-0046(2010)2-0010-02